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2月13日13:31,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HSHKBIO)下跌0.44%。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多空膠著,最新報價0.76元,盤中成交額已達1028.85萬元,換手率9.32%。
規模方面,恒生生物科技ETF最新規模達1.10億元創近1月新高。
資金流入方面,截至2023年12月12日,恒生生物科技ETF近5個交易日分別獲得233.81萬元、76.15萬元、75.90萬元、224.28萬元、和151.37萬元的資金凈流入,合計“吸金”761.52萬元,資金持續流入。
圖片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3日
從估值層面來看,恒生生物科技ETF跟蹤的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最新市盈率(PE-TTM)僅15.99倍,處于近1年1.22%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1年98.78%以上的時間,處于歷史低位。
恒生生物科技ETF緊密跟蹤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之整體表現,包括在香港交易所透過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公司。
相關機構表示:根據藥智數據,中國創新藥投融資依然偏軟,但海外新藥投融資有望繼續回暖,預計2024年CXO企業表觀業績增速有望企穩,多肽、ADC等領域的CXO服務有望繼續錄得高增速。考慮當前港股醫藥板塊估值仍處低位、利空和情緒波動基本已在股價中、政策利好醫藥創新大方向不改,繼續看好醫藥板塊2024年的相對大市表現。
投資界流傳著一句話叫做:“消費看A股、科技看美股、醫藥看港股”。與傳統制藥公司相比,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尤其專注于創新藥物的開發,符合行業發展趨勢,沒有存量仿制藥業務的業績增長壓力。在國內制藥行業整體向創新藥轉型的背景下,生物科技公司憑借差異化的創新以及高研發效率有望實現快速崛起。
根據公開資料,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恒生生物科技,HSHKBIO)主要聚焦港股生物科技公司。3月31日,恒生指數公司發布公告,為了加強恒生生物科技指數的生物科技屬性,指數已于今年六月煥然一新,在新版方案中,指數的成分股數量精簡至固定50只。相比于其他港股醫藥指數,恒生生物科技更加聚焦大市值及流動性較好的上市公司。指數聚焦“行業龍頭強者恒強”的優勢,受馬太效應的影響,頭部公司有望占據更多的市場空間而享受更多的行業紅利。
從指數成分股來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已覆蓋了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個細分環節,其中產業鏈上游標的包括從事CRO、CDMO業務的藥明生物、藥明康德,中游標的包括從事藥品和器械研發生產的石藥集團、信達生物、中國生物制藥,以及下游從事藥品流通銷售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就這一點來看,在醫藥全產業鏈逐漸復蘇的背景下,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有望充分受益。
此外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管理費每年僅0.15%,托管費0.05%,是港股創新藥產品中費率最低的,其他同類都是管理費0.5%,托管費0.1%的組合,相較下來便宜了三分之二,長期看省到就是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