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渡Cross
2023年的百度世界大會即將于10月17日在北京首鋼園舉辦,這是最近四年來首次恢復線下活動。
按照官方的宣傳口徑,這是百度每年最重要的戰略、技術和產品發布會,自2006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辦17屆。當然,不知道百度如何定義“連續”一詞,因為無論是筆者的記憶還是互聯網的搜索結果都表明,2019年的時候這個發布會似乎有個空缺,背后原因大概跟當年7月的“宏顏禍水”事件有關。
與過往其他大會不同的是,今年的世界大會在恢復線下舉辦的同時,還專門增設了社會報名,提供社會參賽名額。考慮到殷鑒不遠,主辦方這次應該對現場的安保力量有所加強。
從參會陣容看,這次百度世界大會的規格已然拉滿,李彥宏、王海峰、沈抖和何俊杰等高管都將悉數出席。本來小度的景鯤也在列,只不過幾天前其因“個人原因”辭職,估計要由新接任的百度CIO李螢代替亮相。
作為百度匯報自身技術創新成果的標準場合,每年的世界大會主題基本都圍繞AI進行,今年也不例外。在大模型已然主導當下人工智能技術討論議程的情況下,這次重點甚至更加聚焦,一切圍繞生成式AI進行。李彥宏本人也要親自上陣,“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應用”。
李震宇的最后一舞?
從過去幾屆百度世界大會的內容看,圍繞自動駕駛技術打造的產品和生態占據著毫無疑問的C位。
例如,在2022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率先發布了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阿波羅RT6。RT6這款車據說除了智能駕駛能力上的躍進,還把物料成本降低到了此前業界無人車的1/10,為后續該類技術的大規模普及打好了基礎。
從傳播學的角度說,“干掉方向盤”這個概念相當討喜,事后各大媒體發了不少稿件,標題都圍繞自動駕駛“李彥宏搶跑馬斯克”立意。
再往前的一屆世界大會,主角則是阿波羅“汽車機器人”。這款概念版無人車,搭載L5級完全自動駕駛,可以聽懂人說話、服從指令,還能通過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對周圍環境做出判斷,并做出決策和自主學習。
而更早一屆的世界大會上,創始人李彥宏預測,自動駕駛5年后將全面商用,當無人駕駛逐漸普及,交通事故發生率也會大大降低。李彥宏說,通過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
上面提到的這些內容構成了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智能駕駛在不斷邁向高階邁向成熟,而百度在這方面領先的技術儲備,將使其在即將到來的Robotaxi時代大展宏圖。
雖然前面這幾次大會除了自動駕駛方面的進展以外,也有其他AI方向的軟硬件產品發布,比如小度的耳機或者昆侖芯片,但綜合來看還是前者的聲量大。
當然,今年形勢已經有了大變化,自動駕駛占C位的傳統肯定得變一變了,畢竟主題都變成了生成未來(PROMPT THE WORLD)。從ChatGPT出來過后,百度多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的技術投入算有了明顯回報,文心一言拿出來的時間和表現都領先于眾多同行。
大模型雖然在初期的驚艷亮相后,已經有了一些降溫的跡象,但毫無疑問現在仍然處于浪潮之巔,所以替代自動駕駛成為新主角完全合情合理。
不過對于百度搞汽車搞自動駕駛的那波人來說,在一場大會上被大模型搶了風頭算不上什么大事,真正的危機其實出在自己身上。
從技術水平的角度上講,百度的實力擺在那里,不然也不會成為“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的黃埔軍校”。前幾天還有傳聞稱,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正在經歷“存亡層面”的一次重大調整,IDG總經理李震宇據傳將會于百度世界大會上離職。
在至少兩個月前,原本屬于IDG李震宇管轄的地圖和智慧交通業務已經分別被剝離到了MEG和ACG,這被理解為智能駕駛業務降權的信號。不管李震宇最終去向如何,此前包括彭軍、王勁、顧維灝、郭陽等一連串骨干人員的離開,已經做實了百度汽車業務留不住人的事實。
如果問題不是出在技術層面,那大概率就是百度為智能駕駛業務線設想的商業模式行不通。
本質上其實百度的智能駕駛業務,面臨的情況跟華為是類似的,癥結就在余承東此前的一番話里。華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合作伙伴只能限制在國內,但國內的新勢力廠商和害怕失去靈魂的傳統車企都不會選擇華為,這就導致很難通過大規模出量攤薄巨額研發成本,實現商業閉環。
而對于百度汽車業務團隊來說,其面臨的情況比華為車BU面臨的還要更加嚴峻,因為華為有更強大的動機去推動汽車業務的發展,并且實際投入的資源和做出的嘗試也比百度要高一個量級。
