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風暴已起,如何越過“萬重山”到達彼岸?| 光伏大戰⑤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風暴已起,如何越過“萬重山”到達彼岸?| 光伏大戰⑤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大、投資重、影響廣,涉及金融、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如能盡早幫助產業恢復秩序,不僅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且也有利于減少經濟影響。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文 | 田雪瑩 郭梓頔 王進

“寒冬已來”是當前業內外人士對光伏產業的共同感知。

暴跌的產品價格和股市,高企的庫存和負債,拉扯追光者的心不斷下墜。減產停產,破產裁員,雖然早有預料,但當這場由產能嚴重過剩引致的風暴真正來臨時,還是讓許多光伏人不禁痛喊出聲:寒冬還得多久,光伏之春何時再回?

一、凜冬不期而至?

正如我們在《光伏大戰④:風暴將起,企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中作出的預判,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震蕩。

行業過度競爭,產業鏈價格全線下跌,甚至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線。光伏組件中標價格自2023年以來大幅下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圖1:組件中標綜合信息價格走勢(元/W)
資料來源:能源局,東吳證券

低價競爭下,光伏企業盈利空間大幅壓縮,光伏產業鏈利潤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圖2: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單位毛利情況(元/w)
來源:Solarzoom,國開證券

增量不增收,增量反減利,也對資本市場產生負面效應,悲觀預期帶動光伏股價持續下探觸底,巨額市值蒸發。據黑鷹光伏統計,截至1月初,相較巔峰市值,光伏企業總市值蒸發超3萬億元,大部分企業市值剩下高峰時的1/3、甚至1/4。

為防范行業風險擴大,政策端及時干預。10月份,證監會階段性收緊光伏相關行業再融資與IPO;11月,工信部對光伏行業進行約談。在市場與政策的“雙重鎮定”下,資本“逐光熱”迅速降溫。光伏產業融資與擴產節奏放緩,諸多項目延期或選擇終止,其中不乏頭部企業的身影。

企業淘汰賽開始,頭部企業憑借成本、品牌、市場等優勢尚能一戰,而盈收脆弱的三四線企業則難以久抗。

寒意裹挾,光伏同仁堅定的“追光信仰”也開始動搖。一面是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前景依舊明朗,另一面是行業競爭瘋狂,盈利空間逐漸消失。光伏產業還需經過“幾重山”,才能到達彼岸,成為主體能源?

二、彼岸還有多遠?

彼岸不遠,景色宜人,就像海市蜃樓,抬首可見。

中國3060目標已定,全球碳中和時點設在2050年。2023年全球氣候峰會COP28,比較一致倡議將傳統能源逐步取代。未來光伏將擔當重任,肩負主力能源之責。

未來,全球究竟需要多少光伏?

我們將全球劃分為發達國家體、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分別進行測算。

(一)發達國家體需求

我們假設:

到2060年發達國家體整體人口基數基本穩定;

發達國家體經濟增長已經或正在表現為與能源脫鉤,也就是說,假設到2060年,發達國家體電力需求并不增長,與當前人均用電量基本一致。平均而言,發達國家體人均用電6000千瓦時/年;

按照全球碳中和要求,假設發達國家體電力總量不增,結構調整,光伏發電比例占50%;

考慮到光伏發電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并定期進行替代更新,我們將更新周期設定為25年;

假設光伏新增裝機以均勻速度增長。

根據以上假設,以極簡模型,我們推導出2024-2060年發達國家體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如下圖所示:

圖3:發達國家體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二)中國光伏需求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當前絕大部分制造業還屬于中低端,用能居高難下。為此,中國經濟增長與用能需求長期內仍呈現正相關關系,遠期或有希望脫鉤。

隨著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電能替代加快,中國用電量也將進一步增長。在預測用電需求量時,通過綜合考慮包括經濟增速、人口基數、產業結構調整、電能替代持續等影響因素,

我們假設:

1、到2060年中國人口基數基本穩定;

2、到2060年碳中和時,中國用電量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3%;

3、考慮到光伏發電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并定期進行替代更新,我們將更新周期設定為25年;

4、假設光伏新增裝機以均勻速度增長。

通過對現有各電力來源的潛力和作用進行分析,以2019年作為基數,我們推測到2060年:

