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CPI同比降0.2%環比降0.1%,PPI環比持平
國家統計局11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1%,農村下降0.5%;食品價格下降4.0%,非食品價格上漲0.7%;消費品價格下降1.1%,服務價格上漲1.2%。1—10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4%。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農村下降0.1%;食品價格下降0.8%,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價格下降0.1%。此外,10月份,PPI從環比看,由上月上漲0.4%轉為持平。從同比看,PPI下降2.6%,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消防救援局:1-10月接報火災74.5萬起,死亡1381人
11月9日,國家消防救援局公布2023年1-10月全國火災形勢報告。今年1-10月,全國共接報火災74.5萬起,死亡1381人,受傷2063人,已核直接財產損失61.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起數和傷人數分別上升2.5%和6.5%,亡人數和損失分別下降13.2%和9.7%。起火場所中,各類住宅發生火災24.4萬起,造成979人死亡、1244人受傷,分別占總數的32.8%、70.9%和60.3%,是導致火災傷亡的最主要場所。農村地區火災比重高,共發生火災43.2萬起,占總數的57.9%。電氣是火災的首要原因,用火不慎、遺留火種、吸煙、自燃、燃放煙火爆竹、生產作業不慎等也占一定比重。
公安部:今年來收繳各類假章假證1200余萬枚(本)
11月9日,公安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制售假章假證違法犯罪多發,犯罪鏈條產業化、制假種類多元化、銷售渠道網絡化趨勢明顯,社會危害嚴重。在夏季行動中,公安機關將打擊制售假章假證違法犯罪作為工作重點,進行再部署、再推進。各地公安機關全面收繳假章假證成品、半成品,搗毀制假售假窩點,追查用假行為,消除現實危害。今年以來,全國共立案偵辦假章假證犯罪案件77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萬名,收繳各類假章假證1200余萬枚(本)。
工信部將召開光伏制造企業座談會,引導產能合理布局
據財聯社11月9日消息,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求證獲悉,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計劃召開光伏制造業企業座談會,重點圍繞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挑戰,引導光伏產業產能合理布局,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等開展座談交流。據悉,此次召集的企業包括產業鏈各環節頭部企業,初步計劃11月13日進行,實際時間根據具體情況安排。
發改委:到2027年內蒙古綜合經濟實力達全國中等水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月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郭蘭峰表示,《意見》提出,到2027年,內蒙古綜合經濟實力達到全國中等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2035年,內蒙古綜合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收入邁上新臺階,新能源體系基本建成,“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作用進一步提升,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023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為2.60%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月9日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2023年第三季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130838批次,發現不合格樣品55473批次,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為2.60%,較2022年同期下降0.33個百分點。從抽樣食品品種來看,消費量大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類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率分別為0.73%、0.99%、0.85%、0.16%、0.08%,均低于總體抽檢不合格率。與上年同期相比,餐飲食品、餅干等22大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有所降低,但蔬菜制品、調味品、水果制品等10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有所上升。從檢出的不合格項目類別看,一些不合格項目占抽檢不合格樣品總量為:農藥殘留超標36.20%,微生物污染18.76%,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13.20%,有機物污染問題10.03%,獸藥殘留超標8.86%,重金屬等污染6.48%,質量指標不達標5.27%。
工信部將編制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指數
據證券時報消息,記者11月9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強化政策支撐,持續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編制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指數,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引導中小企業加快轉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