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品牌雜志
上線剛滿一年,目前國內最大的數字藏品平臺之一、騰訊幻核便官宣停止數字藏品發行。
據悉,幻核于去年8月正式上線,初期發行的不少數字藏品曾銷售火爆,基本上線即售罄,不過今年以來,隨著市場回歸冷靜,該平臺上的藏品發行也開始遇冷。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數字藏品行業正在不斷加碼合規交易。隨著《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等相繼發出,有機構預計國內數字藏品行業有望走向規范化、差異化。
正式停止數字藏品發行
8月16日,騰訊幻核發布公告,稱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戰略的考量,將做出業務調整。即日起幻核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所有通過其平臺(包括騰訊新聞數字藏品館)購買過數字藏品的用戶可自行選擇繼續持有或發起退款申請。
據了解,早在7月初,騰訊新聞 App 便已暫停了數字藏品的售賣服務。隨后7月底,曾有媒體報道稱,騰訊正計劃裁撤“幻核”業務。不過彼時騰訊官方未對此傳言作出回應。
NFT爆火后,大廠紛紛入局
2021年以來,伴隨著元宇宙的爆火,NFT也隨之水漲船高。如推特的創始人Jack Dorsey 將史上第一條推文作為NFT拍賣,最終賣出了290萬美元的高價。NBA球星史蒂芬·庫里花費55ETH(約18萬美元)購買了一個穿著西裝的無聊猿NFT,并將其作為推特頭像。今年1月,周杰倫加持的總價超6200萬元的NFT項目,開售不久便售罄……
根據Nonfungible.com報告,2021年NFT交易額為176億美元,同比2020年的8200萬美元飆升了21000%。NFT市場的火熱也引來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國內如騰訊、阿里、百度、網易等公司也迅速上線了NFT產品及平臺。如螞蟻鯨探、騰訊幻核等。
不過由于NFT本質屬于代幣,和比特幣一樣天然具備金融屬性,而國內是嚴監管虛擬幣炒作的,因此騰訊、阿里等相關NFT平臺不久后就改名為“數字藏品”,去除其金融屬性,不允許數字藏品的轉售交易行為,并多次采取措施整治數字藏品場外交易和炒作行為。如騰訊微信平臺此前曾下架了相關數字藏品平臺小程序,并封禁了大批涉嫌“NFT 數字藏品交易”業務的微信公眾號。
而“幻核”作為騰訊PCG旗下的數字藏品發行平臺,于去年8月正式上線。初期發行的不少數字藏品曾銷售火爆,基本上線即售罄,如首期限量發售300枚有聲《十三邀》 數字藝術收藏品NFT、與藝術家周方圓合作推出數字民族圖鑒NFT等。
不過今年以來,隨著市場回歸冷靜,各大數字藏品平臺上的藏品也開始遇冷。截至8月16日,幻核平臺上有7個系列藏品顯示“已結束”,據悉這些系列均為滯銷藏品,其中有藏品最早發售時間在6月中旬。
數字藏品市場回歸冷靜
一方面,數字藏品市場遇冷;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數字藏品行業也在不斷加碼合規交易。
今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明確表示行業應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文創作品,并提出堅決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等六大主張。
6月30日,在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的牽頭下,近30家機構聯合在京發起《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倡議共十四條,具體內容包含平臺應依法具備相應資質、確保區塊鏈技術安全可控、堅持實名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建設、堅決抵制防范金融化和惡意投機炒作、倡導理性消費等。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還提出,各大互聯網平臺均已進入數字藏品領域,應起到自律、正向引導作用,用數字技術拓展更多實體應用場景從而激活文化行業新動能,成為創造真正價值的重要力量。
據了解,此次倡議參與各方包括文旅產業專業機構和協會、文化央企、IP機構以及螞蟻、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是目前行業覆蓋方最廣的自律公約。
對于數字藏品在國內發展,中信證券曾表示,NFT的技術特點使其成為解決數字資產問題的可能方案,但商業化、后續發展路徑等諸多問題尚不清晰,亦需要密切關注市場不確定性及政策監管的指引。
廣發證券則在研報指出,中國數字藏品行業有望走向規范化、差異化。由于國內數字藏品的發行及流轉都有限制條件,數字藏品的版權所有者與發行流轉平臺存在角色分離。在數字藏品的生產端,核心競爭力是IP資源和營銷能力;在數字藏品的流通端,核心競爭力是交易規模和版權服務能力。預期未來,我國將形成數字藏品市場的規范性流通環境,持續開發創新性數字藏品放大文化數字內容的營銷價值和版權價值,打開我國數字藏品行業發展的廣闊藍圖。
南都記者發現,此前恒生電子旗下數字藏品平臺“予藏”也曾發公告稱因法律法規風險,暫停業務,用戶可以選擇保留但僅提供觀賞功能或進行原價退款。
據統計,年內數藏平臺將超千家,20余家上市公司均有參與,本來數字藏品行業便良莠不齊,炒作、劣質藏品橫行、平臺跑路已經屢見不鮮,現在一直合規經營的國內最大的數藏平臺也存在著關停風險,那這個市場又會怎樣?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開拓者之一,幻核的退場,標志著國內數藏行業的第一幕劇已經結束。該人士對南都記者稱對幻核的消息并不意外,“對于一個收入有限且存在政策風險的市場,大廠沒必要在這個時候試水,建議等到賽道成熟后再通過收購收割,會更安全”。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NFT最初的故事在國內并沒有講通,即數據的所有權并不屬于用戶,另外國內各個聯盟鏈等基礎設施都是割裂的,數據的互認、流通均未成形,應用場景不足,監管也未覆蓋,的確存在發展困境。
針對對數藏行業的影響,一位數藏平臺創始人稱“震蕩一下,然后繼續發展,畢竟還有千家平臺在較量”,不過,如果大廠紛紛退出,從市場的反饋來看,會有連帶效應,用戶對僅做一級發行平臺的投入會愈發持謹慎和觀望的態度,但這種變數也會倒逼發行平臺加速數字藏品應用場景的開發。
元宇宙產業委員會的執行主任于佳寧認為,數藏行業的降溫是一個良性的調整,讓行業開始回歸理性,讓參與者去重新思考價值,然后思考下一步的方向,即如何讓數藏的價值真正釋放出來?“只生不養的模式(簡單的銷售產品)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