1、化石能源發電占比低于10%,然氣發電量較2019年增長4倍

傳統能源中,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性與高碳排性,未來煤電將退出主體電源地位,通過清潔低碳與靈活性改造,逐步向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燃氣雖然比煤炭清潔,但本質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且中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高,即使然氣未來有顯著降價空間,在能源體系中主要發揮支撐能源轉型的過渡作用。

2、核電較2019年增長2倍

核電雖然低碳清潔,但投資成本高,建設周期長,民眾認同度復雜,大規模快速發展可行性不大。與煤電類似,核電在能源體系中可發揮兜底能源的作用。

3、水電極限開發

水電清潔低碳,技術成熟度最高。目前中國水電已探明可開發裝機容量約為6.87億千瓦,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水電累計裝機容量達4.21億千瓦,剩余可開發容量不足10%,發展空間有限。

4、風力較2019年增長10倍

新能源百花齊放,但就技術成熟度與發電經濟性來說,風電與光電遙遙領先,未來將成為中國電源結構中的主體電源。而風電,尤其是深遠海風電成本遠高于光伏,未來增長速度應當慢于光伏。

表2:2060年中國電力裝機規模估測

測算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4:中國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三)其他發展中國家

我們假設:

1、到2060年其他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也基本穩定;

2、其他發展中國家將持續發展經濟并提高生活水平,到2060年,發展中國家人均用電將達3000千瓦時/年;

3、按照全球碳中和要求,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發電占總電力需求的50%;

4、考慮到光伏發電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并定期進行替代更新,我們將更新周期設定為25年;

5、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新增裝機以均勻速度增長。

根據以上假設,我們推導出2024-2060年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如下圖所示:

圖5: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四)全球發展潛力

我們將發達國家體、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分別進行預測,再進行加總,推算得出2024-2060年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如下圖表所示:

圖6:全球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三、寒冬更待何時?

在對全球光伏需求潛力進行預測后,通過產能對比發現,當前中國光伏全產業鏈存在嚴重過剩,過剩或產能閑置已經超過2/3,接近3/4,產能布局增速遠遠超過實際需求增速,現有產能足以滿足2060年預測的新增裝機需求。

 

圖7:光伏主產業鏈環節名義產能
來源:CPIA、PV infolink、SMM、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一)短期來看,平均價格低于平均成本的過度競爭將延續多久?

即使短期內光伏產業收緊擴產節奏,新產能進入速度有所下降,但是行業總產能,或是行業內的企業擴產,或是跨界資本進入,依然在擴張過程中。

同時,就已經形成的產能而言,一方面,依賴母體公司的經濟實力,落后產能退出會拉長時間;另一方面,只要母體公司能堅持,較先進的產能不到最后一刻也不會關停并轉。

預計未來2-3年內,光伏產業將處于過度競爭中,產業鏈平均價格將持續低于平均成本,一半以上的企業或產能將處于虧損狀態,即使部分企業的資本尚能支撐,但是,一半以上的企業或產能將被淘汰出局。

(二)此次風暴,是否會有行業大型特大型企業退出江湖?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未來2-3年內,光伏行業是否會有大型特大型企業退出,或從一流企業退步到二三流企業?

回顧光伏行業經歷過的幾次風暴(見《光伏大戰④:風暴將起,企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歷次都有大型特大型的龍頭企業崩盤,甚至集體崩盤。

有人預測,此次風暴的結果是,大型特大型企業集體走強,成為中流砥柱,而大批中小企業和跨界企業成為犧牲品,最后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類似白色家電行業,終將剩下為數不多的龍頭企業,形成寡頭壟斷架勢,成為全球主要制造商。

事實上,此次情況可能比較復雜。少數龍頭企業或退步,一些大型企業或許會淘汰出局,大批中小企業不得不退場,一些跨界而來的企業,攜資本和資源優勢,集聚行業專才,利用全新技術和裝備,也會趁勢而起,未來或將成為行業的中堅。

(三)長期來看,是否有中小企業或跨界企業逆流而上?

