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資本論 李靜林
當蘇超踢出比肩世界杯的觀眾規模,江蘇的草根足球奇跡正在持續上演。
6月29日蘇州與揚州隊的比賽,昆山奧體中心涌入43617名觀眾,刷新蘇超觀賽紀錄,將蘇超現場上座人數第一次帶上4萬規模。
2025賽季中超聯賽半程,16支球隊場均觀眾數量24449人。除了大連、北京、成都三個黃金球市的場均觀眾超過4萬,中超其余13支球隊的場均觀賽人數無一超過三萬。
2024-25賽季,英超聯賽平均上座率39675人,德甲場均上座38662人,西甲場均26480人,意甲場均26580人。盡管用一個球場的一場比賽對比16-18座球場在全年的平均數不算嚴謹公允,但“江蘇奇跡”沒人會質疑。
兩周時間,蘇超單場觀眾紀錄從2萬刷新到4萬。場均觀眾數從第一輪的七千多人躍升至第四輪的25802人。
這場蘇州與揚州的比賽告訴人們,蘇超現場觀賽人數的上限,完全是由體育場容量決定的。
昆山市奧體中心可容納觀眾4.5萬人。按照售票數量不超過坐席數量80%的要求,這場蘇超比賽的上座率已然頂格。這是江蘇省第一座專業足球場,也是唯一一座滿足國際足聯A級比賽標準的場地,意味著整個江蘇省只有這一座球場具有承辦世界杯小組賽的資格。
大膽假設,蘇超哪怕借用鳥巢(9.1萬個座位),恐怕都能輕松坐滿。根據公眾號“昆山發布”數據,蘇州與揚州的兩輪總搶票人數達到144萬人次,搶票時段的微信流量量近3億。
受益于球票火爆,賽事冠名方江蘇銀行App下載量暴漲,甚至有傳聞用戶買600萬理財產品才能得到球票。
火爆蘇超陷入“幸福的煩惱”,球場的物理局限只能把絕大多數觀眾隔絕在場外,互聯網上的搶票盛況或許比賽場里的拼殺更慘烈。
“這段時間我的電話被打爆了,全是來要票的朋友”,南通珂締緣足球俱樂部相關負責人對剁椒說道:“我們也需要線上搶票,根本搶不到,我甚至公開發微信,求大家別來找我要票了。”
珂締緣承擔了蘇超南通隊的建隊任務,從俱樂部梯隊中抽調02、03、06年齡段青訓球員,以及中乙職業隊中三名球員構成南通隊核心班底。珂締緣相關負責人都拿不到票,可見想要入場觀賽有多難。
目前南通隊保持全勝,從第一輪開始球場就場場爆滿,第一場比賽時就有70萬人申請門票,比賽被安排在一所大學的操場,僅有2000多個坐席,第二個主場比賽就移師南通足球訓練中心海門基地,現場可容納兩萬名左右觀眾。
以南通為例,粗略計算搶票成功的概率不足3%。
觀眾想要入場看球,有較為固定的搶票通道。線上,南京、蘇州、泰州、常州、鹽城、無錫、南通可通過“看個比賽”小程序或APP購票線上,每個城市還有自己單獨運營的搶票通道,如揚州可在“運動揚州”微信公眾號購票;淮安有“淮味優品”微信小程序;宿遷的“宿心辦”APP可購票;連云港通過“我的連云港”APP購票;徐州通過“國體徐州”微信公眾號購票。
看個比賽小程序蘇超搶票界面
“看個比賽”是專業的第三方體育賽事售票平臺,中國三級職業足球聯賽、CBA部分賽區都與該平臺合作售票。最新的動態是,7月5日大麥網也開始出售蘇超門票,從目前觀察應該是與南京賽區合作售票。各城市的官方公眾號,基本由該地體育局和文旅部門管理負責。
球票的流向還有很多。例如蘇超冠名商江蘇銀行每周二下午14:00會在其APP的足球聯賽專區發放免費門票,每場限量100張。各級贊助商手中應該都會有或多或少贈票。據剁椒了解,某互聯網平臺在與江蘇當地洽談本地生活服務合作過程中,也在積極爭取一定的球票供給,或希望開放購票渠道。
只要參與到蘇超的品牌,球票一定是他們的重點目標。
江蘇銀行有客戶經理說:“現在談存款要先問‘您看哪場球? ’,客戶可能說不關心比分,但肯定在意能不能領到免費門票。 ”
三個月前,蘇超球票連送都送不出去,而如今,有人需要再銀行里存幾十萬元才能換取三張門票,而且還得提前一周多和客戶經理預約。還有南京市民表示,問了江蘇銀行理財經理,買600萬理財產品才會送門票。
隨著蘇超的熱度蔓延至全網。不斷有外省觀眾想去“湊熱鬧”,也增加了搶票難度,分母被不斷做大,但分子,也就是球票供給基本是恒定的。6月15日,徐州隊主場對陣連云港隊的比賽,入場觀眾數突破3萬,其中來自安徽、山東的外省觀眾達6902人,占比高達23%。
所以我們看到,第六輪南京隊主場對戰蘇州隊的比賽,70萬人在線搶票,開票即‘秒空’;揚州與泰州比賽場次的40117張門票,開售瞬間所有座位顯示‘缺貨登記’......幾乎所有賽區都是相同的情況。
稀缺就會制造商機,無論水面之上的,還是水面下的灰色生意。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一個連云港的閑魚代拍商家,每天后臺能接到上百個門票相關私信,但他每輪最多只能承接20單需求。
蘇超球票價格都在20元以下。據剁椒了解,舉辦蘇超本就沒有在門票上賺錢的打算,屬于公益性質,目的還是為了讓更多普通市民走進球場。作為考試大省,南通別出心裁地還把一檔球票價格設置為9.85元,寓意“985”。
