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2023年7月,杭州市經信局印發了《關于支持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對合成生物創新研發、產業化、特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等制定了多項獎勵和資助政策,最高達1億元。8月,杭州市環保局出臺了《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實驗室級生產及相關產業環評制度改革方案》,簡化實驗室級生產環評審批流程。
2023年,杭州還發布重磅創投文件,提出由市政府主導、整合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參與投資N支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專項子基金等,最終形成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3+N”產業基金集群。3000億基金集群重點支持以五大產業生態圈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
“政策好”已成為生物醫藥領域眾多參與者對杭州的評價,作為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增長空間巨大的核心城市,杭州正在以“快狠準”的政策為切入點,助力生物醫藥產業加速跑。
主線政策“三級跳”,扶持力度有多大?
事實上,杭州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密集并不只是在2023年,近幾年來都處于高密度狀態,并在5年內實現了主要政策的“三級跳”,產業支持力度層層升級。
2018年,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2018年《實施意見》),制定了針對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藥、創新器械、海外市場拓展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2021年,這一文件升級為《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2021年《若干意見》),同樣對多種創新活動與產品提出了支持辦法。
2022年,上述政策再次升級,《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022年《若干措施》)出臺,對創新研發、臨床研究、產業化等方面提出了25條鼓勵和扶持措施,創新藥單品獎勵上限由此前的3000萬元提升至4000萬元。
杭州生物醫藥主線政策的部分關鍵內容,資料來源:杭州市政府官網
對比幾份文件可以發現,這一主線政策主要做了幾方面的升級。
其一,資助金額提升,尤其是藥品、器械、研發服務、市場拓展等資助金額增加。
除了前文提到創新藥單筆獎勵之外,醫療器械單個產品由數十萬元級提升至了最高數百萬級。GLP、GCP等重要公共服務平臺是杭州重點支持的建設領域,2022年《若干措施》將相應獎勵從最高1800萬元提升至最高2000萬元。
其二,資助范圍擴大,從對產品的資助向前延伸至創新載體、科研攻關項目資助,向后延伸至產業化項目、市場開拓資助,以及對廠房建設等基礎設施的資助。
創新源頭、成果轉化方面,2022年《若干措施》提出,對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市級按省級資助實際到賬金額50%予以配套支持,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對開展新靶標、新機制、新原理等生物醫藥前沿領域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的,經評審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的資助。
市場開拓方面,2022年《若干措施》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國家、省級藥械集中帶量采購,按中標總價的3%予以獎勵,單個品種最高獎勵不超過300萬元;針對海外市場,首次取得FDA、EMA、PMDA等機構批準,獲得境外上市資質并在相關國外市場實現銷售的藥品,每個產品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基礎設施方面,經認定的市級特色園區建設1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廠房的,市級財政對其所在地區、縣(市)予以投資總額20%的資助,由各地對投資主體給予相應獎勵。
其三,資助項目更加細分。
為了更好地開展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政策鼓勵研究型病房設置和運行。2022年《若干措施》支持三級公立醫院探索建立臨床研究“大PI”計劃,對引入的“大PI”按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予以資助。
2021年政策提出對MAH和受委托方進行獎勵,2022年則細化了雙方的具體獎勵金額。
其四,獎勵對象更加多元化,除了參與產業創新的企業、科研機構、園區等主體之外,逐步擴大至醫療機構、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多維度支持產業創新。
2022年的《若干措施》提出,對于獲得藥物臨床試驗資質的醫療機構,每年為市內企業提供臨床試驗服務項目達到一定項目的,牽頭單位、參與單位均可獲得不同水平的資助,金額約50萬元-300萬元。
對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而言,按其年度投資杭州生物醫藥企業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投資機構一定獎勵,最高可達500萬元。
此外,2022年還新增了對聯盟等社會組織發展的支持,給予單個組織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資助。
