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又一座熱點城市推出了樓市放寬限購、限售政策。
3月28日,廈門市房管局相關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廈門對限購、限售政策進行了調整,目前已開始執行。
其中,限購政策方面,廈門戶籍的單身人士可以購買第二套住房,廈門戶籍二孩以上家庭可以購買第三套住房;同時維持既有的幾項政策,即外地戶籍在廈門的購房政策不變,若買第二套需要先落戶。
限購范圍是廈門行政區域內的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對于建筑面積為180平米以上的住房不設限購,對于180平米以下的住房則實行限購政策。
限售政策方面,則是從過去的拿到產權證之日起2年限售,調整為網簽之日起2年限售。
廈門本地一名房產銷售人士也向界面新聞證實,該政策是昨日剛傳出的消息,但還沒有官方文件出臺,“目前是說可以買,這兩天應該就能確定了。”
上述銷售人士表示,近兩年房產政策不斷,廈門如今再放寬也不意外。最近廈門商品房成交量不錯,尤其近兩月置換改善客戶較多,價格也相比去年有些微上漲,調整后更利于樓市小陽春的到來。
較為典型的是島內,廈門思明區二手房掛牌價從6.3萬元/平方米漲至6.4萬/平方米,單價上漲了1000元,漲幅約為2%。
據統計,今年1月廈門新房共成交1426套,略低于2022年1月同期的1595套,但到了2月份,廈門全市新房成交1714套,超過去年2月、3月、4月、6月、8月、9月的新房月成交量。
二手房也不例外,根據廈門房網數據中心的監測,2023年2月廈門二手房成交2534套,其中二手住宅成交總計1868套,環比上漲48.6%,同比上漲49.56%,日均成交約67套。到了3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量單日破百不斷增加。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廈門再度調整意味著各地政策持續發力,為提振樓市交易繼續進行政策的寬松,也說明各地雖然也看到樓市交易行情復蘇,但是政策方面還是需要繼續發力。
此次廈門調整政策也是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做出的及時反饋。
一名房企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其實3月初整個市場就已經轉冷,大部分企業收回折扣,客戶就不再買單了。不少廈門本地房產中介也反映,進入3月,售樓處變得沒那么熱鬧。
而且整體而言,1、2月份的熱度主要建立在成交量上面,屬于量漲價跌。尤其是二手房,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廈門環比與同比齊齊下降,其中環比下跌0.1%,同比下跌2.1%。
去年12月份,廈門就已進行過一輪樓市政策調整。即自2022年12月5日起,廈門市調整島外限購政策,在廈門市實際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戶籍無住房家庭和個人可在島外限購1套住房。
另外,島內限購政策不變,仍為過去4年連續繳納3年社保或申報個稅的非本市戶籍家庭和個人,以及符合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才在島內限購1套住房。
但較之同為熱點城市的蘇州,廈門的樓市政策仍屬于小步慢跑,這也導致廈門樓市很難再出現過熱的情形,島內、島外的兩極分化現狀未得到有效改變。
嚴躍進分析,類似調整不是最徹底的,也說明各地也在防范房地產市場出現炒作的風險。但從今年房地產市場的復蘇情況看,雖然在復蘇,但是節奏還是需要加快,購房政策調整的工作依然不能停。
今年以來,釋放需求開始成為各地因城施策的重點,如降低貸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減少交易稅費、解除限售或限購等。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突破原有政策限制,不少樓市松綁力度還在繼續加大。
以揚州為例,3月7日,江蘇揚州率先出臺8條措施,包括調整限購、限售,針對改善型住房需求取消3年限售規定。
3月6日,長沙也對住房限售做出調整,由原來的“不動產權證滿4年方可上市交易”改為“網簽滿4年可以進行交易”,內五區從3月2日起開始執行新政。
2月22日,常州出臺了10條房產新政,表示將取消新建商品住房2年的限售期限,商品住房自取得不動產權證后即可上市交易。
“各地對于限購和限售的調整,需要做好組合拳。從實際情況看,預計后續依然有一些城市會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以提振二季度市場交易行情。”嚴躍進表示。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2022年以來,廈門優化樓市相關政策已有十余次,限購政策漸進式調整,本次政策給予單身人士購房更多支持,未來限購政策仍有優化空間;島外限售政策優化,有利于進一步修復市場情緒,帶動置換需求入市,提升二手房市場活躍度。
如今“金三”即將過去,廈門此舉能否迎來“銀四”,還是面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