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隨著創新藥行業的出清,CXO行業紅利正在消散。
上半年,CXO板塊業績增長承載著不小的壓力,不少CXO手中訂單的增長開始放緩。
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對于CXO的未來報以悲觀的情緒。實際上,在焦慮彌漫的同時,新希望也在孕育。
一方面,部分CXO在加大海外業務的拓展;另一方面,他們也在發力新業務。那么,在雙重發力的背景下,哪些CXO企業能夠重新獲得市場青睞呢?
/ 01 / CXO業績增長承壓
2022年,在全球產業轉移及國內創新藥研發熱潮持續背景,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下,依靠2021年在手訂單落地,CDMO企業項目順利推進。
2022年,國內CXO板塊仍然維持了較高的營收增長,2022年CXO板塊的收入、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32%、910%。
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熱情消退,生物科技陡然轉向了下行周期。裁員、砍管線,破產的Biotech不在少數,所帶來的影響也傳導至了CXO,并在2023年開始逐漸顯露。
從訂單情況來看,從2022年四季度開始,國內CXO訂單增長就已經放緩。其中,產業鏈前端的臨床前CRO受投融資遇冷的影響較大,昭衍新藥、美迪西、睿智醫藥,2023上半年新簽訂單均同比下滑。
放緩的訂單數量,也給國內CXO的業績增長帶來了影響,上半年CXO板塊業績增長出現放緩。25家CXO公司收入522億元,同比增長5.6%;歸母凈利潤119億元,同比降低5.5%。
其中,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為6.28%,凈利潤增長14.61%;泰格醫藥上半年營收增長為3.25%,凈利潤增長16.47%。其他康龍化成、凱萊英等頭部公司營收和凈利增長,與去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
總體來看,上半年國內CXO業績增長放緩,利潤端承壓。
/ 02 / 新興業務開始發力
在國內生物制藥轉冷的情況下,國內CXO企業紛紛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來彌補國內業務的下滑。
上半年,藥明康德、康龍化成、藥明生物、九洲藥業海外業務發展相對成熟。其中,昭衍新藥海外業務營收提升占比提升最為顯著從16.9%提升至28.6%;藥明康德海外業務占比從80.9%提升至82.9%;康龍化成外業務占比從81.6%提升至82.8%;藥明生物從75.5%提升至78.9%。
從增速來看,上半年諾思格、博濟醫藥、昭衍新藥、和元生物海外業務增速較快,分別為156%、507%、69%、162%。
除了海外業務外,在減肥藥、ADC藥物的爆火之下,包括多肽、ADC、CGT等新興療法/藥物等細分賽道,開始為CXO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量。
例如,藥明康德的TIDES業務(多肽、寡核苷酸、復雜偶聯物)在上半年收入13.3億元,同比增長37.9%,在手訂單同比增長188%,藥明康德預計這項業務全年收入增長將超過70%。
藥明康德外,上半年藥明生物ADC業務同樣發展火熱,上半年藥明生物管線中的ADC藥物數量已達到110個,同比增長44.7%;凱萊英新興業務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4.89%;博騰股份CGT CDMO業務23H1收入增長107%。
總的來看,雖然在2023年CXO板塊中的企業想要業績持續增長,并不會太輕松。但出海加速以及新業務的發力,或許也為未來埋下反轉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