文|豹變 陳法善
編輯 | 劉楊
「核心提示」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以善于融資著稱,但威馬想要破解困局,只靠“錢”還不夠。
出海、上市,還是欠賬、停工……關于威馬汽車的種種猜測,以一紙“預重整申請”落定。
10月10日晚間,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告知函》稱,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10月7日受理威馬預重整申請,并表示威馬不會躺平,更不會倒下,希望通過調整企業戰略,解決財務債務問題,獲得投資人參與重構和發展等展開積極自救。
作為曾經跟“蔚小理”齊名的造車新勢力,威馬的起點不可謂不高:兜里揣著400多億元,手握溫州、黃岡兩處自建工廠,年銷量一度排名造車“新勢力”第二,出道即巔峰。不過,威馬業績高開低走,自2022年年底被爆停產、裁員、降薪以來,一直掙扎在懸崖之上。
這期間,威馬也釋放了一些利好:加速出海、借殼上市、開放合作,但未能將其從懸崖邊上拉回來。
10月16日,《豹變》走訪了威馬溫州工廠、員工宿舍、4S店,曾經的標桿工廠幾乎人去樓空,廠區人行道逐漸被雜草侵蝕,因為欠費,大門保安亭上貼著停水通知書,保安亭里只有一名“躺平”等破產賠償的員工靠打游戲消磨時間。
威馬經歷了困難重重的兩年,但未來的路恐將更難走。今年以來,已經有雷丁、拜騰、奇點等多家新能源車企申請破產,加上行業產能過剩,消費者往頭部品牌集中,陷入困境的車企將越來越難有反轉的余地。
威馬還能走出泥潭嗎?
工廠人去樓空
“年紀大的,才需要拼。年紀不大,拼什么?能拼個什么出來?”當被問及為何沒有工資,還要留在廠里兼職“保安”時,90后威馬員工黃騰這樣說。
在威馬工作兩年,黃騰只有前一年能正常拿工資。今年上半年,因威馬經營陷入困難,他的工資至少被打了七折,從五六月開始,索性就沒工資了。
工廠正常經營時,黃騰每月工資能有七八千元,對當地工廠藍領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即便現在工廠不發工資,靠去附近的廠里打零工,每月也能收入四千多元,于是他選擇“躺平”兼職工廠保安,等破產賠償。
“反正今年已經停了大半年,干脆直接歇到過年得了。人都有惰性,玩久了就比較懶,再出去做別的有點不習慣,索性等破產,賠點錢。”黃騰說。
今年2月,威馬已經處于停工狀態,《豹變》走訪溫州工廠時,3個大門都還有保安值班,如今,工廠西面兩個側門已經封閉,無人值守,保安亭被近一米高的野草包圍,進出工廠只能走南大門,黃騰正是在這里值班。
“安保之前是外包的,給不起錢,就撤走了。”黃騰說。
威馬西側門保安亭被雜草包圍/豹變
外包團隊能撤走,供應商的貨物暫時只能留在原地。在威馬廠區,有不少地方用藍布覆蓋,里面主要是供應商的貨物。企查查顯示,威馬身為被告的案件有383起,涉案金額約7.84億元,其中,買賣合同糾紛占比最高。換言之就是欠供應商貨款,被告上了法庭。
雖然工廠停擺,但還有少量員工在宿舍堅守,只是物業服務已經接近于零。工廠對面一排六七層樓高的白色建筑是員工宿舍,大門敞開,無人看守,可以任意出入,但很少有人進出,只有環衛工人偶爾來運走門口的垃圾。一樓室外配有足球場、籃球場,因長時間無人使用,外圍已經長滿一人高的雜草。
從宿舍陽臺可以看到,曬著衣服的房間已經屈指可數。開著紅色威馬汽車從宿舍區出來的員工林拓對《豹變》表示,等了威馬一年,從5月開始沒發工資,愿意留下來是因為之前威馬的待遇還可以,遇到困難也能理解。
“但現在實在撐不下去了,剛打包完行李,這兩天就走。人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這幾天也要走。不能這樣耗著,員工也需要生活。”他說。
林拓開的威馬汽車,是之前以員工優惠價向公司購買的,貸款還沒有還完。
據騰訊新聞《遠光燈》報道,目前威馬僅剩800余名員工,溫州生產基地和黃岡生產基地都剩下不到200人。招股書顯示,2021年年底,威馬員工總數為3952人。
曾在宿舍區開理發店的李濤在三個月前撤店離場。他對《豹變》說,理發店開了近兩年,之前托關系,不用交房租,但現在員工差不多都走完了,店里沒生意,房租免費也白搭,實在堅持不下去了。
威馬工廠宿舍區廢棄的餐廳/豹變
對剩下的留守員工來說,每天的生活就是從宿舍到工廠大門保安亭這幾百米的距離。“沒人有興趣走進廠區,都關了,沒什么好看的。領導該回家的都回家了,誰沒事在這邊,家里起碼有吃有喝。”黃騰說。“等大老板把事處理完,他們拿點錢,也就走了。”
還有人買威馬嗎?
