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朱詠玲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
近日,一些北方大學生組團穿“軍大衣”上課,帶火了這款常作為軍用或勞保用品的棉服。便宜、保暖、“土到極致就是潮”,是軍大衣棉服替代羽絨服成為今冬潮流單品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京東11.11期間,軍大衣設計的棉服成交額同比增長181%。淘寶平臺也顯示,“軍大衣外套”的熱度在發稿時間前一周內上升了562%。
界面時尚以“軍大衣”為關鍵詞在各電商平臺搜索發現,拼多多、淘寶、抖音等平臺的熱銷款軍大衣棉服銷量均為數萬件,拼多多上多款軍大衣棉服的總銷量還超過了10萬件。這些商品價格多在幾十元到200元不等,百元以內的軍大衣棉服也十分常見。

軍大衣棉服的保暖性主要來自設計和用料。這種源自軍用的保暖服以功能性為重,因此多采用過膝長款、雙排扣和毛翻領設計,外層使用防風防水的面料,內里使用棉或絨布,夾層以棉花作為填充物。
目前市面上的軍大衣棉服多為白牌商品,溢價能力弱,因此產品價格與質量高度相關。
某淘工廠軍大衣及多功能棉服生產廠商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時尚,真正的部隊用軍大衣有專門的生產標準,對衣服的重量、長度、保暖性能等有特定的要求。而市面上面向大眾的軍大衣棉服價格參差不齊,主要是因為用料的差異。
棉花質量是影響軍大衣棉服保暖性的重要因素。該負責人介紹,一件質量良好的軍大衣棉服需要用生產當年的新棉作為填充物,按照現在的棉花價格計算,這樣一件軍大衣棉服的成本約為140元至150元。
該負責人表示,市面上較便宜的棉服多是從原料上壓縮成本。比如外層使用庫存處理面料,再對其染色,填充物則使用庫存舊棉花,而舊棉花幾乎沒有回彈性,保暖性也更差。
界面時尚發現,各電商平臺上大部分軍大衣棉服并未在商品詳情頁說明夾層填充物的品質如何,多使用“加絨加厚”、“防風防雨”等模糊說法來描述產品的保暖性能,也很少有商家主動介紹軍大衣棉服的重量。
前述負責人告訴界面時尚,質量合格的軍大衣棉服保暖性能可以比羽絨服更好,在清洗過后也同樣保暖,比較耐穿,但缺點是比羽絨服更重。
不過,吸引年輕人穿上軍大衣棉服的原因或許并不只是保暖,更重要的是高性價比。
最近幾年,原料成本上漲等因素拉動羽絨服價格整體上漲。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2014年至2020年,我國羽絨服平均單價已經由452元漲到656元。羽絨服的價格是軍大衣棉服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但很難說其保暖性也是翻倍的效果。
此外,年輕人穿軍大衣棉服是作為娛樂內容從短視頻平臺上興起的,低至幾十元的嘗試成本也助推了其流行。雖然這也側面反映出年輕人在功能性產品上回歸性價比的消費心態轉變,但在流行過后,缺乏設計、不夠輕便的軍大衣未必真的能被年輕人當作羽絨服的平價替代。
至少從上游供給端來看,軍大衣棉服近幾年的需求量在下滑。前述負責人告訴界面時尚,他所在的工廠主要向東北地區的經銷商供貨,工廠2022年的軍大衣棉服產量為20多萬件,2023年減產至10萬件左右,并預計仍會有2萬至3萬件淪為庫存。
“購買的力度還是不夠,不是像網上拍段子拍出來的那個樣子。”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