縱觀全球歷次經濟危機,包括此次光伏行業風暴,大多數由供給過剩導致。危機的結果就是淘汰落后產能和問題企業,而處于龍頭的問題企業首當其沖。

行業危機一般經過類似的周期,即產能急劇擴張、嚴重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及問題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新技術興起及應用,行業再次恢復。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光伏行業乃至新能源行業是否將有革命性技術出現并廣泛應用,帶領新能源行業上一個新臺階,進入一個新階段?如果沒有革命性技術,現有冉冉上升的Topcon、HJT、BC等技術也會帶領行業回歸并增長,但需要更長時間回到正常態。

這次風暴,并不是行業需求見頂,而是擴張速度過快導致的供需嚴重錯配。當前的產能水平已經基本滿足未來幾十年的裝機需求,但未來尚未來,未來還久遠。產業前景雖然明朗,但產能發展空間幾乎已經到頂。

由于入局者甚多,擴張速度過快,光伏產業僅靠資本加碼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然過去,接下來是技術引領,資源為王的時代(見《光伏大戰:“擁硅為王”過后,誰將是行業未來“新王”?》。

四、如何越過“萬重山”?

理論上看,光伏產業的天花板由全球能源轉型產生的巨量需求決定的,然而能源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實際上,究竟有多大比例的潛在需求能夠轉化為中國光伏產業的有效需求,受許多因素影響。而正是這些因素的疊加和阻礙,決定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將要越過“萬重山”。

(一)海外需求能否維持堅挺?

全球能源轉型下的出口驅動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史上,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一直是我國光伏出口的主戰場,也曾經歷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尷尬。

海外光伏裝機整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帶動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量增長。據中國光伏產業協會統計,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高達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其中,歐洲是中國光伏出口第一大市場,2022年占比54.8%;亞洲市場位居地二,占比23.6%。

圖8:中國光伏組件出口情況
來源:PV infolink,甬興證券研究所

近年來,在中美脫鉤的大背景下,出于產業競爭、供應鏈安全及刺激經濟增長等因素考慮,美歐國家積極推動新能源供應鏈本土化發展。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下,印度、越南等國也不甘落后,乘機加碼光伏制造業。這些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光伏海外市場是否將失守?

在低成本綠色轉型與國家產業博弈選擇中,美歐國家還是選擇產業博弈為先。未來,美歐牽頭的針對中國光伏、風電、儲能、電動車等的各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還會越來越多,并可能被全球效仿。雖然為穩固海外市場份額,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在海外投資建廠,但其遭遇的問題及負面效應不可小覷。

海外市場錯綜復雜,變化難測,風險重重,構成了一重重難以越過的山。

 

圖9:國內光伏主要產品出口金額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CPIA、招商銀行研究院

(二)消納難題能否真正解決?

由于風光出力的隨機、波動與間歇性,風光資源與負荷在地理與時間上的錯配,并網消納成為了新能源上位的“卡脖子”難題。

隨著光伏裝機逐年攀升,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裝機的迅速增長,全國并網消納的壓力也陡然增加。近期,湖北、遼寧及河南多省市因電網承載力趨近飽和而紛紛叫停光伏項目。

分布式光伏并網消納難題待解,集中式大基地的光伏項目或風光項目面臨更大的挑戰,就地消化遭遇負荷不足,特高壓遠距離輸送面臨通道容量不足、配套成本太高、輸送風險較大等問題。

為解決并網消納這一難題,各地實行強制性或鼓勵配儲,并推動虛擬電廠示范等辦法,但這只是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管前不顧后,徒增新能源并網消納成本。

如今,中國風光發電占比才僅僅15%,并網消納就存在嚴重堵塞,勢必制約下游巨量需求釋放,因此,電網承載的最大容量成了光伏產業發展的天花板,也是光伏產業最難以越過的重重大山 (見《電力大戰新能突飛猛進,未來天空無限?》及《電力大戰:新能發展瓶頸,如何有效突破?》)。

(三)巨額投資能否確保回報?

下游電站持續增長的投資是光伏產業穩定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投資積極,則光伏產業興;投資萎靡,則光伏產業衰。

為實現未來光伏年度新增裝機的需求,究竟需要多大規模的投資資金?

