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人說
“資本寒冬其實對FA才是最難的時刻。GP們大可以靠管理費過活,創業公司也可以專注于掙現金流,但FA就沒那么好過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
當資本寒冬來臨的時候,送水機構們往往是最先一批感受到寒氣的人。
作為資本市場的中介,FA向創業者與投資機構提供投融資、并購的撮合交易服務。
FA的現金流與資本市場的交易額強綁定,當GP們選擇持幣觀望,深度依附于一級市場投資的FA不得不面臨直觀的下滑沖擊。
眾所周知,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少周期。FA江湖曾經有多興盛,今天就衰落得有多慘。
資本狂歡時,FA們曾經只靠送水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今天資本寒冬下,投資機構們除了持幣觀望,就是躺平過冬。
當FA遍地撿錢的黃金時代已然成為過去,仍在資本市場中翻滾的FA們該何去何從?
01、僧多肉少:GP過冬,FA搶食
寒冬之下,投資收縮成為了新常態。
2022年的市場有多緊縮?
僅以上半年的數據,就可見一級市場的蕭條。
科創板日報援引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一級市場共發生2357起投融資事件,與去年下半年數量基本持平;
但所披露的投融資規模環比下降35%。
面對GP們要么沒錢投,要么不出手的保守策略,一部分項目選擇“自砍一刀”,通過項目估值下調的模式去尋求新的錢注入。
但估值下調、去泡沫一定能夠挽回GP們嗎?
“現在的行情下,即便是估值便宜我還是不會投的。”
一位投資人道出了大多數投資人選擇持幣觀望背后的考量。
在他看來,估值并不是判斷是否出手的核心指標。
“投資項目時,我們往往會關注項目和產業發展階段是否相符,判斷項目未來一至兩年的成長模型。如果對項目成長模型及業績數據增長沒有判斷的話,這個項目絕大部分人是不敢投的,而不是看估值是否便宜還是貴。”
寒冬之下,唯一能夠驅動GP們出手的,或許只有“確定性”。
除了資本市場的緊縮,FA市場的搶單態勢也愈發緊張。
多家機構搶食一家早期企業,在FA圈里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有家基金近期給我介紹了一個A輪項目,結果發現有五家FA公司在一起競爭。”
一位FA從業人士對眼下的形式表示十分焦慮,“當現在連一個融幾千萬的早期項目已經有好多競爭對手的時候,你怎樣去面對這樣的競爭?團隊能不能支撐?內卷狀態下能不能存活下去?”
實際上,從第一家機構FA誕生至今,FA行業馬上就要走過第22年。
前十年,中國FA市場由四大家族四足鼎立。
后十年,資本在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下肆意狂歡,需求驅動下,人人爭做FA,全民FA時代到來。
一時間,FA圈子也逐漸魚龍混雜,精英少了,草根多了,人人都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以前沒有那么多FA,項目也比較多。現在連VC都下場做FA,另外華興至少也出來了七八個團隊成立了自己的FA公司。”
針對近年來FA行業的變遷,一位資深FA從業者坦言,FA的核心是人,當大FA機構分裂出小FA公司,帶著成熟的方法論和公司中做得最好的團隊出來單干,這對現有FA們的沖擊不言而喻。
玩家多了,FA內卷自然也來了。
投后投前化,恰好是FA們在寒冬下進一步內卷的基本操作。
僧多肉少之時,FA們開始試圖為GP們在自己所服務的客戶身上挖掘“確定性”。
“投資其實就是投一個項目的賺錢能力,如果項目的賺錢能力變差了,項目就會往下走,估值也會下調整。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客戶自身的業績變差了。如果項目業績變差,就不太好融到錢,所以FA機構會主動幫客戶搞業績。”
正因為不是所有的客戶都具備GP們所關注的“確定性”,為了更好的成交打單,一部分FA甚至不得不從送水人,轉身扮演起了項目的“編外”業務人員,幫助項目找客戶、提升現金流。
“如果可以幫企業解決業務上的問題,其實等于是變相解決項目融資的問題。 我們現在摸索一條道路,就是我們不僅可以為企業做融資,更多的是幫企業找一些與他們匹配度非常高的一些產業資源。或者業務訂單,更多的為項目賦能,幫助項目做業務,找客戶及其他加持,幫助企業活下來,到明年項目有更好財務數據后,做FA會更有機會。”
