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旗幟財經 芳華
“如果把蔚來累計虧損的這764億元拆分來看,還會發現更多不那么樂觀的現實。比如短短三年半時間,蔚來累計凈虧損高達300億元。比如2023年上半年,凈虧損額就已破百億。
即便是累計銷量未過萬的恒大汽車,上半年的凈虧損也不過68.65億元。虧損如此慘烈的蔚來,還有多遠的未來?”
最近一段時間,蔚來又登上了熱搜。這一次的話題顯得有些沉重——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僅僅五年半時間,蔚來汽車歸母凈利潤深度虧損,累計達764億元。
如果把這764億元拆分來看,會發現一個更加不樂觀的現實。比如,從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短短三年半的時間,蔚來累計凈虧損就高達300億元;2023年上半年,蔚來的凈虧損額就已破百億,虧損率也達到了驚人的56%。
說它驚人是因為,即便累計銷量未過萬的恒大汽車,上半年的凈虧損也不過68.65億元。而2023年上半年,新勢力陣營中的其它同行中,小鵬虧損51.4億元,理想則盈利32.4億元。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蔚來為何這么慘?
01、緣何長期徘徊在虧損黑洞?
“產品迭代期間,銷量低點很正常。”這是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對慘虧原因的回應之一。
從歷年財報也不難看出,蔚來汽車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汽車銷售,另一方面是其他業務收入。這個其他收入,還包括配附件銷售、維修保養、汽車金融、二手車及能源解決方案。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蔚來汽車銷售收入為92億元,同比下滑0.2%;其他收入15億元,增長118%。這也意味著,盡管總收入看起來是增長的,但蔚來汽車的主打業務——賣車的收入卻下滑了。
一邊是主打業務營收下滑,另一邊卻是研發費用和運營成本不斷走高。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蔚來營業收入將近88億元,同比下降14.8%。而2023年上半年,蔚來汽車在生產成本、研發投入,以及營銷三大方面支出就達到了309億元,同比增長20.67%。
可以說,目前,蔚來汽車不管在員工人數上、研發項目上,還是在參與領域上,負載都幾近飽和。
有些虧損,更是被認為是一條“不歸路”。比如負擔越來越重的換電站。眾所周知,與其它新勢力陣營同行們相比,蔚來汽車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換電”。以換電為核心的服務體系,是蔚來品牌和產品溢價的基石。截至2023年10月,蔚來宣布在全國已經建立了超過2000座換電站,并且其中將近50%分布在一線城市和經濟發達的省份。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曾表示,每建一座換電站,就需要付出大約300萬元的成本。如果按照這個數字粗略計算,這2000座換電站目前成本投入差不多人民幣60億元。
大量建造換電站,雖然能給車主們帶來更好的體驗,但不得不正視的是,這些換電站至今沒能盈利,更重要的是,換電站的盈利點還未出現。原因之一是快充技術的迅速發展,已對這些換電站構成了不小的威脅。這樣一來,是否繼續采取換電技術這一戰略,或許成為蔚來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除此之外,蔚來還要面對市場競爭激烈、銷售渠道建設困難等等棘手的問題。
另外,蔚來一個頗具爭議的“不務正業”版塊——手機業務也難言成敗。
2023年9月21日,蔚來推出了自己的手機品牌并正式發布了首款智能手機NIO Phone。據了解,這款手機的亮點是,當車主接近車輛時,手機會利用超寬帶技術對手機與車輛之間的距離進行判斷,隨后車門會自動解鎖。即使手機處于關機狀態,在48小時之內,仍然可以通過NFC技術解鎖車輛。在車外,車主們還能通過手機提前開啟空調、打開后備箱、遙控泊車以及鳴笛。
這些功能,乍一聽,好像還有點新意,但再一想,這就是個大號“車鑰匙”。為了研發這款大號“車鑰匙”,蔚來自建團隊。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上億元被投入了蔚來手機的研發。這款能打電話的車鑰匙起售價是6499元。
當然,任何嘗試都要從“青澀”開始,畢竟誰也不會因為樂高第一款產品是一只由木材拼接的鴨子——“樂高鴨”而懷疑它不能成長為21世紀全球著名的積木玩具品牌。或者這款車鑰匙之于蔚來,如同物流之于京東,但是付出如此大的代價,蔚來能否使其成長為新能源生態閉環的Key,更像是一場賭局。
02、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虧損764億元的“賬單”一出,人們直接進入了“蔚來汽車會不會倒閉”的討論中。面對這個傳聞,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也作出了正面的回應:當前市場充滿巨大機遇,蔚來汽車不會放棄,也不會破產。不會破產和倒閉,是因為蔚來汽車有著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基礎,和一支優秀的團隊,以及領先的技術實力。同時,秦力洪還強調了蔚來汽車的創新能力。而這些,都是蔚來汽車走出困境,迎來更加美好未來的底氣。
事實上,近幾年,關于蔚來會不會倒閉的話題,似乎每個月都會出現一次。幾年前,面對同樣的質疑,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還專門用了“長期主義”作為回應。比如2019年,李斌就說“蔚來還是一家剛成立四年的公司,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四歲的孩子養家。”
那一年,李斌被稱為“最慘的男人”。
如今四年過去了,李斌似乎還沒擺脫“最慘的男人”這個稱謂。擺在蔚來面前的,也仍舊是盈利困難、銷量慘淡、裁員求生等看起來危機四伏的境況。今年6月,蔚來將換電權益從整車價格中解綁,全系車型降價3萬元,ET5下探至29.8萬元。
到了11月初,蔚來又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裁員。
事實上,裁員并不在2023年計劃之內。在2023年3月召開的蔚來2022財年業績電話會上李斌曾提到“今年的重點是提高人效,而非減員或關停項目,追求同樣的人力帶來更多的產出。”
半年前還是非減員,半年后,卻宣布裁員10%,這也意味著,僅僅半年多,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不久前,在一封與裁員相關的全員信中,李斌提到了“三個確保”:蔚來確保核心關鍵技術的投入,保持技術與產品的領先優勢;確保銷售服務能力足夠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確保3個品牌9款核心產品如期上市。在“三個確保”的基礎上,蔚來還將合并重復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同時進行資源提效,推遲和削減三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
國家已經宣布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將退坡,或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擺脫了新手光環,一場廣泛席卷新能源及燃油車市場的價格戰一觸即發。
那時,新能源車企面對的競爭將不僅僅來自同行,還有老牌的燃油車企。
相比傳統燃油車成熟的研發和生產,以及多年沉淀下來的品牌價值優勢,造車新勢力企業們依然略顯稚嫩。但是,市場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他們不能找到增加客戶黏性,可以與燃油乘用車短兵相見的優勢,那么低價將成為新能源車企手中最后一張牌。可想而知,在乘用車市場這片紅海中,他們將何其被動。
在整體經濟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沒有可預見的、一定成功的未來,但是汽車行業需要一些底線,畢竟作為特殊的消費品市場,消費者選擇一個品牌車型等同于選擇了長期的服務關系。車買了,后期服務的車企沒了,消費者將陷入一種怎樣的尷尬中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