五年內三份文件、兩次更新,折射出杭州生物醫藥產業變化的速度,也體現出政府部門快速響應產業發展需求、及時對政策升級迭代的速度;不斷提升的資助金額上限,則反映了杭州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的強大力度。
精準細化人才政策,貫穿創新項目全周期
發展創新產業,無論是本地培育還是從外地招商引資,都涉及到千頭萬緒的產業要素。在杭州的生物醫藥相關政策中,除了對產業鏈相關環節提供直接的資金補貼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突破口,即人才政策。
李一明(應受訪者要求為化名)是杭州一家投資機構的執行總裁,該機構已在杭州投資多個生物醫藥項目。在李一明看來,區域生物醫藥產業要有足夠的人才聚集效應,才能讓企業獲得招聘便利,更愿意前來落地。
近年來,杭州已建立起較為全面的市級人才認定和補貼政策。
根據最新版《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高層次人才分為包括: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省級領軍人才、市級領軍人才、高級人才(分別對應A、B、C、D、E類)。按照補貼標準,A、B、C、D四類人才分別可獲得最高800萬元、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的購房補貼,每一類人才還設置了每月2500元的租房補貼。
此外,應屆畢業生也有相應補貼,2023年杭州市人社局發布的補貼標準為: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
杭州多個市轄區還根據自身情況配備了專項人才計劃,例如濱江區的“5050”計劃,蕭山區的“5213”項目,探索高層次人才與項目“同步”引進。
得益于各個層次人才政策的完善,近年來杭州人才流入情況可觀。
據智聯招聘與澤平宏觀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顯示,2018-2022年,杭州人才凈流入占比分別為1.2%、1.4%、1.6%、1.6%、1.3%,始終為正,人才吸引力排名穩居全國前列。2022年,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強城市中,杭州排名第五,僅次于北、上、廣、深。
當然,高層次人才的認定標準也較為嚴苛,對學歷、畢業院校、課題或科研經歷、學術論文、科技成果、社會貢獻等有諸多要求。且上述人才政策涉及全行業,生物醫藥僅是其中一部分。
然而,在產業創新大潮中,與其他許多將生物醫藥作為重點產業的城市類似,杭州生物醫藥人才也處于稀缺狀態,尤其是高端人才、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此前,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務中心發布了《杭州市2022年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涵蓋了五大產業生態圈緊缺程度排前30的崗位。生物醫藥產業緊缺的30個崗位中,26個崗位狀態為“非常緊缺”,包括醫藥研發、臨床數據分析、藥理毒理研究員等。
杭州處于“非常緊缺”狀態的生物醫藥崗位,資料來源: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務中心
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優秀的生物醫藥人才,2022年《若干措施》規定,要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生物醫藥人才評價標準,在高層次人才分類評價中予以支持。授權符合條件的重點用人單位試行按崗位、能力、實績等方面對高層次人才進行分類評價。
錢塘區是杭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劃的核心區域,也在生物醫藥人才制度方面做了更深入的探索。2021年,錢塘區印發了《杭州市錢塘區生物醫藥產業人才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新的評價體系打破常見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標準,構建以薪酬待遇、從業經歷、創新成就或企業效益、緊缺程度等七維賦分評定為主、目錄認定及授權認定為輔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加大市場評價比重。
也就是說,如有部分生物醫藥人才對產業發展價值突出,但在學歷、獎項等方面無法按全市通用人才政策申報認定高層次人才,則可通過上述新政獲得人才評定。
截至2023年1月,錢塘區已有69位從業者通過生物醫藥產業人才評價獲評QE類人才,享受相應的人才待遇,符合條件的科研人員還可優先提供住房保障。
吸引海外人才,是快速補充本地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打通國際職業資格認證與國內職稱認定的通道,2022年至今,錢塘區發布了兩批《錢塘區生物醫藥產業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職稱目錄》,涉及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藥劑師、注冊臨床研究專業人員、國際生物分子學技師等30多種職業資格,使得國際高端人才在國內就業渠道更通暢。
更精準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政策,一方面能以高層次人才創立或引入項目,另一方面還能以市場化評價下的優質人才支撐項目,讓企業有更多優質人才可招。
位于杭州的投資機構海邦灃華2011創立了海邦人才基金,早期主要圍繞海歸人才的各類項目進行投資,隨著回杭州創業的生物醫藥人才逐漸增多,人才基金已演變為醫療基金。
“總的來說,杭州的人才項目政策貫穿了企業發展周期,項目孵化時可申請啟動資金,項目成型、團隊初步搭建后可申請創業基金,產業化階段有人才梯隊政策;不同階段的政策形成組合拳,能滿足各類人才項目的需求。”海邦灃華管理合伙人單迦亮談到。
注冊公司就打款,政策高效兌現吸引力有多大?