為方便測算,我們簡單假定,未來至2060年,全球各國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綜合平均成本為3元人民幣/W。

圖10:光伏裝機年度投資需求規模預估

簡單估計,到2060年,為滿足中國光伏裝機需求,累計共需約48萬億元的投資,全球則需約85萬億元投資,體量巨大。

當然,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其他投資也會不同比例地增加,如風電、水電、儲能、核電、生物質發電、氫能、電網、智慧能源等,全球巨額資本將涌入相關各行各業。

資本是追求回報率和安全性的。光伏電站投資者,無論國有還是民營,都需要自有資本回報率有最低保障。自光伏平價上網后,一是并網消納實際小時數成為變量,棄光棄風現象將常態化;二是上網電價成為變量,負電價、零點價及低電價時間上升;三是額外成本也是極為不確定的變量,如強制配儲、產業配套、各類租金、各種稅費、政策調整等。

這些變量給光伏電站投資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為此,全國各地一些光伏電站備案項目已經陸續取消;或多或少正在建設中的項目,一旦建成投產就可能面臨虧損;已經運營中的少數項目,也因各種原因,處于虧損風險中,這些負面影響將嚴重挫傷光伏電站未來投資的積極性。

考慮資本的逐利性,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制約光伏電站投資盈利性的體制機制問題,資本將難以流入。此起彼伏的各種負面變量,也是光伏產業發展道路上一重重必須消除的障礙之山。

(四)電力安全能否有所保障?

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越來越高,電力能源安全的風險則隨之陡增。

同時,氣候異常變化的頻率越來越大,異常停風、無光、缺水、冰凌、地震、臺風等無規律地出現,導致風電、光伏、水電發電量陡降,自然災害極易摧毀發電設施。靠天發電經常遇到天公不作美,極端情況下,電力能源安全難以保障(見《能源安全大戰:全球危機蔓延,安全壓力巨大》)。

可以依靠儲能來解決電力能源安全問題嗎?

當前,小規模的跨時儲能有解,但大規模的、跨天、跨周、跨月、跨季的儲能還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更沒有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只能簡單粗暴地解決,即拉閘限電、或有序供電。

如果不能解決高比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極端情況下的電力能源安全問題,新能源發展的必要性就受到廣泛質疑,光伏產業必然受到阻礙,這也是光伏產業未來大規模發展難以越過的重重疊疊的大山。

我們一直簡單假定,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光伏新增裝機逐年平均穩定增長。事實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各種負面因素疊加,平均穩定增長只是一廂情愿,或快或慢、或飛或停,將是常態。

增長的快慢將導致行業波動、風暴甚至危機。

歷次光伏行業風暴或危機,問題龍頭企業率先崩盤,一半以上企業破產倒閉,大筆投資“石沉大海”。此次風暴如果不加干預,最終也能通過市場機制回歸供求的相對平衡,但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大、投資重、影響廣,涉及金融、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如能盡早幫助產業恢復秩序,不僅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有利于減少經濟影響。

如何抑制地方政府與有關資本的新能源沖動和投資沖動?國家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可作為的空間極其有限,金融部門倒可以分類施策。

大量重復性投資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造成金融風險的積聚。金融監管部門分類施策,支持創新技術和創新企業,鼓勵兼并收購,整合行業產能,而不是簡單的、外延式擴大投資和規模。

深化能源和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可以幫助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繞過一道道的崇山峻嶺。如何改革,既鼓勵大規模高比例的新能源消納,又保障電力能源體系安全,同時讓電站投資人有利可圖,需要參考國際上先進的經驗、模式和體制(見《電力大戰?:新型電力系統,尋求更優模式?》,不能回避真問題,更不能隔靴搔癢抓改革。

光伏產業彼岸可見,異常美好。

歷經數次暴風驟雨,前面還有“萬重山”,如果能夠越過,前途大好;如果過不去,光伏產業未來和碳中和目標將是一個海市蜃樓。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供職于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該機構專注于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及氣候變化等相關領域的深度研究、評估和咨詢。)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風暴已起,如何越過“萬重山”到達彼岸?| 光伏大戰⑤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大、投資重、影響廣,涉及金融、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如能盡早幫助產業恢復秩序,不僅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且也有利于減少經濟影響。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文 | 田雪瑩 郭梓頔 王進

“寒冬已來”是當前業內外人士對光伏產業的共同感知。

暴跌的產品價格和股市,高企的庫存和負債,拉扯追光者的心不斷下墜。減產停產,破產裁員,雖然早有預料,但當這場由產能嚴重過剩引致的風暴真正來臨時,還是讓許多光伏人不禁痛喊出聲:寒冬還得多久,光伏之春何時再回?

一、凜冬不期而至?

