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團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對于一家公司、一個產業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那些蓬勃向上,處于極速上升期的產業如光伏行業而言,尤其如是。行業發展、企業壯大需要人才;技術升級,產業迭代更需要人才。而現代商業社會,人才流動、人才自我實現對于企業而言又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
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梳理2023年年初至今上市企業高管辭職情況,從中管窺光伏行業哪些環節人才最容易流動,光伏人才流動的內在邏輯以及人才流動對于企業發展帶來的挑戰?
人才缺口引發的離職潮
2021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曾經發布《中國光伏產業從業人員白皮書(2021-2022年版)》,其中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產業從業人員總量約為246萬人,2022—2025年年均新增需求22.1萬—38.7萬人?!币灾形粩倒烙?,2022年中國光伏行業從人人員應該在280萬左右,今年則很可能突破300萬。這是目前為止,行業內為數不多的關于光伏行業從業人員的統計數據。
當然光伏行業從業人員,并不能等同于光伏人才,特別是那種行業急需的管理、財務、技術等核心人才。但隨著產業的極速發展,這些人才的需求也在極速膨脹之中。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教育部等部分的重視。2022年,國家教育部曾經發布《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加強風電、光伏、水電和核電等人才培養,加大碳達峰碳中和領域課程、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力度等。
光伏人才的短缺,一個重要的結果是人才流動頻繁。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江華透露了一組數據,光伏行業人才的離職率是8.5%。這個數據相對其他行業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與此同時,對于人才的待遇也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水漲船高。某人力資源集團首席業務運營官表示:以前普遍的行業薪酬漲幅就是5-10%,但現在基本上年薪30萬元的候選人都很容易拿到45-55萬元的年薪。
對于更高年薪的追求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讓光伏人才流動更為頻繁。
2023年光伏高管辭職潮,有點猛!
2023年1月,東方日升總裁孫岳懋辭職,正泰電器南存輝辭去總裁職位;2月,天合光能核心技術人員方斌辭職,精功科技董事長金越順辭職;3月,通威股份董事長、CEO謝毅因個人原因請辭……8月大全能源副董事長張龍根、總經理周強民雙雙請辭!
光伏行業從年初至今,每月都有多位上市企業的高管請辭!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統計,截止目前,有51家上市企業因高管辭職發生人事變動,合計有95名高管離任。
從高管辭職時間分布情況來看,4月相對而言是高峰期。對于光伏上市企業而言4月是年報披露月。這期間有不少上市企業會完成人事調整,上市企業高管請辭也便于母公司確定繼任者。
從離職高管的年齡來看,30-39歲之間的高管為8人,其中年齡最小的高管為晶盛機電原職工代表監事易亞寒,年齡為30歲。此外,該年齡段的高管多為董事會秘書職位。
40-49歲之間的高管為25人,該年齡段多數職位為副總裁、副總經理。50-59年齡段高管為27人,該年齡段多數高管為董事長、總經理以及獨立董事。60歲及以上年齡的高管14名,該年年齡段高管同樣以獨立董事居多。其中年齡最長者為寶馨科技原董事晏仲華,年齡71歲。其次為陽光電源獨立董事李寶山,年齡70歲。第三為森特股份獨立董事馬傳騏,年齡68歲。
從離職高管的薪酬方面來看,年薪20萬以下多為獨立董事。27名辭職高管2022年年薪在20-100萬元之間,22名年薪在100-200萬元之間。200萬元以上的高管為9名。其中,辭職高管2022年年薪最高者為大全能源及副總經理周強民,其年薪為674.11萬元。通威原董事長、董事、 CEO謝毅排名第二,年薪為638.73萬元。辭去正泰電器總裁的南存輝排名第三,年薪為580.17萬元。
從職務分布情況來看,36名高管任董、監事,占比達到37.89%。職務方面,董事長、總經理級別的高管有12名,副總經理、副總裁級別高管26名,占比最多。這部分多為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財務人員有7名。此外,獨董與董秘也是流動頻繁的崗位。