政策的制定與完善固然重要,政策的高效落地執行,則是對產業更為實際的支持。
“杭州的政策執行效率很高?!崩钜幻鲗Ξ數卣叩穆涞厮俣扔猩羁谈杏|。“而在其他部分地區,無論是因為擠出效應還是當地財稅收入不理想,后續政策執行的一致性、政策本身包含條件,都有可能并不是企業現階段最需要的,承諾也可能無法完全兌現?!?/p>
據杭州市經信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實施意見》發布之后,很快就按文件啟動了項目申報。2018年12月,56個擬獲自主的項目得以公示。
此后,每年都依據當時的政策進行了項目申報和擬資助公示。截至目前,總計已公示289個項目,涉及創新藥獲批和產業化、醫療器械首次獲批和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等多種類型。
2023年4月,依據2022年發布的《若干措施》,杭州已啟動新一輪的專項申報工作;針對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研發生產、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創新項目產業化落地、產業金融支撐等多種情況征集項目。按照以往進度,本輪擬資助項目可能在2023年第四季度公布。
除了這樣的統一資助外,李一明提到,杭州在“一事一議”政策上也能體現出真實的力度,最后能兌現,資金支持力度也很大?!芭涮追绞揭部梢哉劊鄬碚f比較人性化,非常吸引資方和企業?!?/p>
佑嘉生物是按“一事一議”政策引入杭州的企業之一,總經理王猛稱,公司2019年落地杭州至今,3年多的時間里,當年招商引資承諾的政策資金以已悉數到賬。
“我們當時談的資助大概包括招商引資補貼、搬遷獎勵、人才獎勵、前三年房租全免等,并且這些補貼或優惠是獨立的,互不包含?!蓖趺捅硎?,整體算下來,這些資金對初創企業是相當有誘惑力的。
吸引佑嘉生物的還有另一個關鍵因素——資助政策兌現速度快。“從發通知到驗收,僅耗時3、4個月;我們剛注冊好公司、開通好銀行賬戶,第一筆扶持資金就到賬了?!?/p>
王猛談到,公司落地后,運營中遇到問題事向有關部門反映,也能盡快得到解決?!肮緞偘醽頃r,所在園區沒開通公交車,園區多家企業向上級反映,幾個月后就開通了公交車。其他運營層面的小問題,有關部門能在當天解決的,一般都不會等到第二天。主管部門高效解決問題的風格,也是吸引企業的原因?!?/p>
2022年2月,杭州余杭區發布“黃金68條”產業新政,在生物醫藥領域引入“提前撥付”的概念,對已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進入臨床試驗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扶持,完成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的,再按總額最高600萬元、1200萬元、3000萬元進行補差;結合余杭特色,鼓勵MAH企業將稅收和銷售放在余杭區內,根據其銷售額給予最高8%的獎勵。
生物醫藥產品研發投入高、周期長,任何一個環節資金不到位,都可能影響研發進展、甚至可能前功盡棄。更加及時的資金撥付速度,對初創企業來說可能是錦上添花,更可能是雪中送炭。政策的高效兌現,無疑大大增加了杭州對創新企業的吸引力。
政策與企業的雙向選擇
除了生物醫藥專項政策,杭州各部門出臺的各類科技創新支持政策中,也覆蓋了生物醫藥領域。
例如,2023年6月杭州市科技局發布《杭州市企業研發費用投入財政補助實施細則》,支持杭州市重點發展的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能源等五大產業領域。
2023年2月,《杭州市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若干政策措施》10條發布,從基礎研究、重大平臺、概念驗證、重大研發項目、領軍團隊、協同創新、重大裝備、創新活動賽事、社會資本等方面給予資金補助,重大科創平臺專項資金不低于3000萬元。
市級、區縣級政策,專項政策、綜合政策,杭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決心有目共睹。盡管這些政策整體上是按“從優、就高、不重復”來執行,即同一家企業或同一個項目無法獲得同一類政策的疊加資助,但由于政策整體多而細,對創新企業而言,“總有一款適合你”。
在單迦亮看來,生物醫藥產業需要長期孵化和積累,也需要政策發力來搭建底層基礎、打造生態。這些年,杭州政策力度大,一些早年創立、獲得投資的項目陸續上市,未來還會有更多公司登陸二級市場。“公司上市后,通過自身的資金和資源做擴張,又能進一步豐富行業生態?!?/p>
不過,王猛也提到,隨著優秀企業聚集,近兩年來杭州政策門檻也有所提高,對企業所處賽道的潛力、企業創新價值以及團隊背景都有著更高要求。“但有一點很肯定,杭州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培育企業的意愿很強,即使知道生物醫藥研發周期長,知道3-5年甚至5-10年都沒有產出,他們也愿意投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