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盛夏即將結束,DC超英新作《藍甲蟲》登陸全球院線。
在北美,雖然《藍甲蟲》險勝勁敵奪得周冠, 但在“DC擴展宇宙”內仍排名倒數,未能扭轉今年以來系列的下滑態勢;與此同時,《藍甲蟲》在海外僅拿到1800萬美元,對比高達1.2億美元的制作成本,預計將為華納兄弟造成不小虧損。
開畫登頂遜于預期,新角色難終止頹勢
據The-Numbers統計,《藍甲蟲》在零點場進賬330萬美元,與《雷霆沙贊!眾神之怒》(340萬美元)基本相同。從18號開始,《藍甲蟲》共鋪開至北美3871家影院,首日便以1001萬美元登頂榜首,終結《芭比》長達28天的統治;但《藍甲蟲》的走勢略顯疲軟,隨后兩天分別下滑15%和24%,首周末報收于2503萬美元,單館收益為6466美元,險勝《芭比》拿下票房冠軍。
在今年已登場的DC電影中,《藍甲蟲》的開畫數字無懸念墊底,不僅連《閃電俠》(5504萬美元)一半都不到,甚至低于《雷霆沙贊!眾神之怒》(3011萬美元)。實際上,縱觀整個“DC擴展宇宙”系列,《藍甲蟲》的成績排名倒數次席,介于淪為“院網同步”實驗品的《神奇女俠1984》(1670萬美元)和《X特遣隊:全員集結》(2621萬美元)之間。另外,《藍甲蟲》是自2020年底的《神奇女俠1984》后,第一部公映影院數少于4千家的DC作品,這也相應拉低《藍甲蟲》的開畫潛力。
所幸《藍甲蟲》的爛番茄新鮮度達到76%,優于《閃電俠》(64%)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49%),影評人稱贊其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以家庭為中心的超級英雄電影,充滿幽默元素和情感力量”,并對男主角索洛·馬里多納的表演不吝溢美之詞;同時《藍甲蟲》的爆米花指數沖高至92%,顯示粉絲對影片質量也頗為滿意。而《藍甲蟲》在IMDb上得到6.8分(共1.2萬個評價),與《閃電俠》(6.9分)處在同一層級。
但在開畫低于預期的情況下,這對《藍甲蟲》后市的推動作用恐怕有限。若《藍甲蟲》維持正常水準的續航力,超過《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應當不成問題,后者以“災難級”的5764萬美元收官;饒是如此,《藍甲蟲》最終觸及億元線的希望不大,依然在“DC擴展宇宙”序列中位列倒數,對持續動蕩中的DC難言利好消息。到周一時《藍甲蟲》環比下跌66%,再度被穩健掘金的《芭比》反超,足見DC新作面臨的競爭壓力。
另一部新片《流浪狗》在零點場拿到110萬美元,和同屬R級喜劇的《兜風》完全一致,但僅為《不要見怪》(215萬美元)的五成。《流浪狗》的首映成績定格于825萬美元,僅排在榜單第5名。從口碑來看,《流浪狗》的爛番茄新鮮度低至55%,表征觀眾喜好度的爆米花指數也只有73%,疊加IMDb上平庸的6.5分(共2.2千個評價),后續只能以2千萬美元為優先目標。
即便《芭比》讓出周末頭名位置,公映第5周仍拿到2103萬美元,北美累計已超過5.66億美元,本周便會超車《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問鼎今年最賣座電影的寶座??死锼雇懈ァぶZ蘭的《奧本海默》也穩守前三甲,本土迄今已斬獲2.85億美元,將成為《美國狙擊手》后第二部破3億的傳記劇情片。值得一提的是,《奧本海默》取代由照明娛樂出品的《歡樂好聲音》,創下從未奪得周冠的單片票房新高。
