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在純電領域與特斯拉差距縮小至千輛,并且連續兩個月銷量突破30萬輛后,比亞迪正在加大力度開拓海外市場。界面新聞從比亞迪內部員工處獲悉,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招募海外市場的工作人員,其中歐洲的崗位需求量最大。
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比亞迪海外相關崗位只面向內部員工進行招聘,崗位大多與機械、汽車和自動化類相關,對面試者的英語交流水平有一定要求。
該知情人士還表示,海外崗位待遇普遍較好,以歐洲為例,“除去基本工資和績效,每天還會給80至100歐元補貼。”
比亞迪在歐洲的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已覆蓋19個國家及地區,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銷量同比增長75%。在加碼歐洲市場的同時,比亞迪在日本也加快了動作。
日經新聞近期報道指出,比亞迪確立了在該市場的發展計劃。多家當地經銷商透露,比亞迪的目標是到2025年在日本每年銷售3萬輛電動汽車。該公司計劃同年建成由100家經銷商組成的銷售網絡,平均每個經銷商年均銷售300輛汽車。
這一目標頗具雄心,因為當前日本汽車行業認為年均銷售200輛汽車的經銷商業績已經遠高于平均水平。對于日本市場的相關銷量目標,上述比亞迪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總部暫無消息。界面新聞向比亞迪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日本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本土汽車制造商的市場份額超過90%,目前混合動力汽車和輕型小型車需求強勁。該國素來以外國汽車難以進入而聞名,如果比亞迪能夠在日本市場成功實現擴張,很可能意味著公司能在任何海外市場都能取得成功。
比亞迪對日本市場的重視在今年十月便已顯現。據報道,彼時公司邀請了全國各地的汽車經銷商在東京一家酒店開展會議,突然出現在活動中的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引發轟動。王傳福很少在海外發表演講,但與會者稱那天“他熱情洋溢地談論了一小時對日本市場的戰略”。
比亞迪最初進入日本市場時采用線上銷售策略,年度目標是交付約300輛Atto 3(元 PLUS)以及約500輛海豚。但中國品牌當前在日本市場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大幅提升銷售目標的比亞迪需要做出相應調整。
比亞迪亞太地區總經理兼日本總裁劉學良表示,公司戰略已經從網絡銷售轉向經銷商模式。“日本消費者對汽車非常敏感,很難通過在線渠道捕捉到他們的需求,應該讓客戶與產品及經銷商接觸。”
比亞迪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銷售汽車,大部分銷售都是通過與當地經銷商合作進行。比亞迪將在日本自行建立經銷商網絡,其日本分銷子公司總裁東福寺敦樹(Atsuki Tofukuji)已雇用許多具有進口汽車銷售經歷的人員,而他本人作為日本大眾汽車銷售公司的前負責人亦有豐富經驗。
目前,比亞迪在日本正與本土知名經銷商和汽車配件銷售商達成代理協議,公司目前在日本各地區擁有約50個銷售點,其中包括臨時門店。
比亞迪的相關產品已經在日本市場受到歡迎。于9月上市的海豚不僅起售價較同樣尺寸的日產聆風便宜約10%,續航能力更強、配備安全功能令其受到全年齡段消費者的歡迎。為豐富產品矩陣,品牌于今年秋季推出的新款電動汽車售價將超過2000萬日元(約合13.94萬美元)。
在海外市場,比亞迪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突破3萬輛。今年前11個月,比亞迪海外銷量累計達到20.67萬輛,是去年全年的三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