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宏觀
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三發布數據稱,截至1月末,央行外匯儲備32193.2億美元,較去年12月下降186.6億美元;黃金儲備7219萬盎司,環比增長32萬盎司,連續15個月增加。
外匯儲備下降主要是受匯率折算因素影響。1月,美元指數上漲2.1%,創了2015年以來同期最佳表現。今年以來,美聯儲降息預期連續遭到打壓,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元的上漲。主要貨幣中,1月,歐元對美元下跌約2%,美元對日元大漲4.2%,美元對人民幣漲1.2%,英鎊對美元跌0.4%。
外匯管理局在新聞稿中指出,2024年1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雖然外儲規模有所下降,但黃金儲備連續15個月增加,體現了央行優化和多元化官方儲備資產的用心。世界黃金協會近期發布報告稱,2023年,全球央行凈購金量(購入量減去賣出量)約1037噸,僅次于歷史最高的2022年(約1082噸)。其中,中國央行凈購金量為225噸,居各國之首,超過全球央行總新增數量的20%。
中國在增持黃金的同時,在不斷減持美國國債。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中國約持有782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比上年同期減少約10%,比2011年7月最高點13149億美元下降40.5%。
分析人士指出,從長遠來看,加大黃金儲備,有利于提升官方儲備的穩定性,增強外圍風險抵御能力。另一方面,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黃金儲備總量和占儲備資產比例均偏低,未來央行繼續增持黃金是大概率事件。
截至2023年底,我國黃金儲備約2037噸,折合美元,占儲備資產規模約4.3%。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美國黃金儲備達8133.5噸,德國黃金儲備為3352.6噸,占儲備資產比重均超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