相比其他崗位,核心技術人員變動最少。截止目前辭職的高管只有天合光能的方斌、大全能源譚忠芳,以及因職務調動離職的中節能太陽能總工程師姜利凱。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核心技術人員是企業重要資產,受到企業重視,人員相對穩固。
具體辭職的總裁、總經理層面,正泰電器南存輝、福萊特總裁阮洪良均屬于企業接棒考量,自動辭職。太陽能曹華斌與森特股份蔣東宇以及金剛光伏嚴春來則屬于公司調動辭去原職位,其他則為主動辭職。
副總經理級別的高管作為公司的中層領導,在職位以及薪酬方面均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與較強的上升意愿,因此,該級別的高管變動較大。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統計有21家企業副總辭職,涉及27位高管。
財務人才同樣上市企業核心人員。2023年至今有7名財務高管辭職。其中東尼電子與宇晶股份財務總監屬于工作調動,太極實業楊少波因到退休年齡辭職,其余則為主動辭職。
2023年年初至今有17名董秘及相關人員辭職。其中東尼電子羅斌斌、賽福天的左雨靈、寶馨科技羅旭、聚和材料蔣安松辭去董秘職務后還在原公司擔任其他職務,其余則辭職離開了原公司。
相較其他崗位,獨立董事的崗位相對穩定,多數獨董屬于屆滿辭職,或換屆離職。只有少數幾家公司的獨董屬于任職期間請辭。
光伏高管辭職背后的囚徒困境
光伏行業有許多辭職創業成功的經典案例,如一道新能劉勇,高景太陽能徐志群,潤陽股份陶龍忠等,離開老東家之后創建了自己企業。目前這幾家企業已經在IPO的路上。
當然也有不少跳槽失敗的案例,最著名的“光伏教父”楊懷進,原新特能源核心技術人員唐雨東。兩人均鋃鐺入獄。
在光伏產業極速發展,光伏行業成為投資風口的當下,光伏高管與企業均面臨多重挑戰。
挑戰一,資本的誘惑。
此前,天合光能創始人高紀凡在行業會議上表示:“當下各路資本涌入光伏產業帶來產業鏈上下游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現狀。這是產業機遇所帶來的投資熱情,卻也伴生著挑戰?!边@種挑戰也包括人才方面的爭奪戰。從晶科辭職的徐志群在華發資本的加持之下,迅速打造出一家準上市企業——高景太陽能。
今年3月從通威辭職的謝毅,日前受到跨界巨頭五糧液集團的支持。其高達32GW的光伏電池規劃產能,體現了這光伏少帥的雄心與底氣。日前還有消息顯示,華為智能光伏前總裁許映童離職再創業,獲阿里、高瓴投資。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到今年有超70余家上市企業跨界光伏。這其中不乏資本實力雄厚的各個行業的巨頭、明星企業。他們擁有雄厚的資本,對光伏人才有強烈的需求。
挑戰二,產業擴張的機會與風險。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統計今年1至7月,光伏制造業新簽約的投資金額合計達到9596.31億元,涉及硅料97萬噸,硅片711.5GW、電池1079.5GW,組件650.3GW。
近萬億元新增光伏制造項目簽約,龐大的光伏產能規劃,涉及企業既包括光伏行業的巨頭也包括跨界巨頭。新產能的規劃、開工、投產需求更多人才。毫無疑問已經在行業內證明過自己的光伏上市企業高管成為爭奪的焦點。
同樣,新的產能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今年6月,跨界光伏的奧維通信宣布取消投資建設5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項目。7月30日,另一家跨界光伏上市企業乾景園林取消了投向1 GW異質結電池和2 GW異質結太陽能組件募資計劃。除這兩家上市企業之外,還有許多企業擴張計劃處于PPT階段,能否實施尚未可知。
挑戰三,人才流失。
光伏人才特別是光伏高管級別的人才與其他行業不同,不僅需要有跨學科的背景知識,同時還要了解產線的整體設計和運維。除此之外,隨著光伏應用場景的擴展,光伏與建筑、交通、農業融合,光伏人才的復合性與跨學科屬性更為增強。對于人才要求的提高增加了人才成本。
同時,由于人才的缺乏,加劇了企業人才流失的風險。同時人才流失也很容易導致企業核心技術的泄漏。對于企業而言,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高管離職前途未定,企業遭遇人才流失,損失巨大。對于雙方而言,很可能“雙輸”。
回到開篇那句古諺語: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對于企業而言,成功因為有眾多優秀的才人,成長則需招攬更多人才。對于高管而言,盡管辭職有各自的主客觀原因,但仍需審慎面對未來的選擇。不論如何,光伏高管人才以及光伏上市企業都是中國光伏行業寶貴的財富,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PV-2005)期望兩者相互成就,同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