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鋼鐵并購大王”張志祥入局的消息既出,*ST西鋼(600117.SH)11月8日開盤微漲0.32%,10時16分許觸及漲停,后續震蕩打開漲停板,截止收盤最終漲4.79%,報3.28元/股。
消息面上,*ST西鋼11月7日公告稱,目前公司重整計劃已獲法院批準,待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由西寧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天津建龍鋼鐵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建龍”),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青海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青海省國資委”)變更為張志祥。
根據重整計劃,本次重整完成后,建龍集團將利用自身及合作伙伴在經營、產業、資金、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優勢,協助*ST西鋼(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改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恢復西寧特鋼自有產能規模并實現產品結構的調整,最終實現業務升級、經營提效、資產增值。
擬采取的經營措施包括全面復產滿產(降低采購成本、生產成本等);管理重塑,法人治理結構持續優化;將旗下優質特鋼資產重組置入*ST西鋼;構建鋼材加工、零部件制造、生產性服務業等鋼鐵配套產業集群;恢復企業經營信用體系,提升員工薪資福利等。
目前市場對于天津建龍及其背后的建龍集團此次接手*ST西鋼頗為看好。不僅因為建龍集團曾參與重組多家陷入經營困境的鋼企,*ST西鋼本身作為大國企獲地方政府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有著第二大民營鋼企之稱的建龍集團成立于1998年,有鋼鐵民企“并購王”之稱。曾在2015年重組了山西海鑫鋼鐵,2017年重組遼寧國企北滿特鋼,2018年重整了破產的黑龍江最大鋼企西林鋼鐵集團;2020年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政府將當地的海威鋼鐵委托給建龍集團經營;2021年12月,建龍集團又參股本鋼集團5%股份。
建龍集團實控人張志祥稱,建龍集團計劃到2025年,實現控股和自有產能5000萬噸、參股產能5000萬噸的規模目標。
在鋼鐵行業普遍虧損的2022年,建龍集團全年實現營收2212億元,比2021年減少超過260億元,利潤總額31億元,比2021年減少超過50億元。另外,2022年建龍集團員工總數為60000人,相比于2021年的超62000人,已經減少2000多人。
*ST西鋼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資源型特殊鋼生產基地。公司于1997年登陸A股市場,目前已形成年產鋼160萬噸、鋼材2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是集“鋼鐵制造、焦化生產、地產開發”三大產業板塊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型鋼鐵企業。
連年巨虧,今年5月,*ST西鋼正式“戴帽”。
*ST西鋼目前陷入經營困境,2015年、2018年、2021年、2022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虧損16.19億、20.46億、11.47億、11.51億、11.66億元。除了營收規模萎縮,公司固定成本及能源成本也在上升。
業內人士分析稱,*ST西鋼虧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整體鋼企受大環境的影響虧損;另一方面,鋼企地處西北,產品地域運輸受限難以打開市場;最后,企業為轉型升級進行借債發展,債務負擔較大。
- 據統計,2022年,95家重點民營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2322.31億元,同比下降5.83%;實現利潤308億元,同比下降85%,下降幅度低于全國鋼鐵行業9.1個百分點。
今年6月底,*ST西鋼發布公司關于新增部分債務逾期的公告顯示,其子公司西藏博利由于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情形。公司新增逾期債務本金或凈額約1.45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16.91%。
據披露,截至6月27日,*ST西鋼逾期債務本金或凈額累計約4.02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46.88%。
今年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ST西鋼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余額為1.3億元,較年初減少89.46%,流動負債合計122.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