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
2023年11月24日,以“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為主題的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式公布了2023中國學貢獻獎獲獎者名單,韓國延世大學教授白永瑞(Youngseo Baik)成為獲此獎項的三位學者之一。
白永瑞是首位獲得中國學貢獻獎的韓國學者,他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東亞的文化認同和中、日、韓三國的亞洲觀。他先后任教于韓國翰林大學、韓國延世大學歷史系,現為延世大學榮譽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2018年正式退休后,白永瑞在湖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開設特別講座,同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從東亞視角分析中國崛起這一全球性課題。

白永瑞對中國的興趣源于大學時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當他還是一個大學生時,在反思韓國社會的過程中對中國的革命產生了興趣,希望通過借鑒中國來反思韓國。但那時,白永瑞只能通過非常有限的信息去了解中國。
1992年中國和韓國正式建交后,人員、知識、物資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以東亞為單位的地區性思考和實踐也成為了可能。從那時起,白永瑞開始提倡“東亞論述”,并從東亞視角去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
他的學術生涯始于對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后來擴大到對東亞歷史和現實的研究。他希望以一個歷史學家的身份,去完成探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課題。近來,他又給自己增加了新的研究主題:考慮到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中國”,而世界正面臨全球性大轉折的危機,因此他打算以“批判性全球本土主義”的視角,從比較和聯動的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
“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全球性大轉折的局面已經到來,但未來還將面臨很多帶有不確定性的復合型危機。所以,現在我們更加迫切地需要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局限性進行根本性思考,并由此摸索出文明轉折的可能性?!卑子廊鹫f。
他指出,東亞地區的文明圈有著共同的理念,同時也有差異性的部分,要同時了解并理解互相之間的異同,才能更好地解決地區內的矛盾,以及各國內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