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024年1月23日上午,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在世博中心開幕。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2萬億元、增長0.7%,實際使用外資達到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如何進一步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委員、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劉明華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穩外資不單是“穩”字,要向價值鏈更高階方向吸引外資,吸引更高質量的外資來與國內的供應鏈、應用市場進行對接。
民革上海市委就吸引外資相關大家關注的話題提交提案,從外部經濟形勢、內部經濟結構、營商環境等多維度建議上海進行優化。
該提案指出,中美博弈、高技投資限制令以及供應鏈斷裂等綜合因素影響,“跨國公司近岸布局”趨勢更加明顯,招引發達國家高新企業面臨挑戰。
同時,內外資“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提案顯示,按外資企業最期盼、最待完善排序,“促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清理和建設各類涉企收費”、“改善人才政策和創新創業環境”等問題居于前列。
尤其是在金融領域,上海市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發現,長期以來,外資銀行在華展業普遍面臨著吸儲難、成本高、營收及利潤增長遭遇瓶頸,且資本項目的管制對跨境業務造成限制,所以外資銀行在資產規模、客群基礎、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現都相對一般。
如何破局外資在華投資瓶頸?
民革上海市委建議,可對照 CPTPP、DEPA 等 規則,深化跨境數據流動、數字服務市場準入、源代碼保護、政府數據開放等改革,推廣特定區域數據綠色港灣模式。
針對外資普遍關心的國際仲裁問題,該提案認為,鼓勵支持境外評級機構設立子公司,并在銀行間、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擴大仲裁領域對外開放,優化設立程序便利,吸引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入駐。
該提案還呼吁,尊重外資企業隱私保護。健全知識產權部門與行政執法、 司法審判等部門間的有效銜接,完善綜合性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李民橋則呼吁,落實降低外資銀行合規成本的措施 ,“上海有關部門牽頭,代表在滬外資銀行與監管部門對接,建議各監管機構設立統一的發文歸口和解讀部門,加強改善內地外資銀行與其境外母行集團/亞太區總部的溝通效率,降低合規管理成本,提升合規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