正如我們在《光伏大戰④:風暴將起,企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中作出的預判,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震蕩。

行業過度競爭,產業鏈價格全線下跌,甚至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線。光伏組件中標價格自2023年以來大幅下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圖1:組件中標綜合信息價格走勢(元/W)
資料來源:能源局,東吳證券

低價競爭下,光伏企業盈利空間大幅壓縮,光伏產業鏈利潤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圖2: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單位毛利情況(元/w)
來源:Solarzoom,國開證券

增量不增收,增量反減利,也對資本市場產生負面效應,悲觀預期帶動光伏股價持續下探觸底,巨額市值蒸發。據黑鷹光伏統計,截至1月初,相較巔峰市值,光伏企業總市值蒸發超3萬億元,大部分企業市值剩下高峰時的1/3、甚至1/4。

為防范行業風險擴大,政策端及時干預。10月份,證監會階段性收緊光伏相關行業再融資與IPO;11月,工信部對光伏行業進行約談。在市場與政策的“雙重鎮定”下,資本“逐光熱”迅速降溫。光伏產業融資與擴產節奏放緩,諸多項目延期或選擇終止,其中不乏頭部企業的身影。

企業淘汰賽開始,頭部企業憑借成本、品牌、市場等優勢尚能一戰,而盈收脆弱的三四線企業則難以久抗。

寒意裹挾,光伏同仁堅定的“追光信仰”也開始動搖。一面是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前景依舊明朗,另一面是行業競爭瘋狂,盈利空間逐漸消失。光伏產業還需經過“幾重山”,才能到達彼岸,成為主體能源?

二、彼岸還有多遠?

彼岸不遠,景色宜人,就像海市蜃樓,抬首可見。

中國3060目標已定,全球碳中和時點設在2050年。2023年全球氣候峰會COP28,比較一致倡議將傳統能源逐步取代。未來光伏將擔當重任,肩負主力能源之責。

未來,全球究竟需要多少光伏?

我們將全球劃分為發達國家體、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分別進行測算。

(一)發達國家體需求

我們假設:

到2060年發達國家體整體人口基數基本穩定;

發達國家體經濟增長已經或正在表現為與能源脫鉤,也就是說,假設到2060年,發達國家體電力需求并不增長,與當前人均用電量基本一致。平均而言,發達國家體人均用電6000千瓦時/年;

按照全球碳中和要求,假設發達國家體電力總量不增,結構調整,光伏發電比例占50%;

考慮到光伏發電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并定期進行替代更新,我們將更新周期設定為25年;

假設光伏新增裝機以均勻速度增長。

根據以上假設,以極簡模型,我們推導出2024-2060年發達國家體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如下圖所示:

圖3:發達國家體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二)中國光伏需求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當前絕大部分制造業還屬于中低端,用能居高難下。為此,中國經濟增長與用能需求長期內仍呈現正相關關系,遠期或有希望脫鉤。

隨著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電能替代加快,中國用電量也將進一步增長。在預測用電需求量時,通過綜合考慮包括經濟增速、人口基數、產業結構調整、電能替代持續等影響因素,

我們假設:

1、到2060年中國人口基數基本穩定;

2、到2060年碳中和時,中國用電量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3%;

3、考慮到光伏發電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并定期進行替代更新,我們將更新周期設定為25年;

4、假設光伏新增裝機以均勻速度增長。

通過對現有各電力來源的潛力和作用進行分析,以2019年作為基數,我們推測到2060年:

1、化石能源發電占比低于10%,然氣發電量較2019年增長4倍

傳統能源中,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性與高碳排性,未來煤電將退出主體電源地位,通過清潔低碳與靈活性改造,逐步向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燃氣雖然比煤炭清潔,但本質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且中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高,即使然氣未來有顯著降價空間,在能源體系中主要發揮支撐能源轉型的過渡作用。

2、核電較2019年增長2倍

核電雖然低碳清潔,但投資成本高,建設周期長,民眾認同度復雜,大規模快速發展可行性不大。與煤電類似,核電在能源體系中可發揮兜底能源的作用。

3、水電極限開發

水電清潔低碳,技術成熟度最高。目前中國水電已探明可開發裝機容量約為6.87億千瓦,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水電累計裝機容量達4.21億千瓦,剩余可開發容量不足10%,發展空間有限。