然而在代拍市場里,價格往往會飆升至100-150元。主辦單位發放的進場“邀請函”能賣到300元一張。剁椒在平臺搜索發現,部分代拍價格甚至已經被炒到400元一張,這個價格比中超聯賽的普通檔位票價還要高出不少。一些代拍打出誘人的引流語:【必中代拍】、【成功率杠杠的,戰績超豐富】。
按照400元成交,20元票價計算,代拍收益率接近2000%。
在票務領域嚴格區分,代拍和黃牛有所不同,但對消費者來說兩者差別不大,只是不同程度的溢價。剁椒在本文中便不做嚴格區分。
當蘇超一票難求,各種“天價”球票紛紛見諸報道。南京對陣無錫的比賽,原本10元的球票被黃牛一路從80元叫到600元。自由市場原本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價格隨供需變化本無可厚非。但要知道蘇超本是有公益惠民性質的群眾賽事,本質上也不是100%市場化的賽事產物,而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為。黃牛借此機會敲觀眾竹杠,實屬不義之財。
高價拿到票還好說,甚至有些消費者花了錢進不去場。小紅書上有人分享,自己從淮安前往常州客場觀賽,通過黃牛購票,開始黃牛信誓旦旦,結果一家都已開車上了高速,黃牛卻再也聯系不到。淮安這家人最終也沒能進入賽場。
這條筆記的評論區里,一位連云港用戶評論說自己找的黃牛也是此人,到球場門口就怎么都聯系不到。對方的電話定位是深圳,懷疑這人就是個騙子。
好在江蘇省開始重點整治黃牛。6月23日,江蘇警方通告累計已有105人被抓。
演藝、體育等眾多領域,黃牛現象勢必無法根除,供給稀缺就一定滋生暗箱操作,哪怕在絕大多數票務領域已實現實名制管理,這一現象也沒能被連根拔起。今年只是蘇超的首屆,未來成為一項持續穩定的業余體育IP,把黃牛現象控制在合理范圍,對票務做更嚴格的把控是有必要的。
如今,蘇超球票是贊助商手中的硬通貨。球票的背后不僅僅連著觀眾,更潛藏著巨大的商業可能。
江蘇銀行花800萬成為蘇超聯賽總冠名商,這筆錢花得很值。 數據顯示開賽兩個月內江蘇銀行APP裝機量暴漲40%,35歲以下年輕新客戶占比從29%躍升至41%,帶有“蘇超聯名卡”標識的信用卡占到新發卡量的15%。
看蘇超,我們突然意識到銀行在賽事營銷中的轉化鏈路極其清晰,且有吸引力。大型賽事球票永遠是稀缺品,蘇超硬是靠著超強的運營能力把白送都沒人要的球票也變為高度稀缺的產品。而銀行儲蓄、理財產品對消費者來說是投資,而非消費。用球票換儲戶,怎么看都是多方共贏的局面。
可以類比的是航空公司。
2006年德國世界杯共計劃提供340萬張門票,其中21個世界杯指定贊助商可以得到55萬張球票,每個贊助商最多拿到25000張。阿聯酋航空在當年成為世界杯歷史第一個航司贊助商,做了買機票送球票的營銷動作,在上海航線推出頂級機型波音777-300ER遠程飛機,乘客都可以訂購阿航的“世界杯獨家套餐”,獲贈免費球票。套餐價格按照現在的匯率,超過一萬三千元人民幣。
贊助商票門檻本就很高,多用于品牌維護大客戶關系,要么會送給品牌的VIP客戶,要么就是隨大額消費贈送。區域性賽事,銀行有著與在地用戶得天獨厚的鏈接、轉化可能。而國際賽事,航司又是絕大多數出國觀賽消費者無法回避的消費選擇。區域性的半職業賽事,與全球頂級體育IP,在圍繞球票產生的商業行為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相比購買高額機票套餐,通過儲蓄或理財的方式獲得球票,“高凈值”消費者的接受度可能會更高。
其實,贊助大型體育賽事,品牌更多求曝光,求品牌價值加持,尤其快消品,真正想要直接拉動消費轉化并不容易,它們也很難在票務層面上做更深入的文章。銀行和航空公司在大賽營銷中找到了先人一步的優勢。
據剁椒了解,南通賽區的主贊助商,當地企業米歌酒莊,也花費上百萬贊助蘇超。他們能獲得的權益基本就是現場廣告牌露出。說白了通過蘇超直接獲得的利益只有流量價值。至于后續銷售情況是否會飛漲,則是下一層面要考慮的問題,轉化鏈路要比江蘇銀行更多一層,且酒類產品能獲得的直接銷售收入也少于儲蓄和理財產品。
蘇超和世界杯等其他頂級職業足球賽事的相似性,同時體現在球票獲取難度上。
參照歐冠決賽的球票分布,我們能基本把握蘇超的球票分配方案。一個7.5萬容量的球場,對外發售的門票數量約5.2萬張,剩下的2.3萬張球票,留給組委會、贊助商、媒體等,統稱非可售票,占比約30%。
蘇超賽事大概率不會像歐冠決賽有這嚴格精準的票務分配機制,但球票的分類邏輯應該大差不差。若剔除非可售門票,根據前文的計算方式,普通觀眾的得票概率甚至比3%更低。
與之對比,卡塔爾世界杯的購票中簽率為5%。看蘇超,比看世界杯還難。
蘇超,是一場完全在計劃之外的流量盛宴、商業奇跡。七個月的超長賽事周期剛過兩個月,我們甚至無法預知,它的未來還會給市場帶來多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