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市象 景行
編輯 | 文昌龍
26日晚,阿里巴巴2025財報中有一行小字,內容大意為:
淘天集團、餓了么與飛豬將整合成為中國電商事業群,同時,菜鳥、高德及虎鯨文娛集團將重分類至所有其他。
這意味著高德與餓了么的徹底拆伙。近日,多家媒體報道馬云現身餓了么工區,或為出席閃購周會。就在前一天,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全員郵件宣布,餓了么、飛豬正式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由范禹繼續擔任餓了么董事長兼CEO,南天繼續擔任飛豬CEO。
而早在2021年,阿里曾將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的三大業務高德、本地生活、飛豬合并進入生活服務板塊,由俞永福代表集團分管,并直接向時任集團CEO張勇匯報。
如今,“飛高了”變成“淘飛了”,本地生活事業群的核心業務矩陣宣告解散,高德對標美團的超級平臺夢也已醒來。
如果從組織架構看,這場調整早有預兆。
近年來的本地生活戰場,團購、外賣戰事頻發,集中資源統一管理成為頭部平臺的一致選擇。2023年底,抖音調任集團商業化負責人浦燕子兼任生活服務業務負責人;2024年4月,美團CEO王興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將美團平臺、美團到店事業群、到家事業群、基礎研發平臺合并為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由王莆中出任核心本地商業CEO。
而在阿里內部,生活服務板塊卻在分權。在2024年3月,俞永福卸任阿里本地生活事業群董事長、餓了么CEO職務。高德地圖、餓了么開始分別設立CEO與董事長,由本地生活集團CTO吳澤明擔任餓了么董事長,蜂鳥配送負責人韓鎏擔任餓了么CEO,高德總裁劉振飛擔任高德董事長,COO郭寧擔任高德CEO。
而對高德自身來說,自俞永福時代以來,打通本地生活業務,對標美團成為本地生活超級平臺或許并非管理層所期望的,高德想講的新故事,基本都圍繞出行服務展開。
01 “特區”高德
阿里融合高德地圖與本地生活的戰略構想,似乎從未真正實現過。
2014年,阿里巴巴完成對高德的收購。在此后召開的新高德戰略發布會上,高德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俞永福對外宣布,高德全面退出O2O市場,僅聚焦地圖導航產品的專業性與用戶體驗提升,并且在三年之內,不考慮商業化進展。
彼時,百度正在全力投入O2O業務,寄希望于將百度地圖打造成用戶的生活服務入口。外界普遍認為,收購高德是阿里在本地生活市場的一招重要落子。
但俞永福對產品的要求是:“不能為滿足千分之一的用戶打擾99.9%的用戶。”他公開聲稱,在地圖產品中大加團購功能,這并非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地圖的未來不是O2O。高德希望保持80%的產品與研發團隊比重,以支撐高德地圖的專注產品戰略。
這促成了高德的高用戶增速。僅僅兩年之后,俞永福就在杭州云棲大會上宣布,高德地圖日活數據已經超越百度地圖,成為行業內排名第一的手機地圖應用。但在內部信中,俞永福仍然強調:“還有很多用戶痛點、用戶問題沒有解決。”
此后,高德地圖仍然保持獨立運營的特點。甚至在2020年,俞永福向阿里集團申請“阿里巴巴——高德創新經濟特區”,條件為三年之內高德承諾實現2億日活用戶,并保持相對獨立的經營策略。
高德距離生活服務平臺最近的時間點,是2021年,阿里巴巴將高德、餓了么和飛豬整合為生活服務板塊,由阿里本地生活CEO俞永福分管。同時高德地圖實行品牌升級,從出行平臺升級為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俞永福說“過去大家已經高度習慣出門導航用高德,未來希望大家出門生活用高德。”
但回顧整個阿里生活服務板塊的戰略規劃,餓了么、飛豬與高德的合并重心并未放在創造業務增量上,而是以俞永福為主導,對各業務進行戰略重新規劃。
其中,飛豬與高德的整合并不成功。僅過不到一年,飛豬CEO莊卓然通過內部信宣布組織改革,通過提高服務履約能力、加強供應鏈投資、全面去佛系為獨立面對市場做出準備。
而餓了么與當年的高德地圖砍掉O2O一樣,接受了俞永福的大手術——明確以到家業務為核心,原到店業務團隊劃入高德管理;經營重心放在一二線城市,中小城市由直營轉為服務商模式;停運餓了么星選APP;獨立餐飲SaaS服務商客如云。
