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賽琪
近日,吉林銀行旗下吉林德惠長銀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獲批解散,為年內首家解散的貸款公司。
至此,我國貸款公司僅剩三家在營業。
12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公開批復內容,同意解散吉林德惠長銀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德惠長銀”),要求接此批復文件后,德惠長銀應立即停止一切經營活動,將金融許可證繳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并按照法律法規要求辦理相關手續。
天眼查顯示,德惠長銀成立于2007年,為吉林銀行成員,位于吉林省長春市,是一家以金融業為主的企業。企業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3000萬人民幣。吉林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德惠長銀總資產6804萬元,總負債3336.1萬元,凈資產3467.9萬元。
界面新聞發現,德惠長銀在吉林銀行官網中歸屬于村鎮銀行網點一欄,充當德惠村鎮銀行的角色,但今年吉林銀行新增了一個支行,就設在德惠。2023年1月,吉林監管局批準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惠振興街支行開業,其經營范圍覆蓋了德惠長銀的經營業務。
冰鑒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表示,大部分貸款公司都要改制、收編,按照銀行的監管政策來運行。從當前經濟環境來看,這類貸款公司經營范圍受限,主要在農村地區從事相關涉農貸款業務,其業務完全可以由銀行承擔,因此,對于銀行來說,其存在的意義并不大。
按照監管機構最初設想,此類貸款公司主要服務于農村地區,貸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三農發展。
據2009年發布的《貸款公司管理規定》,貸款公司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的專門為縣域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貸款服務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
監管機構首次披露此類銀行業貸款公司名單是在2018年,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有13家貸款公司,這一數量一直保持到2021年年底。而2022年一年時間,就有9家貸款公司被解散。
被解散的公司中,屬地在天津市的5家貸款公司被全部解散,分別為天津市靜海區興農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武清區興農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寧河區興農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寶坻區興農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薊州區興農貸款有限責任公司。
4家為花旗集團全資控股的貸款公司。分別是大連瓦房店花旗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北碚花旗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湖北荊州公安花旗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湖北咸寧赤壁花旗貸款有限責任公司。
自2008年起,花旗集團在中國布局貸款公司,由旗下的花旗銀行海外投資公司在華開疆拓土,先后投資設立上述四家貸款公司,開創了外資銀行在華設立貸款公司的先河,至2022年底,四家貸款公司全部被解散,意味著花旗該業務板塊畫上句號。
目前國內貸款公司僅存三家,分別是由寧波余姚農村商業銀行100%持股的開化通濟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由四川天府銀行100%持股的四川儀隴惠民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由綿陽市商業銀行100%持股的四川平武富民貸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