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王欣婷
8月份銀行理財規模環比增速呈現明顯放緩態勢
據廣發證券固收團隊發布的數據,截至8月31日,銀行理財規模較7月末微增約0.1萬億元。而7月份銀行理財規模曾環比增長超1.3萬億元。8月份銀行理財規模環比增速僅為0.4%;而7月份銀行理財規模曾環比增長5.2%。
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高管變動,體系內部輸送仍為常態
據中國證券報,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高管迎來新調整。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批復顯示,王曉莉的杭銀理財董事長任職資格已獲核準。王曉莉此前擔任杭銀理財總經理一職,至今已超過三年。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已有杭銀理財、南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的董事長等高管職位出現變動,且新就任高管以母行體系內部人員為主。
保險機構加速入局28萬億公募基金大市場
據國際金融報,匯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匯豐保險經紀”)已于近日正式獲批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至此,匯豐保險經紀成為國內首家同時持有保險經紀和基金銷售牌照的財富管理機構。此前,泰康人壽于今年3月獲批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單純的保險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保險機構通過代銷基金產品可以豐富產品結構,實現從銷售到投顧的轉型,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綜合性資產配置服務。
監管部門調研促進保險資金長期投資
據證券時報,近日監管部門就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問題展開調研,以推進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增強對保險資金運用特點規律及新問題、新形勢的了解掌握。據了解,調研內容包括保險公司資產配置理念、資產運用策略等相關情況,以及對推動保險資金長期投資,保險資金運用在會計方法、償付能力及績效考核方面的意見建議,對未來一段時間保險資金運用形勢展望等。
券商場外衍生品業務火爆,規模4年增近4倍
據證券時報,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7月券商的場外衍生品展業情況,券商場外衍生品存量名義本金已達2.31萬億元。近來年,券商場外衍生品規模增長迅猛,2019年7月這一規模僅有4780億元,4年時間已增長了近400%。
私人銀行業務成績單出爐,上市銀行客戶數持續高增
據中證網,日前,招商銀行發布《2023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預計,未來兩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和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以約11%和12%的復合增速增長。私人財富的持續增長也為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多數上市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數和管理資產規模均實現正增長,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業務增量明顯。具體來看,六家國有銀行中,五家銀行均披露了私人銀行客戶數和管理資產規模,兩項指標均保持正增長,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淡馬錫巨虧390億
據投資界,近日,新加坡巨無霸投資公司淡馬錫公布了2023財年年度報告,截至2023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降至3820億新元(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年度股東總回報率僅為-5.07%,為2016年以來最差的年度表現。此外,這家成立近50年的國資機構還罕見出現了凈虧損,數額達73億新元(約合人民幣390億元)。
“千億”母基金們正在失靈
今年以來,各地招商進入白熱化階段,“千億基金”字眼層出不窮。開年不久,2000億母基金落地廣州,隨后,杭州、蘇州、西安、武漢等地陸續宣布設立千億甚至超千億引導基金,同時有多地城市舉辦基金成立大會。“千億基金”越來越多,但真正落地的卻是少數。據了解,基金群的打造,需要GP共同參與,募資市場化資金,共同撐起千億規模,然而募資困境下,市場化資金不到位,進一步影響實質落地。落地速度和規模不到位的情況比較普遍,但引導基金宣布遴選GP的公告通常比較迅速,為招引優質GP,引導基金管理人甚至主動去拓展、接觸機構。一味的規模化和千篇一律的爭搶存量資產,并不能真正為地方帶來實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