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字財經 李意安
前兩天,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事網聯公司”)的銀行卡清算機構開業申請正式獲批了。對萬事達而言,這場漫長的申牌之路,可算是走到頭了。
不過批是批了,能不能成事兒,就得看萬事網聯自己的本事了。
1
中國市場可能沒有外卡組織預想的那么香。
一言蔽之,時移勢易,風口不在。即便獲準開業,萬事達也已經踏空了中國銀行卡市場最好的二十年。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不止萬事達,早些時候拿到牌照的運通和目前仍在為牌照努力的Visa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
中國監管要求的“四方模式”走的是“發卡-受理-轉接清算”的鏈條。牌照問題解決的是轉接清算的難題,其實是最后一環,受理場景的問題也容易解決,和支付寶、微信談好分潤,兩大巨頭一接,受理場景的問題就解決了。所以關鍵還是發卡側,首先,有沒有人發你的卡,然后,有沒有人用你的卡。得先解決發卡量,再解決活卡率。
所以這就構成了當下最大的尷尬,中國市場已經不缺卡了。
美國運通和連連支付成立的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連通公司”)作為首家籌備申請獲通過的外商投資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發卡的情況其實并不理想。
跟各大行談發卡,銀行都有十分現實的利益訴求。在卡量已經明顯飽和的今天,銀行自身的發卡需求其實并不大。銀行發卡的動因還是不同程度地與卡組織的補貼有關,至少到現在為止銀聯到現在還會給銀行發卡費用,得看萬事達給銀行的發卡補貼比之銀聯如何,換言之,萬事網聯愿意花多少錢去補貼這個市場成為關鍵。
從連通公司的經驗來看,發卡側補貼了不少,但是數年過去虧損還在擴大,并無盈利征兆。
不過萬事達過去二十多年的努力當然也不是全無用處,至少還是攢下了的大量雙標卡擁躉,這部分存量業務何去何從也是一個重點。
雖然很多年前監管就叫停了雙標卡的新卡發行,但事實上,對于許多雙標卡的存量卡種,各大銀行仍在持續發卡,所以這部分卡的交易規模和活躍用戶其實不少。
雙標卡其實是有兩個卡Bin的(有些雙標卡到期了銀行會給用戶寄兩張卡就是這個道理),未來這部分業務走銀聯還是萬事達的通道來清算,其實是是看用戶的選擇,有些時候用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那可能就商戶默認選了。那么用戶和商戶在意什么呢?
如果是國內的人民幣業務,不涉及匯率,在用戶無感的情況下,商家會更在意手續費。萬事網聯的手續費能做到多低呢?現在微信、支付寶給服務商的手續費報價是線下0.2%,線上0.6%,這意味著銀網聯的手續費分潤比這個價格更低。萬事網聯能比這個價格更低嗎?
如果是境外,萬事達此前大量的業務都是聚焦于中國人的出境用卡服務,這個雖然是當時牌照的限制,但不得不說這也是萬事達的優勢所在,而萬事達聚焦這一痛點的服務深度其實已經相當可以了。
在境外,尤其在歐美等成熟金融市場,萬事達和Visa的受理場景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銀聯確實干不過,但建議要搞萬事達、Visa的卡還是搞單標卡,因為這些市場常常不受理雙標卡。但也僅僅如此。匯率的話,外卡DCC的風險還高于銀聯。
所以還有萬事達卡要如何促動銀行發卡以及用戶用卡,得尋找獨到的破局之道。
萬事網聯的股權占比是萬事達51%絕對控股,網聯占比49%,這樣看來是萬事達主導,外資股東方的創新能力和對本土市場的理解,怎么說呢,既然千辛萬苦拿了牌照,就好好整活吧。前路漫漫,關關難過關關過。
2
聊完了萬事達,再來聊聊另一個股東網聯。
市場一直將網聯與銀聯相類比,但事實上,銀聯的身份是“卡組織+清算機構”,網聯卻只有清算功能,因此,是直到今天這一步走完,網聯才算是勉強集齊了對標銀聯的最后一塊拼圖。
網聯的籌建初衷是基于“斷直連”大業,從整個商業模式而言,純粹是線上賬基業務。從2018年籌建以來,基本沒有什么突破創新,也沒有什么獨特的競爭優勢。與萬事達這樣的成熟外卡組織合作,等于是通過股權方式拿下了一張銀行卡組織牌照,屬于穩賺不賠。
不過這些年網聯明顯低調了很多,屬于一種小富即安的生存狀態,似乎也放棄了對標銀聯或者做大做強的打算。銀聯雖然家大業大,但因為收入是按筆收取分潤,總是免不了要擔心市場的前途與未來,網聯則不然,本來就是包年收費,收的也不貴,但各家支付機構眾籌一下,一年營收也有十億上下,算是旱澇保收。萬事網聯成立之后,初期肯定是少不得要借用一下網聯的清算網絡,合作中也可以給網聯這個中資大股東創創收,何樂不為。
最后,既然運通、萬事達先后通過合資方式拿下了人民幣清算的業務,免不了也要展望一下Visa的未來。
相較于萬事達,Visa在爭取人民幣清算資質上不可謂不積極,卻始終透著一股不諳世事的天真。
就歷史淵源而言,Visa與中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緊密相隨,但恩怨也頗為復雜。曾經扮演過中國銀行卡市場的領路人,但從2010年開始,Visa在境外全面封殺雙標卡銀聯通道,后又尋找WTO仲裁,將與中國銀聯的利益之爭升級為國家利益的博弈,直接敗光了中國監管的好感度。
此后多年,外卡組織的人民幣清算業務都無監管破冰。Visa多次以獨資形式進行申請無果之后,又試圖聯合八大銀行成立合資公司進行人民幣清算業務的資格申請,最后依舊堅定選擇以獨資的形式申請。迄今為止,在進展上仍無反饋。
相較而言,萬事達的表現則沉穩得多。在人民幣清算資質的問題上,一直表現出密切關注高度配合的態度,積極不激進,謀定而后動。
也以獨資形式申請過人民幣清算業務資質,但更多時候也都在嘗試借力。2017年底,萬事達與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居然宏業投資有限公司、聯通支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家名叫萬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接近萬事達方面人士曾坦言,該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作為申請人民幣清算資質的公司主體。2018年年底開始,萬事達與網聯開始了密集的接觸,于是有了今天。與網聯合作雖然自主性略有不足,但可以大幅減省系統建設的過程,萬事達切入人民幣業務的效率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真是活該萬事達比Visa先拿下了這塊牌照。真心建議Visa,在中國做生意要學會中國人的智慧,不宜太軸。
洋洋灑灑嘮這么一大通嗑,驚覺十幾年倏忽已過。雖然玩家還是這么幾個,江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