困局之下,威馬寄希望于賣賣賣“回血”。
對威馬來說,目前最值錢的資產主要有兩處,一是兩座自建工廠,二是造車資質。自年初停產以來,威馬工廠長時間處于靜默狀態。在總裝車間,流水線停工已久,上面停放著不少組裝到一半的車子;兩側的空地上,一些半成品車子等待安裝前后保險杠等配件。
總裝車間的機械設備停工損失尚可控,但涂裝車間的設備一旦斷電,可能就要報廢。
一名涂裝車間員工稱,涂裝設備需要一直通電才能維持正常運轉,一旦斷電,里面的油漆就會凝固,堵塞管道,后續維修非常麻煩,嚴重的情況只能整體替換或者報廢。
“幾千萬的設備,先花點電費保住,后面要是有人接盤,也好轉手。”該員工說。
而對威馬4S店來說,虧本買車在所不惜,只求能回籠資金,盡可能減少損失。在威馬溫州甌江口體驗館,唯一的樣車是2021款的EX-5Z,指導價近15萬元,銷售第一口報價為11萬元。“要的話價格好說,主要想回籠資金。砸了幾百萬在車子上,不著急用錢不可能虧這么多賣車,每賣一輛要虧兩三萬。”該銷售說。
然而,在負面纏身的情況下,威馬汽車本就不好賣,更何況還是2021年的庫存車。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威馬僅賣出約3萬輛,甚至不及理想汽車一個月的銷量。這輛2021款庫存車續航只有403公里,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溫州工廠是威馬第一座自建工廠,在威馬風光的那段時間,溫州不少單位批量采購了威馬汽車,使得溫州有了“威馬大本營”的說法。自威馬陷入困局以來,關于4S店關門、服務器停擺導致車主無法使用手機鑰匙、配件短缺導致車子無法售后等問題屢屢發生。
溫州威馬工廠南大門/豹變
據《海南特區報》報道,今年2月,位于海南海口市的威馬汽車4S店全部關門,由于找不到售后,沒有配件,2000余位車主保養維修難。在溫州,目前仍在營業的威馬門店只剩下兩家。
當被問及現在買威馬,以后售后無門怎么辦時,該銷售表示,溫州地區威馬保有量高,外面很多汽修店都能修。
“就像你買油車,修車不用非去4S店。現在電動車普及了,外面修理廠一樣能修。”該銷售說。“配件都是供應商生產的,只要保有量大、市場有需求,汽修店就會買過來修,售后可賺錢了,不用擔心售后。現在買,性價比絕對高。”
溫州專做新能源車維修的小舒汽修店負責人表示,生意好的時候,店里一天能來八九輛威馬,電池包故障、空調壓縮機和電池慢充機壞了等問題最常見。“能買到配件,可以修。”他對《豹變》說。
不過車主對此并不認可,“誰沒事想去修車呢?故障多的車只會讓修理店賺得盆滿缽滿。”
留給沈暉的時間不多了
自《告知函》發布后,外界將此解讀為威馬申請破產。
對此,威馬在10月18日宣稱,“并未申請破產,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經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預重整階段。預重整不同于破產重整,是在企業面臨困境的早期階段進行的自救行為,旨在通過重組債務引進戰略投資人,避免破產,實現重生蛻變。”
目前,威馬的重點包括售后服務、復工復產、出口業務、海外合作、國際融資以及引進戰略投資人等事項。
實際上,自陷入危機以來,威馬一直在這些方向努力,但收效并不顯著。7月,威馬官方微博發文稱,“又一批新車在港口等待上船,出口海外”。從市場反饋看,熱度并不高。
今年年初,沈暉在對外公開信中表示,公司將在2023年全面對外開放,率先打破“同行是冤家”的桎梏與成見,接軌全球汽車生態。這被解讀為威馬可能將對外代工,其研發成果、平臺等,也可能對外合作。
據接近溫州市政府的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京東前CEO徐雷、小米集團有關人士等到溫州洽談合作,威馬工廠便是考察項目之一。“互聯網公司手上現金多,有合作空間。”該人士稱。
不過截至目前,還未有威馬與這兩家公司進一步合作的消息傳出。近期,據媒體報道,小米汽車與華晨、江淮洽談代工合作,威馬并不在列。
由于工信部已經停發造車牌照,威馬手中的造車資質就成了稀缺資源。“有洽談合作的,但開價沒讓老板滿意。”威馬內部人士對《豹變》說。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威馬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卻被傳“跑路海外”。起因是9月10日沈暉發微博稱,“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
對此,威馬在10月18日的聲明中解釋稱,沈暉于1991年赴美留學,在歐美多地工作和居住多年,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項為主,因此不存在公司創始人跑路海外的情況。
沈暉以擅長資本運作著稱,他操作的典型案例要數吉利收購沃爾沃,被行業稱為“蛇吞象”。融到足夠的錢,讓品牌起死回生對眼下的威馬來說確實至關重要,但市場信心、消費者口碑或許才是扭轉局面的關鍵,這不是融到錢就能立刻解決的。
有20多年從業經驗的汽車節目主持人飛哥在節目中表示,消費者買車時,要看廠家是正兒八經造車的,還是玩資本游戲,割消費者韭菜,要考慮廠家能不能活下去,會不會倒閉。
今年1月,沈暉喊出“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被認為是威馬絕地求生的真實寫照。然而,自救的口號已經喊了快一年,卻遲遲不能兌現。
留給沈暉的時間不多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騰、林拓、李濤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