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一帆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蘋果在歐洲將被迫變得更加“開放”。
1月16日,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將應用商店一分為二,包括將歐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應用商店進行區分,以確保歐洲地區的應用商店能夠支持安裝第三方應用。
此舉是為了符合歐洲即將實施的《數字市場法案》(以下簡稱“法案”)。歐盟于2022年3月正式公布了該法案,旨在“為個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為商業用戶創造更多機遇”。
但實質上,這項法案將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企業定義為形成絕對壟斷的“看門人”(Gatekeeper),并針對這些企業制定了嚴格的標準與規范。
對這些公司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內容在于,限制整合來自不同來源的個人數據文件,允許用戶安裝來自第三方平臺應用,不得阻止消費者卸載預安裝程序等。
按照該法案,蘋果不能再要求所有移動應用都通過蘋果商店進行安裝,谷歌和蘋果不得在應用商店中優先使用Google Pay以及Apple Pay等。一旦他們違反法規,歐盟有權對其施以最高達全球年營業額10%的罰款。
在該法案定義的科技“平臺”范疇中,蘋果應用商店被納入其中。一旦iOS應用商店開放,且允許安裝外部應用,無疑會嚴重破壞這家公司最引以為豪的閉環生態。
作為蘋果的“搖錢樹”,其自有應用商店長期保持強勁勢頭。該公司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共有超178萬款應用程序在架,平均每周訪問量超過6億人次,每周下載量更是達到7億次之多。2022年,蘋果應用商店創下1.1 萬億美元營收,較上一年增長近三成。
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進行不同比例的抽成,是蘋果應用商店實現營收的根本。盡管業內一直對蘋果15%-30%的高抽成質疑聲不斷,蘋果也做過一定程度的調整,但這項規則仍然是開發者繞不過去的一道門檻。
手握全球最大應用商店之一的蘋果,曾多次因為高額傭金或反壟斷遭到調查。
去年7月,有超過1500名英國開發者向法院提起集體訴訟,認為蘋果濫用了其在應用分發市場上的壟斷地位,要求賠付7.85億英鎊。近幾年,法國、荷蘭等地,也都曾以蘋果應用商店具有壟斷行為為由進行罰款。
但蘋果并不認同將應用商店看作單一的實體,認為歐盟得出的“五個應用商店是單一核心平臺服務”的結論,存在重大事實錯誤。
這家公司在向歐盟競爭執法機構的陳述中表示,其在iPhone、iPad、Mac、Apple TV和 Apple Watch上運營著五個應用商店,每一個都能專為特定的操作系統和蘋果設備分發應用。該公司顯然希望借此降低法案帶來的巨大影響。
蘋果遵守歐盟法案的最后期限是3月7日,它只剩不到兩個月時間來做最后的調整。如果分拆靴子落地,歐盟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可能會參照該法案推出相應的法規政策,屆時蘋果勢必會面臨更大的合規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