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韓宇航
6月2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債務融資工具融資服務質效有關事項的通知》,以進一步優化完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市場融資服務機制,從而充分發揮債務融資工具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通知關注債務融資的各個環節以及重點領域,從債券的注冊發行到業務模式到服務質效,提出了多項舉措。
其中就“積極推進創新,滿足多元需求”環節提出,鼓勵和引導發行中長期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持續拓展綠色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注冊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或轉型債券,進一步滿足高碳行業轉型資金需求,通過機制設計和募集資金用途推動高碳行業低碳轉型。
近年來,綠色債券備受關注。2022年1月10日,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加強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信息披露自律管理的通知》,要求綠色金融債券發行人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做好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的信息披露。
2022年3月18日,交易商協會發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專項產品指南(2022年版)》,從募集資金管理、發行注冊要求和存續期信息披露三個方面規范了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19項專項產品的業務要求,助于推動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注冊發行及存續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透明化。
2022年7月29日,交易商協會作為主任單位,牽頭綠標委發布《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明確了綠色債券四大核心機制,提出了對綠色債券發行人和相關機構的基本要求。
2023年3月24日,交易商協會牽頭綠標委審議并發布《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自查報告參考文本》。
綠色債指募集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并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據遠東資信,2023 年 5 月我國債券市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為1,282.06 億元(約合180.55億美元),包括了29個發行主體發行的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公司債、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和短期融資券等各類債券 46 只,發行金額環比上升8.54%,累計同比上升8.75%。

我國綠色債券于2015年起步,2015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關于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有關事宜公告》,并配套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但2020年以前,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偏低,每年發行規模不足2000億元。2020年至今,綠色債市場不斷完善,綠色信用債迎來發展,根據wind數據,2021年、2022年綠色信用債發行規模分別為3718億元、3381億元。
關于綠色債為何備受發行人青睞,就其發行動力而言,廣發證券首席分析師劉郁指出:第一,各地多采取財政補貼、貼息的優惠政策;第二,審批開辟綠色通道,“即報即審”;第三,項目認定為綠色后,可以作為城投拓展融資渠道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