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矩陣
11月初,科樂美整了個大活,推出了一款叫做《寂靜嶺:飛升》(以下簡稱《飛升》)的游戲,說它是游戲又有點不合適,因為官方更愿意把它叫做“多人實時互動式流媒體劇集”……
和最近爆火的互動游戲一樣,《飛升》的玩法類似于《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黑相集》《奇異人生》。
只不過,開發商每天都將已經做好的劇集以直播的方式放出,之后讓全球玩家選擇劇情分支,決定角色下一周的命運,據了解,該直播還將持續6個月。
不得不說,這種玩法在直播時很常見,送禮干擾主播,付費投票決定主播的行動等;在恐怖懸疑電視劇中,則是某某財閥在幕后玩“真人大逃殺”的情節;又有點像交互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那樣,由觀眾來決定熒幕角色的生死。
雖然影像互動游戲并不是什么新穎的概念,彈幕直播游戲也不算陌生。但這種把互動劇集用來全球直播的模式,還是稱得上一句遙遙領先。
如今,寂靜嶺新作露面,這個沉寂了十來年的IP終于有了聲音,玩家自然飽含熱淚,該作在上線流媒體應用程序之前就有高達100萬的預約量,然而玩家真正體驗后才直呼上當!
互動式劇集?金錢驅動式劇集!
《寂靜嶺:飛升》沒有上架游戲商城,進入官網或者下載相關APP就可以免費觀看,但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因為劇情的走向并不取決于有多少人選擇了這個分支。而是取決于影響力最多的那個選項。選擇角色的某些定制選項以及參與投票決定路線,都需要花費玩家手中的IP(影響力)點。
《飛升》界面,網頁翻譯,下同
IP點可以通過玩解密小游戲獲得,不充錢有些小游戲還玩不了。也可以通過游戲中的QTE獲得。當然,最直接的方法還是氪金。
制作組也不跟你“繞彎子”,創建帳戶并瀏覽游戲介紹后,看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游戲的過場動畫或謎題,而是“創始人套餐”的彈出窗口。
套餐包含的戰斗通行證可以帶來“超過100 級的表情、IP以及額外的裝扮獎勵”。若說在互動影游中弄個人氣投票還可以接受,但“戰斗通行證”就有點超出理解范圍了。
別問,問就是創新商業模式
像表情這種就只能在聊天室里用用,除此之外沒任何用處。《飛升》允許玩家在看“劇”時候參與到其中嘮嘮嗑,和Twitter直播如出一轍。然而做得卻遠遠不如直播平臺,由于《飛升》內并沒有完善的“聊天過濾”或者“超管”這樣的服務,在劇集播出的第一天,聊天室內可以說是“地獄繪圖”,所以官方在第二天把文字聊天禁了。
事后官方反悔,于是又開啟了文字聊天,但只有氪金用戶才能享受。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想要在聊天室里罵官方兩句,對不起,得加錢。所以兜兜轉轉了一圈,發現他們既不是為了響應“凈網”活動,也不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純粹只是為了“恰米”。
另外,官方還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為了花錢而花錢”。
比如你氪金獲得了裝扮,但如果不去參演的話,這些裝扮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時你就需要用IP點去買參演門票,才有機會到劇集中去客串一下。更逆天的是,這個客串還分了檔次,微氪只能當群演和背景板,只有氪佬才能有幾句臺詞。陷入一個我花錢了,但又沒完全花,我把錢花完了,但又沒抽中的怪圈之中。
《飛升》還專門搞了個影響力排行榜,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傍一富哥”。在一次分支選擇中,這名叫做“科巴”的用戶花費了2萬6的影響力,這2萬6差不多能讓他氪個140多元。
而另外兩個分支下的用戶,他們的投入自然就全部打水漂了。這還只是一次選擇的量,節目還會持續好幾個月,一想到接下來還會有人往里面砸錢,我的眉頭就會緊皺。
大型CG競拍現場
那不氪金當個局外人只看看劇情可以嗎?
