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周五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可能呈現前高后穩的走勢,建議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4.5-5%,財政赤字率定在3.2%左右,為有效需求提振建立更好的基礎。
劉元春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月度經濟分析會上表示,最新公布的三季度經濟數據說明7月份政治局決策的科學性和實施路徑的合理性。中國經濟不僅僅出現了邊際改善,更重要的是正在集聚進一步反彈的新力量。
“四季度穩增長政策將進一步加碼,尤其是隨著一攬子化債方案、系統性收入分配政策以及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出臺,積極財政政策在四季度會全面回歸,這些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效應會在明年一季度得到顯現?!彼f。
劉元春表示,利好明年經濟的因素還包括,對高技術領域的持續投入以及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產業布局,將持續全面提升內需;房地產投資下滑態勢有望得到遏制,同比增速可能轉正;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更有信心,能更理性地看待中國宏觀調控模式。
綜合上述因素,劉元春對明年中國經濟較為樂觀,不過他同時提到,仍有一些風險值得關注。
首先是房地產,他表示,能否快速拿出對頭部房企的債務重組方案,是明年房地產行業企穩的的前提,如果猶豫不決,總是拖沓,房地產行業還會面臨考驗。
其次是地方債務。劉元春指出,當前的化債方案主要是解決地方政府的流動性問題,但沒有從根本上觸及到地方債務生成機制。因此,化債效果短期可能不錯,但中期仍存在一系列不確定性。
第三是產能過剩,不僅是傳統行業,一些新興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可能面臨產能過剩。“‘大干快上’階段所產生的拉動效應一定會有后遺癥,后遺癥什么時候會出現風險釋放,值得關注?!八f。
第四是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劉元春表示,大國博弈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異,不排除新的“黑天鵝”事件的產生。
“明年美國經濟調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都是大概率事件,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推動的‘小院高墻’戰略很可能會使得很多國家在工業化工程中的進口需求下降,這可能對我國成套設備、機電設備的出口產生一些沖擊。”他說。
“小院高墻”政策是指,美國政府需要確定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特定技術和研究領域(即“小院”),并劃定適當的戰略邊界(即“高墻”)。對“小院”內的核心技術,美國政府更嚴密更大力度地進行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