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12月15日,農銀匯理基金旗下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發布第二次提示性公告稱,該基金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
根據《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備案”之“三、基金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的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 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若截至2023年12月28日日終,本基金基金資產凈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本基金將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終止條款,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新經濟e線注意到,實際上,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剛于今年7月18日才成立,迄今尚不足5個月時間。彼時,該基金也是踩線成立,募集規模約22312.69萬元。此外,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也是農銀匯理基金旗下唯一的一只指數增強產品,不料出師未捷。一旦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最終被迫清盤的話,這意味著公司指增產品條線布局又需要重新開始。
來源:基金公告
作為農業銀行控股的銀行系公募機構,農銀匯理基金近幾來業務發展緩慢,管理規模不斷跌下新的臺階。Wind統計表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農銀匯理基金資產規模合計下降至約1631.64億元,行業排名36/155。早在2020年四季度的頂盛時期,公司資產規模合計曾達2413.95億元,行業排名24/146。可見,近三年時間過去,公司管理規模和行業排名均已大幅退步。
同天2只基金預警
據新經濟e線了解,12月15日當天,農銀匯理基金旗下就2只基金提示了清盤風險,除了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外,另一只為農銀匯理瑞祥一年持有。
就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農銀匯理瑞祥一年持有在當天的公告中提示,根據《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備案”之“三、基金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的約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方式延續。”
來源:基金公告
若截至2023年12月25日日終,本基金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本基金將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條款,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作為一只發起式基金,2023年12月25日為該基金成立三年的對應日。從農銀匯理瑞祥一年持有歷年來的規模變化情況來看,基金成立之初的募集規模曾高達11.24億元。等到一年過后,基金規模大幅縮水至6.72億元。進入2022年,基金規模一再下降。到2022年四季度末,其規模僅錄得2.48億元。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基金規模更是萎縮至不足2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農銀匯理瑞祥一年持有僅剩下1.78億元,較成立之初的規模驟降84.16%。
從業績表現來看,自成立以來,農銀匯理瑞祥一年持有業績表現平平,總回報甚至跑輸了同期業績比較基準(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80%+滬深300指數收益率*20%)。截至2023年12月15日,基金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為0.94%,落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3.58%。
公開資料表明,自農銀匯理瑞祥一年持有成立以來一直由周宇出任基金經理,歷任民族證券固定收益部交易員及交易經理、民生加銀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助理、長城證券固定收益部投資助理及投資主辦。現任農銀匯理基金基金經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周宇在管基金共計6只,管理規模合計156.72億元。其中,管理規模最大的為農銀匯理豐澤三年定開債,達81.62億元。
就在11月,農銀匯理基金旗下農銀匯理品質農業于11月16日第二次提示了清盤風險。據公告稱,根據《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備案”之“三、基金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的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若截至2023年11月29日日終,本基金基金資產凈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本基金將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終止條款,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今年以來,農銀匯理基金旗下另有2只基金分別于9月16日和3月18日披露了清算報告,分別為農銀金安定開債券和農銀永樂3月持有(FOF)。其中,農銀金安定開債券成立于2017年3月7日,基金募集規模約119599.31萬元。截至2023年5月14日(基金最后運作日),基金份額凈值1.2316元,基金份額總額3204.95萬份,對應基金資產凈值僅有3947.22萬元,較成立之初縮水高達96.7%。
此外,在公司資產規模連年下縮水的同時,公司新基金發行也是斷崖下降,從2021年的228.46億元分別減少至2022年、2023年的71.41億元、35.17億元。
微盤賽道卷哭了
新經濟e線注意到,在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面臨清盤風險的背后,近年來各家基金管理人紛紛加大了微盤賽道指增產品的布局,行業內卷不斷升級。隨之而來的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不幸成為了“炮灰”。隨著清盤倒計時日益逼近,該基金很可能成為同類產品中第一個倒下的“犧牲品”。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2月15日,僅今年以來就有53只指數增強基金(不同份額合并)成立,合計募集規模達242.89億元。其中,包括指數增強ETF在內,年內新成立的跟蹤中證1000指數的指數增強產品就多達25只,數量占比接近半壁江山。按募集規模計,25只中證1000指數增強合計發行規模達114.46億元,規模占比約47.12%。
按月度來看的話,自今年2月以來,每月都有中證1000指數增產品成立。從發行熱度來看,今年一季度為募集高峰期,發行規模遠超其他同類產品。其中,國泰中證1000增強策略ETF、西部利得中證1000指數增強、中歐中證1000指數增強、申萬菱信中證1000指數增強等4只產品募集規模均超過10億元,分別達14.58億元、12.86億元、12.27億元、11.19億元。除了西部利得中證1000指數增強為今年4月成立外,其余3只產品均成立于今年一季度。
此外,國金中證1000指數增強和易方達中證1000指數量化增強的募集規模也均超過5億元,分別為9.39億元和5.14億元。相比之下,多達19只同類產品募集規模均在5億元以下。其中,包括大成中證1000指數增強、泰康中證1000指數增強、華泰紫金中證1000指數增強等3只發起式基金在內,共計有13只中證1000指數增強產品募集規模均低于3億元,數量占比超過五成。
在微盤賽道指增產品中,除了中證1000指數增產品外,年內還有10只中證2000指數增產品成立,合計募集規模約45.26億元。其中,萬家國證2000指數增強以11.17億元的募集規模位居同類產品榜首,也是唯一一只發行規模超過十億元的產品。包括中證1000指數增產品和中證2000指數增產品在內,今年來以上兩類指增產品累計募集159.72億元,規模占比高達65.76%。
整體而言,近年來,伴隨著市場風格切換,量化產品逐漸嶄露頭角。如中證500增強、中證1000增強和主動量化的收益中位水平及前10%分位點均高于公募非量化權益產品。從指增賽道的布局來看,2020年及以前,公募多布局300增強,且在大盤行情的加持下,300增強規模增長較快。2021年,伴隨著中證500走強,500增強規模增長迅猛。當前,這兩類指增規模趨于穩定,均在600億元左右,占據了指增的半壁江山。
自2022年以來,在IM推出和小盤行情的雙重推動下,公募開始紛紛布局1000增強和2000增強等微盤賽道,規模均大幅提升。截至2023Q3,指數增強基金近年來數量和規模增長較快,合計分別達253只和2004.56億元,其規模占比高達64%。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上述現象印證了量化產品因其天然具有分散性、投資紀律性強等特征,往往在市場回調時能表現出更強的防御性。同時也說明,量化策略或更適合中小盤行情。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包括指增產品在內,目前公募頭部量化管理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2015年-2019年規模發展起來的老牌機構;一類是2021年以來后來居上的量化新銳,且多為中小型機構旗下的團隊。其中,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共計9家,50億元-100億元的另有12家。
微信號:netfin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