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上周(1月22日-1月28日)A股共660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239家預喜(193家預增、43家略增、3家續盈)、89家扭虧、142家預減,190家預虧。
受益于旅游市場的復蘇,老牌旅游服務公司麗江股份(002033.SZ)、三峽旅游(002627.SZ)業績暴增,分別以最高64倍和38倍的凈利潤同比增幅暫居“年度預增榜”第一、第二。
預虧公司中,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最低虧損金額超20億元,南方航空(600029.SH)虧損金額最高,一年虧掉35億元至47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26.82億元。

麗江股份預計2023年凈利潤2.15億元至2.4億元,同比暴增57~64倍;扣非凈利潤2.25億元至2.95億元,同比增長12~15倍。若以預告上限來看,2.4億元凈利潤將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盈利新高,此前最高盈利為2016年的2.24億元。而在2023年之前,公司已經連續三年陷入業績低谷,合計凈利潤僅0.36億元。
對于業績同比大增,麗江股份表示主要因為2023年以來旅游市場迎來快速復蘇,公司游客接待量明顯回升,公司三條索道(玉龍雪山索道、云杉坪索道、牦牛坪索道)共計接待游客612.10萬人次,同比增長215.67%。麗江和府酒店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7億元,同比上升71.74%。印象麗江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上升383.56%。
三峽旅游業績同樣創下歷史新高,預計2023年凈利潤為1.3億元至1.7億元,較上年同期(重組前)大增約29~38倍;扣非凈利潤為0.9億元至1.2億元,較上年同期(重組前)增長約3~4倍。業績同比大增是因為公司游客接待規模創歷史新高,旅游核心產品(兩壩一峽、長江夜游)游客接待量216.75萬人,較2022年同期增長367.08%,較2019年同期增長75.17%,旅游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三峽旅游在去年11月完成重大資產出售,剝離了汽車經銷業務和供應鏈業務,該次重組產生的投資收益也是公司2023年凈利潤大增原因之一。不過,由于上述交易后公司收入大幅下降,深交所也對于公司能否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提出問詢。
A股汽配龍頭威孚高科(000581.SZ)預計2023年實現凈利潤17.97億元~20.47億元,同比大增14~16倍。公司表示期內核心業務產品市場份額持續增長。共軌泵產品銷量穩中有升;四缸增壓器產品銷量創歷史新高,汽油增壓器產品實現多個國內頭部乘用車客戶項目量產;汽油凈化器、柴油凈化器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不過,威孚高科能實現超高業績增幅主要因為前期可比基數較低,2022年公司凈利潤為1.19億元,為近16年最低,因“平臺貿易”詐騙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6.44億元。此次預告凈利潤上限20.47億元,與前些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7年-2021年公司凈利潤在22億元~28億元區間。
亞威股份(002559.SZ)預計2023年凈利潤9500萬元至1.24億元,同比增長約12~15倍。該公司業務分為金屬成形機床業務、激光加工裝備業務、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業務三大板塊。在業績預告中,公司提到,報告期內制造業增長動能不足,下游需求承壓,市場競爭加劇。公司保持戰略定力,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壓力機、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等新業務拓展取得積極進展,保證了規模效益的增長。
不過,若以預告最高值來看,這份凈利潤也不算是亞威股份近年最高水平,2020年、2021年公司錄得凈利潤分別為1.36億元、1.30億元。而此次能取得有較大業績增幅,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公司陷入業績低谷,僅749萬元。 2022年度因參股公司韓國LISCo.,Ltd風險事項,對其長期股權投資計提2.33億元減值準備,減少當期凈利潤1.05億元。
通用股份(601500.SH)預計2023年凈利潤2億元至2.7億元,同比增長約11~15倍。對于業績變動原因,公司表示,國內經濟活動恢復及海外輪胎市場消費需求提振,原材料和海運費價格回落,公司產品毛利率明顯提升。海外市場方面,泰國工廠保持產銷兩旺,柬埔寨工廠產能加速放量,輪胎產銷量實現較大增長,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此外公司提到,前期基數較低也是業績增幅較大的原因之一。
翻閱通用股份近十年財報,公司業績呈現明顯的下滑態勢,從2013年的盈利巔峰2.2億元滑落至2020年的0.91億元,到了2021年、2022年凈利潤僅為1161萬元和1696萬元。若以預告凈利潤上限來看,2023年盈利能力水平將創下歷史新高。
學大教育(000526.SZ)預計2023年凈利潤1.3億元~1.65億元,同比增長約11~14倍。公司表示,報告期內隨著經營環境逐步改善,公司個性化教育業務市場需求提升,推動經營業績穩定增長;同時,公司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康融合等業務,提升公司持續盈利能力。這是學大教育上市30年來的業績巔峰,此前公司最高盈利不超過4400萬元。
福田汽車(600166.SH)預計2023年實現凈利潤約為9.1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8.45億元,同比增長約13倍;預計扣非凈利潤約為2.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解釋了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其一是主營業務的影響,2023年公司銷量增長了37.14%,新能源銷量實現了翻番增長,海外出口也創歷史新高。其次,非經常性損益相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2.92億元左右,主要為非流動資產的處置。
福田汽車此份業績確實不俗,超9億元的凈利潤是近十年最高。在2023年之前的6個年度,福田汽車凈利潤始終在2億元以下徘徊,其中2018年、2021年更是發生巨虧25.75億元、50.61億元。而自2014年以來,福田汽車扣非凈利潤陷入連年虧損狀態已長達9年之久,過去9年合計虧損超150億元。
益于民航業整體復蘇,廈門空港(600897.SH)預計2023年凈利潤3.21億元~3.85億元,同比增加約10~13倍。這是公司自2020年以來凈利潤首次突破3億元。2023年,公司三大生產指標同比增長顯著,共完成飛機運輸起降17.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2410.4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1.44萬噸,同比增長81.93%、138.05%、19.95%,公司收入大幅增長,經營業績改善明顯。
ST八菱(002592.SZ)預計2023年凈利潤1億元~1.5億元,同比增長約6~10倍。與上年同期相比,凈利潤增長幅度較大,主要是報告期的非經常性損益較高。公司預計2023年非經常性損益約在7600萬元至1.15億元之間,主要是出售子公司北京弘潤天源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5%的股權確認的投資收益,以及處置該股權產生的可抵扣虧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除此之外,攤銷的員工持股計劃股份支付費用比上年同期少,也導致扣非凈利潤增長。
不過,根據業績預告,ST八菱扣非后凈利潤2400萬元~3600萬元,也達到近6年最高水平。2018年-2021年,公司扣非后凈利潤連續四年合計虧損約11.9億元,2022年才艱難扭虧至盈利184萬元。
此外,上周還有190家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有14家公司虧損超10億元,其中,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最低虧損金額超20億元,分別為南方航空、迪馬股份(600565.SH)、中鋁國際(601068.SH)、動力新科(600841.SH)、賽力斯(601127.SH)、光大嘉寶(600622.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