02、新的挑戰:卷資源、卷服務、卷專業、卷賦能
不少人將2022看作是FA行業的轉折點。
“如果明年資本市場還不好的話,FA的從業數量會有比較大的變化,不專業的FA會被淘汰。如果仍按照以前的打法,不做轉變,很容易被淘汰掉。”
曾經的FA是資源密集型產業,FA講的是賺信息差的錢,可以用品牌背書價值、商業模式梳理能力去獲取客戶。
“以前FA跟投資人關系好,基于信任和對能力的認可,投資人會把自己的被投項目介紹給你,通過關系建立底層信任。但現在因為FA太多了,FA們面對的是關系加專業度的綜合評判,不是跟投資人關系好就OK的。”
一位從FA跳到PE機構最后又回到了FA的從業者回圈后感嘆,FA已不再是只單純強調資源、關系、信息差的游戲,FA已經從服務型生意變成運營型生意,需要去運營自己的關系、信息渠道和專業性。
不約而同的是,大部分接受采訪的FA都表示,如果今天再按照以往蜻蜓點水的方式為項目提供融資服務,是很難再獲取優質項目,很難最終成交的。
專業度已然成為用以考核一家FA底層能力的基本指標。
為此,FA一方面正試圖通過跟GP中的優質投資人建立深度綁定關系,利好打單之外,還能獲取更深度的行業認知。
另一方面,除了做BP、路演以外,FA機構也試圖VC化,為客戶講“賦能”的故事。
“現在FA感覺什么都干了。”
一位接近FA的人士透露,今天很多FA開始提倡賦能增長,業務也不再只限于融資對接,除了對接錢以外,企業增長、戰略咨詢、渠道對接、人才招聘也成了FA們今天講出的新故事。
一位FA機構職員則向「投資人說」講起了自己最近服務客戶的境遇:
“我最近有一個項目,為這個項目介紹了六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談下了四個渠道合作。但說實話,都是個人資源。”
上述FA人士認為,賦能雖好,但更強調自身的資源實力。
對于FA機構而言,通過平臺化的模式實現項目賦能,往往又會做得很重,ROI算不了賬。
03、何去何從:FA如何自我造血
寒冬很長,對于FA來說,當務之急或許是認清現狀,并適時調整策略。
今天的FA們,似乎只有兩條路徑——
要么把步子邁得夠大,走向平臺化;
要么走得更深,走向垂直化。
針對不同團隊的天生稟賦,兩條路徑都是無可厚非。
回歸到本質上,小團隊如何才能在今天競爭如此白熱化的狀態下殺出一條血路?
對于這一問題,大多數我們訪談到的FA都認為,走向垂直化,或許是FA們去建立專業性和服務能力的好方向。
“平臺化對小FA機構沒有什么太大意義。只有找到一個更細分,或者現在大FA平臺沒有進去的一些領域,找到一些市場上新的機會,小FA才能鋪進去。綜合性的FA在這些細分領域很難與垂直的細分FA競爭。”
誠然,垂直細分的FA也不得不直面賽道未來發展的風險。
垂直化的FA資源更為集中,但FA仍期待走向垂直化,為客戶提供更多賦能。
除了選好路徑以外,找更多的錢,找不同人的錢,也是新的方向。
“目前市場就是缺錢,缺錢的話我們就分析一下現在市場上哪里有錢。現在無非政府資金錢比較多,所以下一步FA可以考慮去拿更多的政府資金,去對接到更多的招商資本,將政府和項目的需求給結合起來。”
一位GP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在他看來,FA可以通過給地方推薦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方式,尋得新的機會和服務機會。另外,一部分正在開展直投業務的LP也成為了FA 目標客戶。
“他們組建團隊肯定沒有專業的GP機構搭的那么好,所以我覺得FA如果多能找這樣的機構合作,可能是一種渠道吧。”一位FA說。
除了找新的錢以外,挖掘可以賺錢的現金流業務,也是FA們短期內自我造血,維持生存以度過漫長寒冬的另一解。
“我個人會偏向業務多元化一點,因為這樣的話能夠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通過一些多元化的手段促進項目的業務,讓項目先存活下來,到了明年我們再去做FA融資的話,可能更有機會。”
當整個市場不像過去一樣具有確定性的方向時,不同FA機構或做垂直、做專業;或做大品牌,做平臺生態,各有不同的生存法則。
關于如何過冬,的確沒有標準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FA正在從一門“送外賣式”的短期生意走向更強調專業性、賦能化的長期買賣。
在此背景下,主動內卷,或許是穿越周期的唯一確定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