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蘋果發一份肯定不算好看的財報。
北京時間11月3日,市值高達2.8萬億美元的蘋果公司發布了2023年第四財季報告,季度收入895億美元,同比下跌0.7%,這也是自2001年以來蘋果首次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同比下跌。
另外按此計算,蘋果財年總收入3832.85億美元,同比上財年減少了110.43億美元,下跌約2.8%。
坦率講,收入下跌不算意外,早在蘋果發布財報前,華爾街的分析師就表達了悲觀,主要問題是全球消費者的開支減少以及中國市場的競爭加劇。
這點也體現在了財報上,大中華區財年總收入725.59億美元,比起上財年直接少了16.41億美元,降幅超過了美洲、歐洲、日本三大市場,只有亞太其他地區市場略有增長。
但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蘋果的收入其實仍算差強人意,依然表現出了足夠的韌性。問題在于,當消費電子市場開始普遍升溫之后,蘋果能否重新反彈?iPhone 15系列的銷售是一方面,明年開賣的Vision Pro也是一方面。
畢竟,蘋果如今的情況是最仰賴的硬件業務正在全面下滑,只剩下服務業務還在保持增長。
“硬件”全線下滑,“服務”一枝獨秀
如果單看截止2023年9底的第四財季,iPhone收入實際創第四財季新高,達到了創紀錄的438.0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76%。庫克還表示,當季iPhone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創造了歷史新高,不過按照第三方市場報告顯示,當季iPhone的銷量應該是下跌了4%,這里暫且按下不表。
但縱觀整個財年,iPhone依然沒有沖出,收入從上財年的2054.89億美元下滑到了2005.83億美元,直接少了約49億美元,同比下跌約2.38%。
這個數字也從側面反映了iPhone 14系列對全球消費者來說,吸引力確實不夠強,我們在之前iPhone 14 Pro的評測中提到了,iPhone 14 Pro的升級主要來自靈動島設計以及影像方面的迭代,「升級幅度是遠不及iPhone 12 Pro到iPhone 13 Pro的。」
但仍然需要強調的是,這是在全球消費者普遍減少不必要開支的大背景下,很難說對于iPhone 14系列的銷量會有多大程度的影響。
所以iPhone表現差,蘋果其他的硬件產品表現其實也不如人意。
作為蘋果的第二大硬件產品,Mac電腦第四財季收入僅為76.14億美元,同比驟降33%,財年收入更是下跌超過百億美元,從上財年的401.77億美元降至293.57億美元,跌幅約27%,是蘋果主要業務中跌幅最大的。
走過了初代驚艷世人的M1芯片,蘋果的第二代M2系列并沒有帶來太多在性能和能效上的升級,再加上MacBook其他部分也沒有太吸引人的升級之處,導致M2全系MacBook并沒有獲得太高的評價和熱捧。
而除了iPhone以及Mac,iPad業務財年收入也小幅微跌至283億美元,可穿戴、家庭及配件業務收入則跌破400億美元,跌幅約3.3%。
但與硬件業務全線下滑相對的是,蘋果服務業務還在繼續增長。財報顯示,蘋果服務業務第四財季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91.88億美元上漲到223.14億美元,漲幅約16.3%,財年收入則從781.29億美元上漲到852億美元,漲幅約9%。
考慮到除了Apple Music、TV+,蘋果的服務幾乎是完全依托在蘋果設備上,服務收入的增長潛力很大程度上與蘋果活躍設備數相關。所以當蘋果宣布「所有產品和所有地理區域」的蘋果活躍設備安裝量再創歷史新高,這就意味著蘋果的服務收入,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還是會保持增長態勢。
如果把眼光放在智能手機以及下一代計算平臺的變遷上,服務,大概會成為蘋果穿越個人計算設備的主要「燃料」之一。
全球市場“升溫”,蘋果能否抓住先機?
上周,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了兩份報告。
一份指出了,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0.1%,至3.028億部。其中,蘋果在除中國以外所有地區都在增長,憑借5360萬部出貨量、17.7%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三星的5950萬部。
可以預計,隨著廠商庫存水平回歸良性以及手機市場的升溫,第四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大概率將會重新恢復增長。
而另外一份則指出,同期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705萬臺,繼續同比下滑6.3%。其中蘋果以1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同比降幅達4.0%,好于OPPO與vivo,差于榮耀和小米。
雖然還存在一定跌幅差距,但下半年開始國內手機市場也有明顯的升溫,再加上疫情結束后的第一個雙十一,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同樣有望恢復增長,實現近10個季度來的首次反彈。
此外,PC市場也在發生類似的變化,雖然距離恢復增長還有一定差距,但至少都開始走出谷底。
但問題是,蘋果能夠在這輪「復蘇」中搶占先機嗎?尤其是在中國。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蘋果和所有人一樣明白,然而蘋果面對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有韌性的對手,稍早時候的iPhone 15系列發布前后,華為Mate 60系列直接搶占了大量的關注,而后iPhone 15系列的降價之快、幅度之大也是超乎了不少人的關注。
當然,公允地說,一時的表現暫且還無法表明iPhone 15系列未來一年的成敗,同理的還有剛剛推出搭載M3系列芯片的MacBook。
毫無疑問,2024年對于蘋果將是關鍵一年,首當其沖的就是今年6月正式亮相的MR頭顯Vision Pro。
盡管包括蘋果在內,大部分人和市場分析公司都不太看好第一款Vision產品的銷量,但作為被蘋果寄希望于開啟「空間計算時代」的劃時代產品,Vision Pro更大的意義可能在于證明:
頭戴計算設備真的可以改變生活,改變一切。
不過在蘋果Vision產品線真正展現「改變一切」的魔力前,iPhone,或者更具體說是iPhone 15系列依然是蘋果在2024年最重要的產品。
3nm的A17 Pro雖然沒有眼下還沒有引起太多的浪花,不過可以運行主機級別的游戲大作,還是給iPhone 15 Pro系列埋下了更多的未知數。
眾所周知,游戲總是最考驗計算性能的地方,也是很多人購買的旗艦機的核心理由之一,如果更多手機、PC、主機游戲廠商都關注到了A17 Pro(實際還有軟件生態)的潛力,未必不能引發手機和游戲市場的「巨變」。
最后還有大模型和生成式AI。庫克在財報說明會上明確表示,蘋果正在大力投資生成式AI技術。此言可能非虛。
幾天前M3系列芯片的新聞稿上,蘋果特意提到了MacBook Pro高達128GB的統一內存架構「解鎖了以前在筆記本電腦上無法實現的工作」,比如讓AI相關開發人員直接在MacBook上「處理」數十億參數的Transformer模型。
考慮到數十億參數模型推理的要求不算高,實在不需要128GB統一內存架構如此夸張的配置(消費級),這里可能代表的是支持數十億參數模型的訓練。
此外,付費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不久前報道,蘋果的大模型開發團隊核心成員包括了參與創造Java的計算機科學家Arthur Van Hoff、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神經網絡領域專家Ruoming Pang等,平均每日數百萬美元投入。
據稱,蘋果最先進的大語言模型Ajax GPT的訓練參數數量也超過2000億,功能上比OpenAI的GPT-3.5更強。
而從Vision Pro到生成式AI的投入,一切似乎都暗示了,蘋果在2024年將會帶來一系列的大動作,至于現在,還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