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王欣婷
2023年,許多投資者會說今年投資賺錢比較難,那么到了龍行千里的2024年,又應該怎么投資呢?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和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陳靂向界面新聞進行了解讀。
目前市場對美聯儲明年降息的預期逐漸增加,2024年內外部的變化可能會對投資者產生重大影響,李湛表示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2024年美聯儲大概率進入降息周期,利好全球資產,但美聯儲政策路徑仍需要關注;二是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三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對資本市場形成擾動。
陳靂則表示投資人需要提前預判全球新的流動性環境可能帶來的風險,例如大宗商品的價格越來越受到海域突發事件的影響、地緣政策的摩擦也可能導致能源價格的波動。
而放眼國內,在新常態下,國內經濟正在新舊動能的轉換過程當中,李湛提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置于2024年經濟重點工作的首位,因此明年可以重點關注成長類行業,尤其是電子和醫藥生物兩個板塊。
兩位專家對大小盤股在2024年的表現進行了前瞻分析,李湛表示上半年經濟復蘇斜率可能不會明顯提升,并且近幾年穩增長壓力較大時,政府更傾向于采取產業政策措施刺激前沿產業發展,避免重歸過去以房地產為短期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優先考慮小盤股以及可能出現突破性產業型機會的企業,側重于主題性機會。進入下半年,經濟有望進一步復蘇,此時可以更多關注大盤價值股。
陳靂推測,明年應該也會存在比較明顯的結構性機會。同時,他還指出,從投資的角度,可以不用太區分大盤股跟小盤股,投資更需要基于行業的情況去判斷。
2023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板塊一枝獨秀。有市場觀點認為第六輪康波周期是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關于數字經濟目前的發展狀態,李湛表示隨著ChatGPT等熱點應用迎來爆發以及數據要素更好流通,整體數字經濟上游算力、中游軟件以及下游應用端未來前景廣闊;陳靂則認為與數字+領域融合的比較好的領域會帶來效率的大幅提升,也會孕育出新的投資場景和投資方向,可以將其作為中長期的重點加以關注。
2023年A股震蕩之際,固收類產品成為了投資者的心頭好,債券市場整體呈現回暖趨勢。兩位專家對2024年的固收市場進行了展望。
李湛認為2024年債市下半年機會可能好于上半年,考慮到上半年國內經濟還是經歷結構性復蘇,利率上升的空間可能不會太大。由于房地產市場不穩定,這輪經濟復蘇的幅度,以及在經濟自我修復的背景下利率上升的幅度,可能都會受到限制。而下半年隨著美聯儲降息以及低通脹水平等掣肘寬松的內外部因素放緩,疊加經濟增長的壓力,貨幣政策可能更為寬松。在寬松的貨幣政策發力之后,利率可能會重新下降,利率中樞也可能下移。所以全年利率或許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
陳靂則表示隨著積極化債的一些類政策的推進落地,地方產業的項目機會和債券性的交易機會都在顯著放大,明年上半年好的市場空間會繼續維持。
2023年由于供給的收縮,煤炭、銅、黃金等有色金屬的表現比較亮眼,2024年這類大宗商品該如何投資,兩位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湛表示今年一度高漲的黃金價格可能在2024年繼續上漲,因為2024年美聯儲或進入降息周期,隨著通脹問題逐步解決,美聯儲也不可能長期將利率維持在5%的較高水平。2023年6月美聯儲點陣圖顯示2024年有較大概率進入降息周期,從而成為下一輪黃金行情的催化劑。全球繼續邁向低增長+低利率環境,在新技術革命出現顯著拉動經濟增長之前,黃金有較大概率長期向好。
陳靂則十分看好黃金的長期投資價值,表示不管是未來美國政策的轉向還是政治上不可預見的黑天鵝事件,都對于黃金這類資產有比較強的支撐力。
那么,明年存款利率還會繼續往下嗎?有哪些投資品種可以給到更高些的收益?
從融資和投資的角度,李湛覺得基準利率還會有空間往下走。在此情況下,他還表示,對風險厭惡度高的投資者或可以選擇長期收益相對穩定的產品,例如固收類產品或者貨幣市場基金。除此之外,投資者要明確先保值再增值的原則,在保值效果達到后再追求增值的效果。
陳靂則表示,除了固收類、貨幣類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考慮黃金,或者特殊的短期定投類產品。對于投資者,他則建議說,需要注意風險的分散,不可以過度的放高點在某一個領域。
最后,李湛提醒投資者,無論是實業、房產、股市還是黃金,都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追求穩健而長遠的增長。建議投資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做好充分的市場研究與風險評估;陳靂表示投資者一方面要合理的科學的評估風險,不能盲目的放杠桿或者進行沖動性投資,另一方面要基于穩健的中長期市場來進行投資配置,培育中長期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