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今年的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雖然赤字率提高了0.8個百分點,但還談不上“大放水”。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四季度增發國債1萬億元。增發國債作為特別國債管理,同時,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這是2000年以來我國首次在年內調整財政赤字率。
賈康周六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說,3.8%的赤字率擴張效應是跨年度的,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今年之內用5000億元,另外5000億元放在下一年用。這種相機抉擇調節完全符合夯實經濟向好的客觀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碼也使市場信心進一步得到提振。
“很顯然,這個方案在設計和試行中,可以比較好地將中央政府的信用和地方政府執行體系的積極性相互結合,可以把比較低的發債成本、比較高的管理效率、資金效率,和執行環節的業績激勵、工作一線的積極性合為一體。”他說。
賈康還表示,雖然赤字率提高了0.8個百分點,但還談不上“大放水”。“我國對赤字率安排相對審慎,一般按照不超過3%的界限做安排。這次跨年度概念上,本年超過3%,明年如果發展的態勢不出意外,赤字率很可能有所回調。”
他進一步指出,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定下的赤字率3%的標準是歐盟原先的財經紀律,并無經濟學理論作為支持。“實踐中歐盟國家早都逾越了,美國、日本根本不認所謂的3%界限。中國相對審慎處理這個問題,在當下達到3.8%,是積極有為,總體來說我們有把握動態地在安全區內運用公共部門的發債空間和掌握赤字率水平。”他說。
另外,賈康表示,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將超過5%,明后年經濟增速也非常有希望延續5%以上的運行態勢。明年的增長目標可以定在5%或更高一些的水平,實際要爭取向5.5%的“更合乎意愿的”增速水平去靠近。
“2023年年度同比實現5%左右已經沒有懸念,主要是比5%高多少的問題。明后年經濟大概率上不會出現新低,不會出現2020年、2022年那樣的低速度。我認為非常有希望延續著同比增長在5%以上區間的運行態勢,如果處理得好一些,是不是還可看得更高。”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