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現場集中簽約48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100億元”,這是“廣東經濟第一區”南山區的最新招商成績。
11月22日下午,2023南山區招商大會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記者了解到,現場集中簽約的48個重點產業項目分布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半導體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要配套行業,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央企國企、行業龍頭等在南山投資。
“我們將在南山建設創新總部基地、設立百億級國家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中國稀土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謝志宏在會上表示。
南山區堅持走出深圳、面向全國、面向全球招商引資,聚焦“大、優、好”項目招引,成績突出,連續七年投資推廣績效考核全市第一。
南山區委書記、區長黃湘岳表示,今年中國稀土、中電數據、華潤資管、中國船舶等重大項目在南山投資布局,有這些頂級資源的加持,南山的高質量發展必將動力澎湃。
從一座傳統農業邊陲小鎮蝶變為一座日益現代化的濱海中心城區,南山以不到深圳全市1/10的土地,創造了全市1/4以上的GDP。
1990年,南山建區時GDP僅有78億元,到2022年GDP達8036億元,增長超百倍。尤其是新時代10年,南山GDP從2012年的2836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03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0年穩居廣東各區縣之首。
“南山在經濟體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還能實現較快的發展,充分彰顯了南山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也符合‘十四五’GDP力爭達到一萬億元的預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云興認為。
南山經濟之所以能夠一步一個臺階向上前進,背后離不開發達的產業支撐。
近年來,南山持續通過招商引資“補鏈、強鏈、延鏈”,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南山區聚焦“14+7”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及未來產業布局,今年已推動58個重點項目落地,累計注冊資本357.2億元,預計投資總額超600億元。
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工業是支撐南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南山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為2077.52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增長6.2%。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2%,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0.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4435億元,增長4.9%,占GDP比重達55.2%。
南山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繼續堅持工業是城區的支柱和脊梁,持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勇當深圳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標桿。
據悉,《南山區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產業扶持政策實施一年來,累計發放扶持資金39.8億元,惠及企業近5000家。
大會現場,南山區企服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扶持政策,對低空經濟、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4個擬新增的重點行業專項扶持措施作簡要說明,并推介南山招商引資專項政策,包括對新引進企業給予最高1億元落戶獎勵、對新引進企業核心人才給予最高600萬元一次性安置補貼、對購置自用辦公用房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等。
此外,為破解南山區土地、空間資源緊缺帶來的企業成本上升問題,南山區委區政府圍繞“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高端制造”的產業定位,聯合社會園區、異地產業園區,統籌好政策性產業用房,為南山招商穩商做好空間保障。
截至目前,南山區政策性產業用房入駐企業(機構)等主體共301個,租賃面積約105萬平方米。8家企業現場領取“鑰匙”,入駐南山區創新型產業用房。
為了承接南山產業轉移項目,南山區與汕頭市濠江區共建了深圳—汕頭產業合作園區(濠江片區),而在深汕合作區,南山智造深汕高新產業園已實現全面封頂,預計可提供約22.9萬平方米的產業及配套空間。
記者還了解到,在當天的招商大會上,深圳科創學院院長李澤湘以“結緣南山三十載,打造新制造火車頭”為主題,講述了從清水灣到深圳灣、從深圳灣到西麗湖等階段的發展歷程。
李澤湘有“大疆之父”之稱,11月15日,由他發起的深圳科創學院正式在留仙洞啟用南山總部,他相信這里將走出更多“大疆”。
“以留仙洞總部基地為園區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它的使命是新制造,新制造的關鍵是打造一批消費端品牌,并以此來帶動商業端和產業端的芯片、材料、核心部件、裝備和制造等一系列企業。”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是南山目前依托的三大國家級戰略科技平臺之一,集聚了深圳近半數高校、半數以上全職院士,是深圳科教資源最豐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的區域。在最新的規劃中,它被定位為全球頂尖科技創新高地、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