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兩家券商資管公司在同一日官宣獲批成立!
9月8日,證監會官網消息,華安證券及國聯證券相繼獲證監會核準成立全資資產管理子公司。其中,華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安資管)批文時間為2023年09月01日,國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聯資管)批文時間為2023年09月07日。兩份文件均于今日在證監會官網披露。

伴隨兩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的順利籌建,券商資管公司數量也將擴容至28家。
今年4月份,長城證券拿下開年首張券商資管牌照,據半年報披露,今年6月份,長城資管已辦理完成工商登記手續并領取了營業執照。華安資管和國聯資管則為今年證監會下發的第2、3張券商資管牌照。相較上半年,券商資管牌照下發速度明顯加快。
據證監會批復文件顯示,華安資管注冊地為安徽省合肥市,注冊資本為6億元;國聯資管注冊地為山東省青島市,注冊資本為10億元。
國聯證券于2022年4月公告表示擬設立券商資管子公司;華安證券于當年6月份也官宣了設立券商資管子公司的消息。
兩家券商遞交的申請材料先后于2022年7月和8月份獲證監會接收,在相繼獲受理后,華安證券等待一年直接拿到了券商資管牌照,國聯證券在今年2月份因資管子公司的高管人事安排等六項問題被證監會出具過一次書面反饋意見。
就資管業務板塊的上半年經營成績看,華安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合并利潤表,下同)同比微跌2.96%至2.26億元,但該項收入占總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比重為27.59%,資管業務板塊在手續費中占比較大。
相比較而言,國聯證券實現資管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356萬元,同比增長9.2%,占比為11.24%,收入規模及占比均較低。
不過,從受托管理資產規模看,截至2023年6月末,國聯證券資管業務受托資金規模1114.33億元,較年初增長9.2%。其中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資產規模65.37億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166.47億元;單一資產管理規模523.15億元;專項資產管理規模359.34億元。
而華安證券雖未披露受托管理資金整體情況,近年來僅公開主動管理產品規模。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主動管理產品規模超5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89%。據介紹,公司75%公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收益位居市場同類前5%位次,超50%私募集合產品位居前三分之一位次。
后資管新規時代,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券商轉型必修課,特別是在“一參一控一牌”公募新規之后,券商加速布局公募業務也將有利于增厚公司大資管業務板塊利潤。
今年8月1日,國聯證券收購的中融基金正式更名為國聯基金,國聯證券直接持有75.5%的股權,此前公司還參股33.41%的中海基金,若此次獲批的國聯資管進一步申請公募管理人資格,國聯證券也將完成“一參一控一牌”的公募化布局。
此前海通國際研報分析,收購中融基金有利于進一步完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實現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業務間的聯動,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
而相比于國聯證券,目前,華安證券在公募業務布局屬于剛開始。半年報披露,公司目前持有華富基金49%的股權。截至報告期末,華富基金總資產8.73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4億元,凈利潤2688萬元;
另據wind統計,截至2023年9月8日,國聯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1055.55億元,其中非貨幣管理規模816.66億元;華富基金資管規模825.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