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T財經 Rickzhang
近日,谷歌發布了令人矚目的2023年財報。
雖然谷歌推出的抗衡Gpt4大模型的Gemini,在去年12月份才正式上線。但谷歌實際上在自己業務體系中,早已將大模型的能力深度與業務捆綁。
相關新聞報道顯示,跟李彥宏不遺余力推動文心大模型與百度各項業務融合一樣,在去年的上半年,谷歌內部已經開啟了用谷歌推出大模型原型對谷歌業務進行深度整理和升級。
尤其在谷歌最引為支柱的廣告與谷歌云服務上。
結果就是云服務經歷了從2022年開始的低潮和虧損,到2023年四季度實現了整體盈利;而谷歌的廣告業務,也從以往個位數的增長變成全年增長超過了10%。
據路透社報道,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推動云計算的增長。谷歌云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為92億美元,超過了預期的89億美元。這標志著云收入增長從上一季度重新加速至25.7%。
在這樣的背景下,谷歌2023年的財報數據更是亮眼。全年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達到737.95億美元,同比增長23.05%,營業收入也同比增長8.68%,達到3073.94億美元。尤其是公司四季度,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1.84%,營業收入也實現了13.49%的同比增長。這一系列數字,無疑是谷歌強大盈利能力的最好證明。
與此同時,當我們將目光轉向其他科技巨頭時,會發現谷歌的表現更加難能可貴。OpenAI,作為大模型的先驅者之一,至今仍未找到盈利的出口;而扎克伯格投入巨資打造的大模型,每個季度還要面臨十幾億美元的虧損。相比之下,谷歌的盈利增長不僅穩健而且強勁,這無疑說明他們可能已經成為了西方科技巨頭中第一個吃到大模型紅利的企業。
微軟雖然在2023年實現了云服務的高速增長,但如果我們將微軟給OpenAI提供的近150億美元資金支持考慮在內,那么微軟在大模型上的投入實際上依然沒有看到盈利的曙光。
這讓谷歌現在的表現有些鶴立雞群。
一份出乎意料的財報
在科技江湖中,每一份財報都如同高手過招的秘籍,透露著企業的內力修為與未來走向。當地時間2024年1月30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亮出了自己的2023年財報,一時間風起云涌,吸引了無數眼球。
這不僅僅是一份財報,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科技傳奇。Alphabet的業績如同過山車一般,讓人驚嘆不已。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Alphabet的季度合并收入高達863.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驚人的13%。公司實現凈利潤更是飆升至206.9億美元,相比前一年同期的136億美元,增長了整整52%。而全年來看,Alphabet的合并收入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073.9億美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也高達738億美元。
在這份財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谷歌云業務的華麗轉身。曾幾何時,谷歌云還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連續四個季度虧損總額超過19億美元。然而,在2023年,它如同鳳凰涅槃一般,不僅成功扭虧為盈,還實現了超過17億美元的盈利。這樣的轉變,讓人不禁對谷歌云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這背后的功臣,非生成式AI莫屬。在2023年的熱潮中,谷歌緊跟時代步伐,連續四個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到26%不等。全年研發費用高達454億美元,比上一年多投入了整整59億美元。這樣的投入力度,足以彰顯谷歌在AI領域的決心和野心。
與此同時,谷歌在投資方面也毫不吝嗇。2023年,谷歌用于投資活動的現金凈額超過了27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67.7億美元。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對初創公司Anthropic的20億美元追投。這家公司研發的大模型Claude,被視為ChatGPT的最強競品。谷歌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AI領域布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在這份財報中,廣告業務的表現也同樣搶眼。盡管面臨著各種挑戰和競爭,但谷歌的廣告業務依然如同常青樹一般,保持著穩健的增長勢頭。2023年第四季度,廣告業務的營收達到了65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這樣的成績,足以證明谷歌在廣告市場的深厚實力和無法撼動的地位。
當然,云計算市場也是谷歌的重要戰場之一。雖然目前谷歌云在全球市場份額上排名第三,落后于亞馬遜和微軟。但本季度的業績表明,谷歌云已經開始發力,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而且,其營收增速接近26%,甚至超過了微軟云業務同期的增速20%。在大模型的支持下,谷歌云第四季度贏得了全球云服務市場11%的份額。這樣的表現,足以讓人對谷歌云的未來充滿期待。
這份財報的發布,無疑給那些對谷歌持懷疑態度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面對微軟的步步緊逼和OpenAI的崛起,谷歌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應對,加大研發投入和投資布局。如今,這份出乎意料的財報就是最好的證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財報發布之際,谷歌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Alphabet的人工智能發展中來。這位曾經“歸隱山林”的傳奇人物如今重出江湖,無疑給谷歌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和無限可能。
AI的注入帶來希望
其實谷歌一直在研發大模型。
2023年,谷歌前后就發布了不下3個大模型,直到年底的Gemini才實現穩定的對外服務。
2023年12月,當世界還在驚嘆于GPT-4的強大時,谷歌悄然推出了Gemini。這個被中文稱為“雙子座”的大模型,如同一顆新星在AI的夜空中升起,它擁有三個不同尺寸的版本:Ultra、Pro和Nano,每一款都內置了最強大的自研AI超算芯片Cloud TPU v5p。
在六項基準測試中,Gemini Pro已經展現出了超越GPT-3.5的實力;而在更為嚴苛的30項性能基準測試中,Gemini Ultra更是力壓群雄,超越了當前的王者GPT-4。令人震驚的是,在數學、物理、法律等57個領域的測試中,Gemini竟然成為了全球第一個超越人類專家水平的AI模型。
