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沙特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發展產業、推動經濟多元化,包括食品加工、石化及化工、金屬轉化、物流和旅游業,需要更多的中國合作伙伴開發擴建。”在9月25日舉辦的2023沙特(吉贊)專場投資推介交流活動上,吉贊皇家委員會投資部項目經理簡森·魏克表示。
吉贊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紅海沿岸,位于沙特吉贊工業城的吉贊產業集聚區由中沙雙方共建。根據吉贊工業城布局框架,將導入綠色能源(儲能)、金屬冶煉加工、石油化工、海洋風能裝備、智能家居和白色家電六大集群。這也為廣東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
進入21世紀后,中東成為廣東商品的新陣地。很長一段時間內,紡織服裝、小家電、機械設備是廣東企業投資中東的首選。在迪拜被稱為“龍城”的商品批發市場中,聚集著大量粵商擺攤設點,銷售紡織服裝、鞋帽、包袋、小家電、衛浴用品等商品。而《大經貿》在報道中亦描繪出機電產品在中東暢銷的畫面——在伊拉克的夜色中,康佳和海爾的霓虹燈廣告牌醒目地閃耀。
阿聯酋粵商會會長、阿聯酋中國批發城董事長張欽偉在2001年到迪拜創業經商,創辦的批發城成為廣東商品出海的重要渠道。他形容道,“廣東新塘牛仔、普寧服裝、澄海玩具、中山小家電,當時到迪拜來,基本供不應求,利潤也非常高。”
不過,“隨著市場環境變化,現在迪拜的貿易環境跟剛到迪拜時已經大不同了。”張欽偉在2023世界粵商大會間隙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提到,特別是服裝市場,競爭很激烈,“2010年后生意明顯不好做了。”
2015年后,受全球經濟增速緩慢的影響, 紡織服裝業一度處于低迷階段。此前,廣東中小服裝企業有不少偏重于貼牌生產,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擠占。
對于傳統制造來說,需要通過品牌化來轉型。張欽偉認為,新環境下需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推進標準化、品牌化,根據客戶需求隨機應變,“我們也給會員企業提出新理念,要打造廣貨品牌,現在廣貨品牌也放開了連鎖店或者加盟商。”
SHEIN就是傳統制造調整經營的典型案例。這家獨角獸在南京創立,又搬到廣州番禺,利用番禺一帶發達的服裝制造業供應鏈,加上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量身打造、快速設計生產的能力。
另一個顯著的變化在于,粵商面向中東投資的產業,往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以來,華為、中興在中東推進5G網絡建設,廣東恒興集團建成埃及乃至中東最大的漁業產業園,華大基因在阿布扎比參與了目前最大規模的全民基因組計劃。
隨著迪拜和阿布扎比展開智慧城市的建設、沙特在2016年提出“2030愿景”戰略,走上產業多元化道路的中東給粵商帶來更多商機。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政府和公共事業部合伙人周亮指出,沙特的2030愿景核心在于要擺脫過去對石油的單獨依賴,通過發展工業化促進就業、私營經濟和外商投資,“沙特在發展科技方面有很大需求,‘未來新城’建設為國內科技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生物醫藥、氫能、無人機、機器人,都在沙特取得很好的發展。”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李海濤9月剛剛從迪拜回來,“迪拜當地對國內的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非常感興趣。”
李海濤向界面新聞分析道,中國以前的經濟發展靠和發達國家的出口合作,但這扇門在慢慢關上。現在國內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一帶一路”就帶來了出路,“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階段,例如人均GDP、經濟增長階段,跟中國過去20年的水平非常類似,中國過去的積累,包括商業模式、技術和經驗,對這些國家來說非常匹配。”
今年7月,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獲得阿聯酋首個自動駕駛路跑牌照,這也是中東乃至全球首個國家級全域自動駕駛路跑牌照。
文遠知行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大灣區,中東地區是文遠知行的主要發力點之一,目前已在阿聯酋開展各類自駕車輛的路跑測試和運營,這也反映了阿聯酋在未來出行模式上的變革。根據規劃,迪拜計劃到2030年該市25%的交通出行由自主交通工具完成。

9月27日,750輛小鵬G9和小鵬P7i發往以色列,是小鵬汽車單次最大規模發運。官方表示,以色列是小鵬汽車踏入中東市場的第一站,后續將逐步進入周邊國家。
而在小鵬汽車之前,比亞迪乘用車足跡已經阿聯酋、以色列。在以色列,比亞迪元PLUS位居當地1-8月累計純電動車銷量榜首。
9月25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中沙產能合作工作推進辦公室主任胡志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已跟沙特產業進行了對接,前期集中在金屬冶煉和光伏儲能,“現在主要以項目進行,先做好一個項目集群,再謀劃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
對于廣東企業而言,中東的優勢首先體現在能源上——沙特具備占世界儲量17%的石油剩余可采儲量和占世界儲量4.6%的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廣州慧正智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喜鴻提到,有可能在當地開展光伏薄膜、原油貨船自清潔涂料相關業務。
“沙特的成本結構和中國有很大差異,能源具備成本優勢,但勞動力、技術領域不及中國,適合知識密集型產業前往。”周亮說。
除了能源優勢,沙特位于連接亞非歐三個大陸的戰略位置。胡志軍提及,通過吉贊的樞紐合作,國內核心技術有機會進一步輻射東非、北非和歐洲。
過去十年,國家層面對“一帶一路”國家做了很多基礎設施投資,修建公路、修高鐵、建設5G。吉贊不少園區的基礎設施也具備中國元素,例如港口和發電廠。
硬件只是前提。胡志軍提到,在海外需要更多的二級開發,進行中國方案和標準的輸出,“怎樣招商引資、設立開發運營公司、借助什么平臺,可以將我們的園區建設模式、經開區發展模式輸出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