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起,全國實行全面兩孩政策。然而,許多家庭對是否生二孩顧慮重重。
2016年12月22日,全國婦聯聯合北京師范大學發布了《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有53.3%的一孩家庭沒有生育二孩的意愿。調查發現,教育、醫療、衛生、生活環境等這四項公共服務資源狀況,是影響生育二孩決策的重要因素。其中,83.7%的父母認為孩子的入園、入學、升學情況,成為最重要的因素。
可見,要實現全面二孩政策的預期目標,僅僅調整生育政策遠遠不夠,還需要完善相關公共服務政策。
今年上海兩會,上海市婦聯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徐楓遞交了《關于在“全面兩孩”政策背景下建立公共托育服務體系的建議》的議案。她指出,從上海的情況來看,本市家庭對幼兒托管服務的需求顯著、缺口很大。
據2015年上海市婦兒工委調查,67.5%的上海市戶籍0-3歲兒童家庭有入托需求。
2016年11月,上海市婦聯開展了一項針對上海市戶籍0—3歲嬰幼兒托管需求的微信調查,共回收問卷7422份,顯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嬰幼兒托管服務,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點放在小區內。
據初步匡算,上海市有托管服務需求的2-3歲本市戶籍幼兒約10萬,但目前全市僅有集體辦和企事業單位辦的獨立法人托兒所39個。截至2015年12月底,上海市托育機構(含幼兒園托班)招收的幼兒不到2萬名。
托育機構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徐楓指出,上海市現有的托育機構的建設標準,僅能參照2005年版《上海市普通幼兒園建設標準》和2006年《上海市民辦早期教養服務機構管理規定》,準入門檻過高,不符合實際,致使托育機構發展面臨困境,也制約了市場、企業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
目前,由上海市婦聯牽頭,市教委、市衛計委、市民政局共同參與的“新建20個社區幼兒托管點”已納入2017年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但這僅僅邁出了建立公共托育服務體系的第一步。
由此,她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托育服務發展規劃。開展完善托育服務體系的調研,明確政府在保障公共托育服務需求方面的主導作用,發揮市場在托育服務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家庭照料的基礎性作用,著力構建以家庭照料為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政府資源托底的托育服務體系。盡快制定適合于上海城市發展和人口布局的托育服務發展規劃,明確本市托育服務設施布局的總體目標、規劃總量、空間布局。
同時,她建議在市級層面,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共同推動0-3歲公共托育法規政策與標準的制定,逐步完善支持托育服務業發展的建設標準、管理規定、稅費政策、政府購買服務的財政補貼政策、加快保育員隊伍發展的政策等,鼓勵、吸納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探索機構辦托、企業辦托、家庭辦托等多元模式,建立覆蓋人群廣、服務層次豐富、供給渠道多樣的托育服務體系。
鑒于社區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平臺,是貼近百姓需求、集合社會資源、就近就便為居民提供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徐楓認為,在當前托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而社會呼聲又十分強烈的情況下,依托現有的社區資源,為百姓提供就近、就便、小型化的幼兒托管服務,不僅有助于解決幼兒家庭的燃眉之急,也是完善托育服務體系的重要實踐。
因此,她建議,下一步以2017年市政府實事項目為突破口,通過公建民營的方式,以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專業社會組織為上海市幼兒提供看護服務,推動政策、制度、規范的創新,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上海實際和家庭需求的托育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