例如,相較于華為跟賽力斯、北汽新能源、長安等廠商的合作,百度唯一的“正經”聯合造車項目集度已經宣告結束。傳出李震宇將要離職的同一批信源里提到,盡管“百度世界大會的舞臺幾乎被‘要展示大模型成績’的事業群大包大攬,但李震宇仍然想爭取通過世界大會的曝光機會,把這些年在輔助駕駛與技術量產方面取得的成績向外界做出公示。
從當前2023世界大會公布的議程看,最終結果并不理想,目前只有一個“汽車智能化創新應用與發展”分論壇列出來,不知這是否會成為李震宇在IDG的最后一舞。
無常的百度和搖擺的李彥宏
盡管過去十年被認為是百度沒落的十年,但直到今天其實它的現金流仍然不錯,所以能夠維持一些高投入低回報的前瞻性業務來突出自身作為科技公司的追求。
智能駕駛業務在某種意義上,就可以視為這種戰略的產物。只不過到目前為止,雖然百度網智能駕駛業務線投入了巨大的資源,但仍然沒有任何可觀的產出。
如果說在過去幾年,作為一家主打技術情懷的公司,百度還有向智能駕駛相關業務持續投入的動機,那么在大模型出現過后,百度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并且更好的貼技術標簽的方式,李彥宏后續可能會更多考慮這塊業務的性價比了。
在去年五月李彥宏宣布輪崗決定的內部信里,給新任百度智能云事業群負責人沈抖的指示是“實現規模和健康度的量變到質變,為百度第二曲線的發展建立新的功勛”。
這不是李彥宏第一次對百度智能云提出盈利要求,但把沈抖派過去負責這件事證明李彥宏可能在“少虧錢”這事上有了更迫切的愿望。
然而沈抖的運氣不錯,輪崗過后很快趕上了大模型這波浪潮,因此原先注重扭虧甚至更多像是邊緣業務的智能云搖身一變成了百度逐夢大模型時代的排頭兵。因為無論是百度自身大模型的訓練,還是推動百度的大模型生態向各行各行落地,都需要基于百度智能云這個平臺進行。
同時更關鍵的是,今年以來的兩個季度百度智能云已經連續實現non-GAAP層面的盈利,這進一步證明了沈抖的能力。
也就是說,今天擺在李彥宏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邊是李震宇帶領的智能駕駛業務,燒了這么多年這么多錢,還沒有看到規模變現的希望,甚至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公眾,對智能駕駛濾鏡下的百度都有了一定的審美疲勞。
另一邊是沈抖負責的智能云,其履新一年這個常年的流血業務就成功實現了扭虧,有這么一個能打仗的將軍,再加上大模型這個新穎的題材,李彥宏有什么理由不在把寶押在這邊呢。
一個細節是,在去年的世界大會議程上,李彥宏開場過后,第二個出場的就是李震宇,講AI+出行。要等到李震宇講完后,沈抖作為智能云業務的負責人才出來講AI+產業。而在今年的議程上,沈抖替代了李震宇的發言位置,李震宇能露多大的臉還不知道。
雖然這個結果,李震宇和IDG那批工程師大概會心有不甘,但他們應該不會感到意外。因為回溯百度這么多年的歷史,它似乎參與了每一波浪潮,但最終卻沒能抓住任何一個。
比如短視頻賽道興起的時候,百度先是在2016年搞了個“榴蓮”短視頻平臺,但不到一年該業務就因“業務發展上的需要”下線。不過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百度在短視頻賽道密集落子,先后推出了好看視頻、Nani小視頻、全民小視頻等多個產品,分別瞄準不同的內容調性和目標群體。
但這些應用都沒能在抖快乃至視頻號的圍剿下突出重圍。2020年好看視頻跟全民視頻被整合成MEG的短視頻業務部,兩者弱弱聯合也沒能擦出一絲火花。
后來百度又看上了直播,盡管這個時候王思聰的熊貓已經涼透了,但李彥宏還是決定花36億美元全資收購YY,理由是跟“視頻社交媒體YYLive深度整合后,直播在百度的生態中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李彥宏當時自己也開了直播,還對觀眾舉了個自己認為的典型場景:用戶搜索未必能夠找到答案,或者沒那么快找到答案,這個時候可以匹配用戶去到合適的直播中,直接詢問該領域專業的主播們,并且得到及時的反饋。
讓專業人士開著直播隨時給你回答問題,筆者不能說Robin這個想法是完全的異想天開,但多少腦回路有點清奇。
其他像電商、O2O外賣、元宇宙、AIGC這些領域,百度要么屬于瞅見風口就往上撞,要么屬于錯過入場的最佳時機后,還硬著頭皮打沖鋒希望砸錢大力出奇跡,最后只能慘淡收場。外界能明顯看出百度在一些關鍵時點總是很著急很激進,李彥宏迫切希望能踩中一波浪潮,重振百度的昔日榮光。
然而越是害怕失去和錯過,越是缺乏戰略定力,越是導致動作變形。多年以后,只給外界留下了一番百度無常和李彥宏搖擺的印象。
結語
今年的世界大會對于百度而言,有著充分的象征意義,因為大模型是今年最重要的科技議題,而百度又的確是國內生成式AI玩家里的弄潮兒。
相較于之前幾屆大會談自動駕駛,談智慧交通,談虛擬主播和一些不痛不癢的人工智能應用案例,圍繞大模型展開的本屆大會顯然值得更多的期待。
當然,焦點的轉移也標志著話語權和資源體系的調整。屆時相較于聚光燈下容光煥發侃侃而談的李彥宏和沈抖等人,臺下的李震宇興致大概不會那么高。而對于百度整個智能駕駛相關的團隊來說,他們或許需要為老板的“移情”做好恰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