不,也不行。
比如在網頁版看《飛升》的時候,當你切換標簽去瀏覽其他網頁時,官方網站就會自動將玩家踢出視頻播放器并重置觀看時間。另外官方曾經還播錯了選項,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其敷衍的態度。
建模水平不如3D區
既然都到這個份上了,不如科樂美“好人”做到底,一個游戲賣兩次,先是直播給富哥和肝帝搶先看喜歡的結局,之后游戲改名叫“寂靜嶺:錢包飛升”,再上架Steam賣完整版看所有分支和結局,實現多贏,畢竟這種性質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做過。
科樂美,你要毀了寂靜嶺嗎?
作為自FC時期就能和卡普空抗衡的老牌游戲大廠,科樂美手上的知名IP數不勝數。惡魔城、魂斗羅、合金裝備、寂靜嶺、游戲王等隨便一個拿出來都是王炸級別。
然而,科樂美近年來比暴雪還要擺爛。逼走小島秀夫、五十嵐孝司這些著名制作人不說,將合金裝備的幾部古早作品原封不動地弄個大師合集,然后上架個Steam又能輕松賺大米,不得不感嘆“日本也有自己的暴雪公司”。
據科樂美22-23財年的財報顯示,科樂美在游戲方面的主要業務是柏青哥(彈珠機)以及《游戲王》TGC(印卡牌)。至于電子游戲方面嘛,《eFootball 2023》成了頂梁柱,剛才的什么合金裝備、惡魔城真不熟。
因此心碎粉絲表示,“也許沒必要把它再當做一個游戲公司,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
雖然寂靜嶺是科樂美的重磅IP之一,但其實《飛升》是科樂美外包給Genvid等團隊做的。據了解,Genvid由多名 Telltale 前員工組成,Telltale的代表作就是《行尸走肉》,因此Genvid也不算無名之卒。
而Genvid曾經還負責過“真人秀+互動直播”節目《Rival Peak》的流媒體技術打造,據統計,該節目直播參與率超過2億次。所以《飛升》這次的直播互動模式其實早有技術積累,只是在商業化的設計上確實不盡人意。
在這次《寂靜嶺:飛升》口碑裂開之后,科樂美發文表示注重“寂靜嶺”IP,并為“寂靜嶺制作團隊”募集藝術家、企劃、工程師、項目管理者等人才。好消息是新作《寂靜嶺 2: 重制版》《寂靜嶺小鎮陷落》《寂靜嶺F》將在不久后與玩家見面(如果順利的話),然而壞消息是,這些作品都是外包。如果科樂美真能拿出像卡普空那樣的誠懇態度來對待重制版游戲的話,科樂美的口碑興許還能有所挽回。
互動影游,形式or內容?
近期國內互動影游概念股自《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后,股價集體上漲,并且這種熱度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雖說是游戲,但《完蛋》的商業模式還是更偏向于媒體的那一套。從玩家評論來看,這個作品為玩家帶來的更多的是情緒價值,而非新穎有趣的“互動”玩法。
而國外廠商就更注重互動影視作品的“形式”了,以奈飛為例,奈飛17年就進軍互動式影視市場,考慮到該品類“強互動”的特性,奈飛早期作品大多數是兒童題材。后面推出的互動項目《你與荒野》嘗試將內容做大,然而并沒有砸出太大水花,要知道該作可是有貝爺荒野求生IP打底的。
奈飛的上一個爆款還停留在18年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但即便是當時轟動一時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也被帶上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帽子”,對正劇粉來說劇情不夠深度,然而對路人而言,“互動式”還算有趣。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次的《飛升》盡管表現并不算理想,但畢竟也算是 “直播+互動劇集”的再一次探索,如果能把直播中的一些互動性環節如PK、送禮、復盤這些做成熟,也許能夠打開互動影游的另一扇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