在《藍甲蟲》和《流浪狗》雙雙低開后,北美周末大盤下滑13%至9691萬美元,結束連續19周破億的紀錄。截至20日,北美月度總票房升至6.39億美元,已比去年全月超出逾36%,最終有機會向8億線靠攏。另據Comscore披露,暑期檔的院線產出已接近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6.6%。
行業震蕩拖累票房,“三連虧”凸顯DC困境
在連續貢獻兩部“啞彈”后,《藍甲蟲》引入全新的拉丁系超級英雄,卻未能扭轉“DC擴展宇宙”的頹勢,愈發凸顯與漫威的實力差距。即便觀眾的“超英倦怠”已被討論許久,但從今年院線電影的維度來看,在《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遭遇滑鐵盧后,《銀河護衛隊3》便快速實現反彈,顯示“漫威電影宇宙”的成績仍大體穩定,并未出現連續大幅跳水的情況。而在年初宣布新的“DC宇宙”藍圖和項目后,原有“DC擴展宇宙”作品的市場表現卻節節下滑,令人對“圣誕檔”的《海王2:失落的王國》不禁捏一把汗。
不容忽視的是,《藍甲蟲》也受到好萊塢行業震蕩的沖擊。自7月中旬演員工會開始罷工后,所有電影卡司原定的宣傳活動都被波及,對《藍甲蟲》等新片的首映票房造成不利影響。在The-Numbers的測算模型中,從《流浪狗》的基本面得出其開畫可達1100萬美元,而實際數字則低了近25%;假定由罷工引發的“減值效應”約為25%,結合《藍甲蟲》接近5800萬美元的預估值,則其周末成績本可沖擊4200萬美元,即起碼高過《雷霆沙贊!眾神之怒》。
其實《藍甲蟲》的困境不僅局限于本土市場。據Comscore統計,《藍甲蟲》共登陸64個國家和地區,北美之外的收益僅為1800萬美元,為“DC擴展宇宙”最低的海外首周數字。具體來看,《藍甲蟲》在墨西哥(270萬美元)、巴西(220萬美元)、法國(148萬美元)、印度尼西亞(120萬美元)、印度(69萬美元)、泰國(67萬美元)和馬來西亞(58萬美元)小有斬獲。另外《流浪狗》在全球22個市場略超過1千萬美元,海外僅有英國和澳大利亞超過50萬美元,與《藍甲蟲》可謂“同病相憐”。
接下來《藍甲蟲》還剩下阿聯酋、科威特和澳大利亞等地待映,可供挖掘的票房潛力著實有限??紤]到《藍甲蟲》的拍攝成本為1.2億美元,雖然比《閃電俠》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都低廉,但《藍甲蟲》全球可能連1.5億美元都達不到,注定成為今年第三部在院線端虧損的DC電影。而《流浪狗》還將陸續擴映至歐洲、東亞、拉美等,并定于11月份登陸日本和法國院線;不過面對4600萬美元的凈制作費,《流浪狗》的回本之路同樣艱難。
對華納兄弟而言,《藍甲蟲》的低迷表現也形成新一輪的打擊。今年以來,除大殺四方的超級“黑馬”《芭比》之外,華納兄弟的其余重點項目都未取得突出成績,尤其以“三連虧”的DC最為引人側目。雖然《芭比》單片便貢獻逾六成的發行收益,低成本的《鬼玩人崛起》也有絕佳的回報率,但欲填補DC的財務“黑洞”也非易事。距離《超人:傳承》公映僅剩不到兩年時間,DC的重整任務還有諸多難關待翻越。
從整體市況看,暑期檔后半段的一眾強片仍提供充沛勢能。在The-Numbers最新發布的前瞻報告中,受到《芭比》、《奧本海默》和《自由之聲》的合力推動,北美年度預測值再度反彈至95億美元,即比2022全年提高約29%。單這三部電影便帶來7.65億美元的增量收益,不僅對沖《碟中諜7》和《幽靈鬼屋》等不及預期的表現,也緩解由于編劇和演員雙罷工導致多片跳檔的潛在票房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