這樣的成就,無疑讓谷歌對AI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們不僅整合了全球的AI人才和算力資源,更是全力投資Gemini的研發和推廣。
短短幾個月內,Gemini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大科技媒體的頭條。今年1月,谷歌宣布在全球一項大模型基準測試中Gemini超越GPT-4;2月,他們又將備受關注的AI聊天機器人平臺Google Bard升級為Gemini,并推出了安卓版本的獨立App。這一系列動作,都向世界展示了谷歌在AI領域的決心和實力。
而Gemini的強大之處,并不僅僅在于它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真正原生的多模態大模型。這意味著它可以輕松處理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模態的信息,打破了傳統AI模型在處理多模態數據時的局限。
在一段公布的演示視頻中,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展示了Gemini驚人的識別能力。它可以自如地在圖像、音頻、視頻各模態之間轉換,無論是描述一幅畫的細節,還是根據一段音樂生成相應的視頻,都顯得游刃有余。
這樣的技術突破,無疑為AI的應用場景打開了新的大門。在智能營銷領域,Gemini的推出已經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和成本。無論是文本、圖片還是視頻,都將進入“能聽會看”的時代。廣告商可以利用Gemini生成個性化的媒體資產,而YouTube創作者則可以獲得制作視頻的建議和靈感。甚至,連谷歌內部的員工也在使用名為“Goose”的AI大語言模型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編寫代碼的速度。
當然,谷歌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們正在將Gemini與谷歌服務中的其他產品集成,包括Chrome、搜索和廣告等。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或許可以在Chrome瀏覽器中直接體驗到Gemini的強大功能;在搜索時,Gemini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和組織文本信息;而在觀看廣告時,Gemini則可以根據我們的興趣和需求推薦更加個性化的內容。
某種意義上,AI的注入給谷歌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和可能。而Gemini的誕生更是讓這家科技巨頭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
接下來的戰役更血腥
大模型領域的技術競爭目前看好像沒有止境。在AI的戰場上,硝煙從未如此濃烈。
2月中旬,當谷歌的Gemini 1.5還在為人們展示其深邃的星辰之力時,OpenAI的全新視頻生成模型Sora如彗星般劃過天際,瞬間奪走了所有的光芒。一時間,Sora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新寵,而谷歌的努力似乎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星光”所掩蓋。
然而,谷歌并未就此沉寂。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它攜帶著全新的開源模型Gemma重返戰場,誓要奪回屬于自己的榮耀。Gemma,這個在拉丁語中意為“寶石”的名字,似乎預示著谷歌將再次閃耀。
與ChaGPT和Gemini相比,Gemma或許更適合處理那些小巧而精致的任務,比如簡單的AI聊天或摘要生成。但別小看它,因為在這背后,是谷歌對模型架構、性能表現、自研芯片、訓練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的全面升級和打磨。
Gemma采用了與Gemini相同的技術架構,主打開源和輕量級。它不僅免費可用、模型權重開源、允許商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筆記本上運行。這無疑為那些想要體驗AI魅力但又苦于沒有高性能設備的用戶打開了一扇大門。
共有2B和7B兩個版本的Gemma,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開源標桿Llama 2。發布僅僅幾個小時,它就火速成為了圈內最熱門的話題。Keras的作者Fran?ois Chollet更是毫不吝嗇地稱贊它為“最強開源大模型”。
而谷歌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們還強調,Gemma能在關鍵基準上越級碾壓更大的模型。這意味著,即使面對那些規模更大、更復雜的競爭對手,Gemma也能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當然,這場戰斗并不是谷歌單方面的秀場。Meta的Llama 3也發布在即,扎克伯格已經宣布了這一消息,并表示將繼續以負責任的方式開源。這無疑給谷歌的Gemma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谷歌似乎并不懼怕競爭,反而希望通過這次開源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自己的AI模型,而不是直接投奔競爭對手。
谷歌這次沒有預告的開源舉動,或許是想搶在Meta的Llama 3之前占據先機。畢竟,在AI的戰場上,時間就是金錢,速度就是生命。而谷歌的AI技術更新迭代之快,確實讓人始料未及。三個月內連續發布三款大模型系列,這樣的速度和效率讓人不得不佩服谷歌在AI領域的深厚實力。
OpenAI的CEO奧特曼曾私下表示,與谷歌相比,OpenAI在算力上處于劣勢。這無疑是谷歌在AI三要素(算力、算法、數據)中具有明顯技術領先優勢的一個縮影。如今,隨著Gemini和Gemma模型的連續發布,谷歌在開源和閉源方向上的全面覆蓋更是暴露了其成為“AI行業王者”的野心。
華爾街預計,接下來Gemma將成為開源社區的關注焦點。谷歌開發者X副總裁兼總經理、谷歌開發者關系主管Jeanine Banks認為,Gemma模型是谷歌從TensorFlow等工具開源AI開發技術的歷史的延續的最新AI系統。從PaLM2、AlphaFold到Gemini,最后形成了Gemma。這一系列的進化歷程充分展示了谷歌在AI領域的深厚底蘊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我們認為,如果谷歌能夠成為API和開放模型的唯一提供商,為社區提供最廣泛的功能集,那就完美了。”Jeanine Banks的話語中透露出了對谷歌未來的期待和信心。而這場關于AI的較量,也才剛剛開始而已。
接下來,我們就看“跌落神壇”的開源模型Meta Llama如何再接招了,當然,還有OpenAI的那個“光之巨人”奧特曼。
無疑,這將是一場更加血腥的競爭。而最終贏得戰爭的巨頭,可能才會真正吃到大模型發展的最終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