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延吉新村街道內江新村正在進行為期半年的“美麗家園”工程建設。小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公共空間較為擁擠。然而施工期間,相關車輛、設備、建材需正常進出和安置,由此帶來的“停車難”和居民出行問題不容忽視。
記者了解到,此次施工工程體量較大,居民長期停放的450輛私家車里,約100輛車需要短期挪出社區停放。而這個人口密度頗高的大型社區位于內中環之間,周邊并沒有一個能夠同時容納100輛車的停車場。為此,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充分發揮三駕馬車的作用,巧妙解決施工期間約100輛車的停車難題。
利用周邊資源,
讓企業融入社區治理
此前,小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聯手,將內江新村周邊一公里內所有停車資源進行“網格化”排摸,詳細了解各停車場泊車數量、收費類型、收費標準、責任單位等信息。內江新村居委會主任徐崢說,“我們第一時間去聯系商談,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泊車點。”
上勘大廈和內江新村步行距離僅700米,徐崢說,“有一次開會正好碰上了上勘大廈的一位市場部經理,經過她牽線搭橋,上勘大廈拿出十個潮汐停車位。”同時,雙方達成了共享停車資源協議,在“美麗家園”施工期間,上勘大廈為內江新村免費提供潮汐車位,同時上勘大廈會務繁忙、車位緊缺的時候,也可以在白天將部分車輛停至內江新村。就這樣,小區邀請企業融入社區治理,以動態錯峰的方式,共享停車資源。
此外,小區鄰近的學校也在先前暑期期間提供了5個臨時停車位;附近水豐路上,也可以提供30個潮汐車位......約100輛車的停車問題均妥善得到了解決,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建立激勵機制,
補償騰出車位的居民
“施工隊有30個集裝箱要進場,需要我們協調出至少20個車位大小的空地,就是說至少20位業主要率先騰出小區內的車位。”徐崢說,一天挪不了車位,居民期待的“美麗家園”施工改造就無法開工。
可是,將車停放在社區外的停車位,對于居民而言是件“麻煩事”。如何讓居民主動配合?居委會建立了激勵機制。“我們給予主動退出小區停車位的這20輛車每月200元的補貼,直到美麗家園建設結束,算是一種鼓勵。”徐崢說。
家住內江一村29號的周先生告訴記者,孩子們開學前,居委會安排的學校暑期臨停車點距離自家只需步行七八分鐘。“雖然要走兩步路,但停出來就不用擔心施工期間車被剮蹭。”9月1日開學后,學校收回了臨時停車位,而內江新村的部分停車位已經重新開放,周先生又可以將車開回“家門口”。
倪先生是內江二村2號樓的業主,現在將車停在上勘大廈的潮汐車位,“我晚上五六點下班,早上七八點就要出門了,停車的時間和辦公樓正好是錯峰,這個潮汐車位很適合我。”倪先生說。
如今,6月中旬開工的內江新村“美麗家園”建設正在有序推進。近日記者走進小區時,約有一半的房屋墻面已經粉刷一新。內江新村“三駕馬車”攜手治理施工期“停車難”的妙招,為有類似難題的小區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參考。期待越來越多的老小區,能夠在井然有序的環境中完成“蛻變”。
文字:沈瑩 曾馨尹
圖片:沈瑩
編輯: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