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廣東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未達預期。
7月18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725.40億元,同比增長4.2%。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58.86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5978.86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40487.69億元,增長4.6%。
這一增速低于年初設定目標(增長5%左右),也落后于同期全國水平5.3%。廣東省統計局稱,上半年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但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仍需加力鞏固。
廣東省此前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廣東GDP年均增速預計為5%左右。不過,近三年來,這個經濟第一大省均未實現GDP增長目標,2022至2024年GDP增速分別為1.9%、4.8%和3.5%,對應年份的目標增速為5.5%、5%和5%。
界面新聞進一步梳理發現,上半年廣東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跑輸全國水平,差距較顯著的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廣東為-9.7%,全國為2.8%;出口方面,廣東為1.1%,全國為7.2%;規上工業方面,廣東為4%,全國為6.4%。

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沖擊廣東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房地產下行。盡管房地產深度調整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廣東集中了較多頭部企業,龐大的家具、家居、建材、家電產業鏈對地產依賴性更高,受到的拖累更明顯。
1-6月,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0.6%,相較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5.2%,降幅仍在擴大。這也導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9.7%,相較去年全年-4.5%的增速,缺口進一步擴大。
主要城市供應均出現收縮。據克而瑞監測數據,上半年廣州商品住宅供應面積271.83萬㎡,較去年同時期減少9%;上半年佛山商品住宅供應面積136萬㎡,同比減少34%。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市場研究部負責人謝靖宇向界面新聞分析道,從拿地積極性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土拍市場需求集中在產業用地或工業用地,合計成交比重達到八成以上,而商辦用地的成交量趨近于零。而拿地主體也不再以出售為目標的開發商為主。
“以省會城市廣州為例,盡管住宅方面成交量高于供應量,但跟過去五年的半年度情況對比,規模還是有明顯差距。市場有所修復,主要還是因為市中心或核心區域的項目起拉動作用。我們最新看到的房地產動態出現在提振消費的政策里,現在住宅被視為一種消費,而不是投資。”謝靖宇說。
固定資產投資同樣是廣東被江蘇比下去的項目。目前,江蘇尚未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而從一季度來看,江蘇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4%,比廣東高6.6個百分點。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也大降12.5%,但制造業投資增長6.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3%,托住了固投大盤。
一季度,廣東、江蘇GDP分別達到33525.51億元、33088.6億元,僅相差436.91億元。從增速來看,廣東(4.1%)表現遜于江蘇(5.9%)。
上半年,廣東另一個增長明顯落后的經濟指標為出口。宋丁提及,廣東作為外貿大省,當美國出臺一系列關稅政策時也首當其沖。例如深圳,由于去年基數高,關稅戰爆發后短期內訂單壓力大,出口規模也出現明顯回落。
拉動廣東外貿增速高于全國水平的是進口。7月18日舉辦的上半年廣東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張柯提及,上半年,廣東貨物貿易進出口4.55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89萬億元,增長1.1%;進口1.66萬億元,增長9.5%。
張柯表示,進口規模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有幾方面原因,其一是廣東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對相關產品需求增加;其二是產業升級對高端制造裝備需求明顯增加;其三是內需進一步釋放,帶動民生消費品進口提速。
機電產品是廣東進口的主要組成,上半年進口規模達1.16萬億元,增長19.3%,占廣東進口總值的比重已超過七成。增速較快的包括中央處理部件、中央處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集成電路,分別增長322.5%、27.5%和14.3%。半導體制造設備(47%)、航空航天裝備(63.8%)、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31.5%)也有明顯增長。
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告訴界面新聞,在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大、出口基數高企的情況下,廣東需要加快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值。
一般貿易產業鏈更長、國內附加值更高。上半年,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2.69萬億元,增長2.7%,占全省外貿總值的59.2%。新賽道的出口規模也在提升,高技術產品出口5054.3億元,增長13.3%,機床、無人機出口分別增長18.7%、29.2%,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28.8%。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長11.2%。
隨著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林江認為,廣東長期以來依靠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將有所轉變,消費有望發揮主要拉動作用。這一點也可從官方文件中看出,針對前面的“兩駕馬車”,廣東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預期目標表述為“固定資產投資提質增效,進出口總額穩量提質”。
不過,需求不足也是當下的現實。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3%。林江指出,兩個指標同時為負,意味著消費端和生產端的價格水平均出現同比下降,通常反映經濟運行中存在一定的通縮壓力或需求疲軟信號,企業端可能面臨訂單減少、減少擴產的問題。
從月度同比價格看,上半年廣東PPI維持在負增長區間運行。PPI調查的38個大類行業中,有26個出現降幅: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價格下降1.7%,汽車制造業價格下降1.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價格下降1.1%,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7.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7.8%。
眼下,廣東產業面臨發展動能轉換的命題。加大工業投資成為穩住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途徑。截至上半年,工業投資占比達38.1%,其中汽車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業投資分別增長14.6%、57.9%,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2.8%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4.7%、42.2%、34.0%、23.0%、58.2%。
7月17日召開的廣東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提到,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穩住傳統市場,積極拓展多元市場;提振消費,平穩有序實施好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帶動傳統消費、大宗消費;搶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海洋牧場、低空經濟等產業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