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那是豬狗食,不要吃預制菜。”近日,在東方甄選直播間內,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創始人王志綱與俞敏洪、董宇輝聊天時的一句話引發熱議,預制菜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但是,相比起斥預制菜為“豬狗食”的專家,中國的家電廠商卻“吃”得很歡。9月15日,格蘭仕聯手合作伙伴成立了預制菜智能烹飪設備專業委員會,并推出預制菜微波爐。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近日也說要成立預制菜裝備制造公司。此前,科沃斯集團旗下的添可品牌今年已推出與智能料理機“食萬”配套的食萬凈菜。海爾智家也曾結合智能烤箱,推出預制的北京烤鴨……
當下,預制菜智能烹飪設備已成為家電企業紛紛涌入的新賽道。
什么是“預制菜”?
9月14日晚間,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與俞敏洪、董宇輝談到家鄉美食時,稱“你們吃的大路貨,什么預制菜。你們知道什么是預制菜嗎?”在董宇輝回答是“制成的半熟食品”后,王志綱稱,“那種我從來不吃,那是豬狗食。”
王志綱還表示,生活一定要懂得“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并稱自己在中國吃東西,從來不吃連鎖店,一旦連鎖,就沒有意義了。
9月17日,王志綱工作室相關工作人員對媒體回應稱,這是直播上一個心直口快的發言,王志綱是作為一個美食家身份來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針對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個體,“因為他平時確實不吃這類食品。”
不過,網友對于預制菜的討論并未因這一則回應而停止。有網友稱,“專家難得說了句良心話”、“預制菜有大量防腐劑,原材料不新鮮質量差”、“預制菜有很多添加劑,長期食用對身體不好”;也有常買預制菜的網友感覺“被冒犯”,“專家站著說話不腰疼,平時沒有時間去折騰自己在家做飯”、“沒辦法,現在除了火鍋和私人小店,大部分飯店都是預制菜”。
此次,預制菜第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它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卻不是第一次。在今年的春節,很多因為疫情回不去老家同時廚藝不精的年輕人,準備年夜飯時才第一次認識“預制菜”:“XXX元12道菜,就算你是廚房小白,20分鐘也能能搞定一桌年夜飯”的口號,確實非常誘人。對于很多工作繁忙的人而言,簡單易煮的預制菜簡直是一種解脫。
什么是預制菜呢?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預制菜就是提前準備好的食物,主要分為四大類: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以及即配食品。用一句話概括:不是現炒現做的飯菜。
預制菜第一次出現在熱搜,還是在趣店老板羅敏的公關事件中。雖然羅敏因為自己過往的事情遭到質疑,但是他對于預制菜的規劃,還是打動了不少企業家:按照羅敏的規劃,趣店未來三年將支持10萬用戶開店,年底計劃開設1萬家門店,三年內擁有20萬家門店。在他的描述里,自己不會收取品牌授權費,并且還可以提供貸款服務,“每天只需賣出50份菜,每月即可輕松賺大幾千的收入”
根據家電網的調查,國內目前預制菜相關的企業數量高達7.19萬家,其中5年內成立的企業占比56.6%,僅2020年一年的新增數量就達到了1.25萬家。號稱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共有1319家加盟店,在全年7.54億營收額中,加盟店貢獻了3.46億元,平均每家加盟店年營收額26.23萬元。
“預制菜”為什么這么吸引人?
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預制菜降低了餐廳的運營成本,緩解了疫情期間堂食減少的損失,吸引了各大連鎖餐飲品牌入局。
而《中國烹飪協會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更為樂觀,其認為,目前國內預制菜預計在2030年將增至15%至20%,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
預制菜未來萬億元的市場無疑也吸引了包括廚電企業在內的家電企業,他們瞄準的是預制菜市場下游的智能廚電、智能裝備的生意。
今年,格蘭仕就針對預制菜發布了家用預制菜微波爐,有湯、飯、羹等20多種預制菜菜單,解凍與烹飪一次操作,適合居家、戶外、房車等場景。To B端的則是商用預制菜微波爐,滿足辦公室、機場、高鐵、醫院等公域場景的需求。
無獨有偶,科沃斯集團的添可品牌,繼今年推出食萬智能料理機3.0和食萬凈菜后,也將于2022年12月推出商用智能料理機。
老板電器則是在今年8月發布了一系列數字廚電,包括智能炒菜鍋等。老板電器CMO葉丹芃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老板電器已在預制菜領域布局,近期會有具體消息。
海爾智家則在之前就曾結合智能烤箱業務,推出了北京烤鴨的預制菜。
就連做空調的格力也來摻一腳,9月7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一場探討珠海市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座談會上說,將成立預制菜裝備制造公司。
也有人擔心,中國食客一直講究一個食“鍋氣”,十分看重食物現炒現吃所帶來的美味口感。一旦疫情消失,大家不再被防疫環境所困,“預制菜”市場還能有快速增長的肥沃土壤嗎?
其實,被斥為“豬狗食”的預制菜,早就是人們不吃也得吃的存在了。按照蝦傳創始人、餐飲專欄作者蔣毅的說法,“飯店里60%以上都是預制菜,辦婚宴、壽宴的酒樓,70%是預制菜,只是消費者不知道而已”。不管是佛跳墻、花膠雞,還是羊蝎子、紅燒肉,消費者以為自己吃到的新鮮做出來的飯菜,其實只是后廚里的預制菜加熱了一下而已。這種情況,在疫情到來之前就已經持續許久。
造成這一原因的背后,就是資本的運作。根據前瞻產業院的數據,2019年,自營及加盟連鎖餐廳市場占中國餐飲行業的19.6%。雖然只占據了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是這些連鎖餐廳的分布并不均勻,幾乎全部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連鎖餐廳在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想要迅速鋪開,成本就必須要打下來。而使用預制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節約成本的辦法。簡單的預制菜不僅出菜快,而且簡單,不需要花費人工請大廚。根據中國飯店協會《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正餐類餐飲企業平均人力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2.41%,房租成本占10.26%,能源成本占4.54%。預制菜的推廣,直接節約了這三項開支。
從廚師、中央廚房到預制菜,就是中餐控制權的一步步轉移。曾經控制中國人口味的是廚師,再后來控制權轉移到連鎖品牌手中,而隨著預制菜的發展,控制權又進一步轉移到上游供應商手里。
當然,雖然有些人對預制菜心懷警惕,或者不喜歡吃,但是還有人覺得這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必然結果,畢竟有需求才會有供給。
這些看法當然都有道理,但是都對現狀的影響微乎其微——普通人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的余地。
據《2021 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已經有超過九成的連鎖餐飲品牌入局預制菜市場,一些知名連鎖品牌使用預制菜的比例甚至達85%以上。不管你愛不愛吃,餐廳里的菜大部分都是預制菜。
同時,資本家們給這一過程起了一個十分高科技感的名字:中餐“數字化”。
消費者唯一能反抗的地方,恐怕就是要求餐廳說明自己到底是不是用的預制菜。
8月2日,中消協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文中提到,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
對于家電企業來講,這自然是一個開拓新市場的好機會。隨著預制菜逐漸入侵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家電企業可以同時制造用于烹飪預制菜的廚電產品,分別賣給消費者與商家,從而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畢竟,人總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