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隨著華為Mate60 Pro開售,華為產業鏈概念股在二級市場表現活躍。
華力創通(300045.SZ)作為其中一員,8月29日至9月5日六個交易日內,累計漲跌幅達77.38%。9月5日,華力創通股票換手率45.89%,當日漲幅17.22%,收盤報19.6元/股。9月5日龍虎榜顯示,華力創通獲三家頂級游資席位聯手買入,合計買入金額超2億元。
9月6日早盤,該股繼續上沖,盤中20CM漲停,近三個交易日收獲兩個漲停板,股價創近年新高。
就在股價喧囂之際,華力創通公布新利好,首次披露簽訂日常經營重大合同。
9月5日,華力創通公告,于2023年與某客戶簽署了《采購主協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華力創通在連續十二個月內累計收到該客戶采購訂單總金額約為人民幣2.1億元(含稅),超過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50%。
公告還顯示,該某客戶與華力創通不存在關聯關系,最近三年公司與其未發生類似交易,且客戶具有良好的信用,其資產規模和交易信譽優良,具備履約能力。該合同的簽訂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公司衛星應用的產業化進程,擴展公司在民用領域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為公司開拓廣袤市場提供助力。
正值華為產業鏈沸騰時機,“某客戶”引起了投資者對華為的聯想。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向華力創通提問:華為Mate 60是不是用了公司的產品?公司是否和華為有合作?對此,華力創通并未明確回應,僅表示公司具有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衛星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能力,具體客戶合作情況及產品供應情況涉及商業秘密。
回溯更早的回復動態,界面新聞注意到,4月份時,華力創通曾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華為、小米等廠商生產的手機未采用公司的芯片產品”,以及“公司未向華為P60 手機提供相關北斗模組”。

華力創通是國內較早從事衛星導航通信融合應用技術的科研單位之一,從華力創通年報來看,過往其服務的主要客戶群體為政府及行業機構用戶。今年上半年,華力創通實現營業收入2.21億元,歸屬凈利潤-1225.48萬元,同比銳減55.63%,華力創通解釋,一方面原因是受客戶項目進度變化致使部分項目交付延后,另一方面在于成本一定程度上升。
自2019年首度虧損以來,華力創通的凈利潤表現就一直不太理想。2019年,華力創通虧損-1.48億元,2020年業績回升,盈利2784.79萬元,2021年、2022年,華力創通再虧損2.28億元、1.10億元。
9月5日,華力創通也在股價異動公告中提示投資者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切勿追隨投機思維,遠離極端走勢行情,以免股價急漲急跌造成個人投資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