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年末將至,基金經理的年度業績排位賽已經開始。在倡導中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的大環境下,雖然公募管理人對基金經理的考核模式主要以3-5年的業績為主,但“年度冠軍”仍對基金經理是不小的誘惑。
未到最后一刻,鹿死誰手尚不得知。
目前,基金經理紛紛開啟了年底沖業績模式。Wind數據顯示,僅12月1日,就有44只(A/C份額分開計算)開放式基金暫停大額申購或者暫停申購。其中不乏今年以來業績較好的產品。

對于為何限購,基金給出的限購理由是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12月1日,陳穎管理的金鷹科技創新、金鷹核心資源混合宣布將單日單賬戶的申購額度調整到10萬元以下。陳穎管理的4只基金在今年均收益不菲,截至11月30日,其中金鷹科技創新今年以來回報率為37.94%、金鷹核心資源今年以來回報率為36.62%、金鷹紅利價值今年以來回報率為34.44%、金鷹中小盤精選今年以來回報率也達到了30.66%,分別位列主動權益基金的第3、5、8、10位。
田漢卿和徐帥宇管理的華泰柏瑞量化增強、盛豪和雷文淵管理的華泰柏瑞量化優選也將單日申購額度調整到10萬元以下。公開資料顯示,華泰柏瑞量化增強今年以來回報率為-6.87%。截至三季度末,華泰柏瑞量化優選規模為7.61億元,今年以來回報率為-6.31%。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此舉或是為了限制機構的大額投資。今年中報數據顯示,華泰柏瑞量化增強的機構持有占比為55.14%,個人持有占比為44.86%。華泰柏瑞量化優選的機構持有占比為72.78%,個人持有占比為27.22%。
“量化投資主要是通過模型預測,并根據風格調整因子,從而通過選股獲取收益。不過,受制于策略容量,公募量化的規模很難做大。”有公募量化基金經理表示。
臨近年底,市場尚沒有清晰的主線行情,一些機構資金或許會選擇今年業績表現更好的量化產品進行布局。
“業績較好的基金持續受到大量資金追捧,如若沒有合理的規模控制,很容易快速超出基金經理的能力邊界。基金限購,可以一定程度幫助控制基金規模。由于公募基金有著嚴格的投資范圍和比例要求,過大的產品規模不利于基金經理對于有限選擇的好投資標的的覆蓋,也可能導致攤薄收益,導致基金經理被迫需要配置并不特別看好的品種,對于長期業績表現也會產生傷害。”某公募管理人表示。
不過,更多的公募管理人已經在內部淡化了對“年度冠亞季軍”的追捧。“我們公司對基金經理的業績考核中,1年業績的考核權重占比非常低,3-5年的業績考核占比比較大。基金經理和公司層面都不會去沖年終排名。”
金鷹基金權益投資部首席投資官陳穎認為,中國經濟將呈現溫和復蘇的趨勢。當前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處于尋底的階段,內外資分歧有待收斂,權益市場也在磨底的過程中,對于接下來的市場,整體較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