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陜西華達(301517.SZ)公布了其網上申購情況及中簽率,上市在即。
據交易所公告,陜西華達此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839.91萬戶,有效申購股數為429.01億股,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255226654%。
陜西華達主營業務為電連接器及互連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前身為國營第八五三廠,成立于1966年,是國內最早從事電連接器的生產商之一。主要生產射頻同軸連接器、低頻連接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三大類產品,應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裝備、通訊等領域。
招股書顯示,陜西華達本次擬發行股票總數為2700.67萬股,發行價格為26.87元/股。擬募資金額5.34億元,其中,3.39億元用于衛星互聯高可靠連接系統產業化項目,950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2020年-2022年),陜西華達實現營收分別為6.37億元、7.56億元、8.02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0.58億元、0.78億元、0.79億元。可以看出,近三年間,陜西華達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
2023年上半年,陜西華達實現營收4.64億元,同比增長6.67%;實現歸母凈利潤0.38億元,同比增長21.10%。公司也對今年前三季度的公司業績進行了初步測算,預計實現營收6.4億元至6.8億元,同比增長0.82%-7.13%;實現扣非后凈利潤0.59億元至0.63億元,同比增長1.46%-8.34%。
和眾多軍工業務占比重的企業一樣,陜西華達也存在客戶集中度高的特點,由此也會帶來回款周期長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陜西華達長期主要客戶為國有大型軍工集團及下屬院所等,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占公司相應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3.08%、74.94%和74.34%。
在近年業績保持增長的同時,公司的現金流問題反而在變差,貨幣資金也在減少。
2023年上半年,陜西華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流出1.16億元,且凈流出同比增長167.37%,主要系2023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保持穩定,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長所致。
報告期內,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05億元、0.82億元、0.81億元,一年內需償還的借款及負債合計分別為1.91億元、2.92億元、3.09億元。
負債方面,報告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7.93%、64.53%、63.1%。截至2023年上半年,陜西華達負債合計11.44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3.06%。
華金證券研報認為,陜西華達募投項目擴充5G通訊及衛星互聯網用連接器產能,或受益于我國衛星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募投項目“衛星互聯高可靠連接系統產業化項目”主要產品包括板間高可靠射頻連接器及低損穩相射頻電纜組件、1mm間距高可靠微矩形連接器、5G地面基站用高可靠板間連接器及電纜組件等;其中,板間高可靠射頻連接器及低損穩相射頻電纜組件主要應用于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航天科技集團衛星項目,目前已完成產品系列化研制,有望得到批量應用。隨著今年7月衛星互聯網實驗衛星完成發射并成功組網、“G60星鏈”首次公開發星規模等,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上述券商將陜西華達與同行業公司中航光電(002179.SZ)進行對比,認為公司的營收規模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銷售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