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宏觀 辛圓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人民銀行決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這意味著討論了大半年的央行買賣國債將進入操作階段。央行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后,可以將這些國債在二級市場上出售,進而壓低相關國債市場價格,推升相關國債收益率。
今年以來,央行多次表達了對當前長期收益率的不滿,強調“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比如,5月31日,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援引業內人士稱,如果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并非買入的好時機。若銀行存款大量分流債市,無風險資產需求進一步增大,人民銀行應該會在必要時賣出國債。
《金融時報》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仍在5%左右,而目前10年期國債利率只有2.3%左右,若未來通脹按近10年平均2%左右的水平測算,實際利率與潛在增速相比也明顯偏低。從疫情平穩轉段后的市場運行實踐看,2.5%至3%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個月在陸家嘴論壇提到,當前特別是要關注一些非銀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保持市場對投資的正向激勵作用。
“這里的‘利率風險’主要是指,一旦后期經濟和物價水平明顯回升,中長期債券收益率將大幅上行,屆時持有這些債券的保險機構等非銀行主體將遭受較大幅虧損?!蓖跚嗾f。
他表示,本次公告意味著央行接下來將通過實際操作,影響二級市場債券供需平衡。就引導市場預期,避免中長期國債收益率較大幅度偏離相應政策利率中樞而言,會比之前的風險提示效果更強。
周一央行公告發布后,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上行幅度持續擴大,10年期國開活躍券“24國開05”收益率上行3.35個基點,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04”收益率上行3.75個基點,20年期國債活躍券“24特別國債02”收益率上行4個基點,30年期國債活躍券“23附息國債23”收益率上行3.9個基點。
人民銀行在二級市場上參與國債交易沒有法律障礙,屬于貨幣政策工具的一部分?!度嗣胥y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條列示了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的六種貨幣政策工具,其中就有“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2000年前后,人民銀行曾多次開展現券買賣操作,現券買賣的對象包括國債、國開行債券和進出口行債券。但2003年后,央行基本就暫停了現券交易,除了買斷式購入特別國債外。原因是2003年開始,隨著貿易順差的擴大和外匯占款的大幅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泛濫,貨幣政策以回籠和對沖流動性為主,主要工具是發行央票和正回購操作。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
6月17日,潘功勝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銀行正在與財政部加強溝通,共同研究推動落實。這個過程整體是漸進式的,國債發行節奏、期限結構、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優化。
“應當看到,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寬松,而是將其定位于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既有買也有賣,與其他工具綜合搭配,共同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潘功勝說。
分析師指出,央行常規購買國債和量化寬松的最大區別在于國債買賣的量級。中國央行的國債買賣可能更加類似于2008年之前美聯儲在常規貨幣政策框架下的國債買賣操作,買賣量級遠低于美聯儲在2008年后開展的量化寬松操作,而且在增加國債買入的同時,央行會適當減少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操作,以保證總體的基礎貨幣投放量維持在適當的水平上。
“我們判斷(央行)主要是借入10年期及上期限的中長期國債,至于借入規模、是否或何時出售,將由央行根據債券市場形勢而定?!蓖跚嗾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