在俞永福的戰略收縮下,餓了么在2022年二季度首次實現UE(每單訂單收益)轉正。
相比之下,高德與餓了么的協同作戰,并不是俞永福考慮的重點。二者分別承擔生活服務板塊到店與到家的業務職能,高德在板塊中的角色定位,也更偏向“流量入口”而非獨立平臺。
在餐飲場景中,融合了阿里口碑的高德基本復刻了美團團購打法,將美食指南、用戶點評等內容引入地圖產品中,但相較同類產品缺少顯著特色,也未對美團造成威脅。
與此同時,高德也從未通過大規模補貼方式,養成用戶在平臺中點外賣的心智,這與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補貼超百億的價格戰動作,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此期間,高德地圖的增長更多不是來自于嵌入本地生活服務,而是推進聚合打車服務,重啟網約車,以及提出地圖商用付費。阿里2025財年第三季度(對應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披露,高德地圖已首次實現盈利。
如今,隨著俞永福卸任,餓了么拆出本地生活事業群,高德也逐步摘掉了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的帽子,回歸到出行服務主業中。
02 高德缺少新故事
今年12月,抖音團購開始測試接入高德地圖,用戶搜索店鋪可以提供抖音套餐跳轉鏈接,在抖音內部,用戶也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服務,找到商家的地圖導航。
從合作本身看,這是一次資源互換的共贏,但同樣能折射出高德地圖的困境,盡管嘗試生活服務多年,但高德的定位仍然被固定在出行導航工具上。
在阿里內部,隨著餓了么拆出,高德的定位同樣開始變得尷尬。
阿里的戰略正在由分到合。在張勇時代,阿里巴巴的業務戰略規劃是1+6+N,要把內部業務放到市場中歷練,爭取外部融資以及提升估值水平。而隨著阿里內網打通,集團CEO吳泳銘重新劃分業務線,電商+AI兩大主攻方向已經呼之欲出。
過去的“6”和“N”正面臨新一輪考核,其中邊緣業務宣告出局,如銀泰、大潤發被阿里出售;核心業務增加資源,視情況予以放權,如1688、閑魚、釘釘、夸克劃入創新四小龍,餓了么劃入電商事業群加力補貼。
以AI層面為例。釘釘、夸克被阿里作為AI入口產品加以重視,緣于兩款產品本身積累了龐大用戶體量。但相比之下,阿里2025財年財報顯示,夸克最新月活用戶數在兩億左右,而根據QuestMobile 2024年6月的報告,高德月活躍用戶數已超8億,在國內移動互聯網產品中僅次于微信、淘寶和支付寶,比抖音還要高。如此高的用戶規模,高德卻在大模型時代未能進入阿里AI核心產品序列。
究其原因,高德用戶以出行目標驅動,不僅使用時長低于搜索產品,且缺乏除出行以外的信息獲取需求。在夸克借高考熱點創下千萬級使用規模時,高德的AI邊界仍被限制在地理信息與出行場景中。
此前,高德地圖上線高德AI深度思考功能,通過AI生成方式推薦出行方案,但在社交媒體上,相關功能被用戶吐槽冗余,加了不如不加。
而高德地圖自身,也已經走到工具與平臺的臨界點上。
從自身商業化能力看,高德頂著地圖維護的高昂成本實現盈利,已經在業內創下標桿級案例。但從具體業務表現看,2024年高德在線廣告收入為78億元,占總收入比重超過六成。財報披露,廣告收入增長與傭金模式優化是高德實現扭虧轉盈的核心原因。
作為出行工具,隨著高德地圖的月活規模超過8億級,出行服務的增長空間正在見頂。這意味著高德的廣告業務增長面臨一個重要因子的天花板。2024年,高德地圖廣告業務增速為12%,而2022年為28%。
從平臺層面看,在剝離生活服務業務后,高德已經將打車作為核心業務發展。相較其他平臺,以技術和產品立身的高德缺少運營管理經驗,無論餐飲還是出行均以聚合服務模式為主,其管理能力不及一線平臺。
去年高德地圖接入抖音團購也表明,相比經營流量,高德更擅長提升流量。而在拆出餓了么、飛豬后,阿里酒旅外賣業務戰略由電商統一,高德的戰略協同作用進一步減弱。
究其原因,高德因專注出行服務獲取了海量用戶,也始終受限于出行工具定位。在這里,用戶更習慣于解決怎么去的問題,而并非去哪里,去做什么。在生活服務板塊組建后的幾年里,用戶從高德進入外賣場景的心智也始終未能打通。
對阿里本地生活業務來說,自身與支付寶、高德、淘寶的三段“婚姻”證明,工具產品有自身的增長路徑,僅有高流量未必能帶動交易場景。未來,高德仍然將以傭金+廣告為核心增長點,增長重心仍然是出行服務,而作為核心場景扛起一整個事業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