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第三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峰會創投之道:The Next Unicorn主題活動舉辦。
在會上,中金資本董事長單俊葆在主題分享中表示,從市場趨勢來看,時代的“鐘擺”已漸漸擺向人民幣基金為主力、科創投資為主題的新時代。
他認為,在此背景下,投融資機構需要理解底層技術,把握科創行業發展周期,圍繞大院大所,以頂尖人才為抓手,設立專注于硬科技領域的創投基金,助推形成科技創新人才高地。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蘊將支撐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長期向好發展,投融資機構要有“科技經紀人”與“科技投行”的角色意識,育好苗、搬大樹,融通創新資本,做好雙向賦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認為,創新投資是地方科創發展的重要資源。當前,創新投資市場格局進一步調整,創新投資行業正面臨募資來源收窄、投資風險容忍度降低、投后管理壓力加大、退出渠道有限等挑戰。對此,地方應加大創新投資的支持力度,鼓勵風投集聚發展、開拓多元化募資渠道、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健全創新投資市場退出機制,提高資本支撐科技創新水平。
投資機構,該向何處尋找風口?
上海科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傅紅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以前沿性、突破性、顛覆性、戰略性、爆發性等為主要特征的未來產業加速培育。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主要圍繞智能化、健康化和綠色化這三條主線開展: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將更多替代人類勞動力,擴充人類能力的邊界;生物技術的進步不斷治愈人類原有的絕癥,延長人類壽命;能源革命以更加清潔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讓社會的發展更具可持續性。國資創投機構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投入發揮國企引領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把握好未來產業的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2022年,半導體、汽車與出行、以及醫藥與生物科技成為全球最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賽道,而本土GP是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最活躍的玩家。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和兼并收購業務主席周浩認為,未來,投資主題將從聚焦市場規模/營收增長,逐步轉向更加廣泛的主題,例如幫助企業從本國市場擴張到鄰近國外市場,實現國際化;將一系列小公司合并成市場中的一家大公司,從而提高交易倍數等。
作為創業者,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及CEO李一帆認為,禾賽歷史上很多次重要決策中,都非常幸運地做了唯一且正確的選擇。他談到,回國創業、扎根上海、深耕機器人技術賽道以及國際化戰略是禾賽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幾次選擇。他認為,未來 20 年是硬科技創新的黃金時代,上海將是引領發展的最佳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