4、風力較2019年增長10倍

新能源百花齊放,但就技術成熟度與發電經濟性來說,風電與光電遙遙領先,未來將成為中國電源結構中的主體電源。而風電,尤其是深遠海風電成本遠高于光伏,未來增長速度應當慢于光伏。

表2:2060年中國電力裝機規模估測

測算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4:中國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三)其他發展中國家

我們假設:

1、到2060年其他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也基本穩定;

2、其他發展中國家將持續發展經濟并提高生活水平,到2060年,發展中國家人均用電將達3000千瓦時/年;

3、按照全球碳中和要求,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發電占總電力需求的50%;

4、考慮到光伏發電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并定期進行替代更新,我們將更新周期設定為25年;

5、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新增裝機以均勻速度增長。

根據以上假設,我們推導出2024-2060年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如下圖所示:

圖5:其他發展中國家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四)全球發展潛力

我們將發達國家體、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分別進行預測,再進行加總,推算得出2024-2060年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如下圖表所示:

圖6:全球光伏未來年度新增裝機預測

三、寒冬更待何時?

在對全球光伏需求潛力進行預測后,通過產能對比發現,當前中國光伏全產業鏈存在嚴重過剩,過剩或產能閑置已經超過2/3,接近3/4,產能布局增速遠遠超過實際需求增速,現有產能足以滿足2060年預測的新增裝機需求。

 

圖7:光伏主產業鏈環節名義產能
來源:CPIA、PV infolink、SMM、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一)短期來看,平均價格低于平均成本的過度競爭將延續多久?

即使短期內光伏產業收緊擴產節奏,新產能進入速度有所下降,但是行業總產能,或是行業內的企業擴產,或是跨界資本進入,依然在擴張過程中。

同時,就已經形成的產能而言,一方面,依賴母體公司的經濟實力,落后產能退出會拉長時間;另一方面,只要母體公司能堅持,較先進的產能不到最后一刻也不會關停并轉。

預計未來2-3年內,光伏產業將處于過度競爭中,產業鏈平均價格將持續低于平均成本,一半以上的企業或產能將處于虧損狀態,即使部分企業的資本尚能支撐,但是,一半以上的企業或產能將被淘汰出局。

(二)此次風暴,是否會有行業大型特大型企業退出江湖?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未來2-3年內,光伏行業是否會有大型特大型企業退出,或從一流企業退步到二三流企業?

回顧光伏行業經歷過的幾次風暴(見《光伏大戰④:風暴將起,企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歷次都有大型特大型的龍頭企業崩盤,甚至集體崩盤。

有人預測,此次風暴的結果是,大型特大型企業集體走強,成為中流砥柱,而大批中小企業和跨界企業成為犧牲品,最后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類似白色家電行業,終將剩下為數不多的龍頭企業,形成寡頭壟斷架勢,成為全球主要制造商。

事實上,此次情況可能比較復雜。少數龍頭企業或退步,一些大型企業或許會淘汰出局,大批中小企業不得不退場,一些跨界而來的企業,攜資本和資源優勢,集聚行業專才,利用全新技術和裝備,也會趁勢而起,未來或將成為行業的中堅。

(三)長期來看,是否有中小企業或跨界企業逆流而上?

縱觀全球歷次經濟危機,包括此次光伏行業風暴,大多數由供給過剩導致。危機的結果就是淘汰落后產能和問題企業,而處于龍頭的問題企業首當其沖。

行業危機一般經過類似的周期,即產能急劇擴張、嚴重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及問題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新技術興起及應用,行業再次恢復。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光伏行業乃至新能源行業是否將有革命性技術出現并廣泛應用,帶領新能源行業上一個新臺階,進入一個新階段?如果沒有革命性技術,現有冉冉上升的Topcon、HJT、BC等技術也會帶領行業回歸并增長,但需要更長時間回到正常態。

這次風暴,并不是行業需求見頂,而是擴張速度過快導致的供需嚴重錯配。當前的產能水平已經基本滿足未來幾十年的裝機需求,但未來尚未來,未來還久遠。產業前景雖然明朗,但產能發展空間幾乎已經到頂。

由于入局者甚多,擴張速度過快,光伏產業僅靠資本加碼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然過去,接下來是技術引領,資源為王的時代(見《光伏大戰:“擁硅為王”過后,誰將是行業未來“新王”?》。

四、如何越過“萬重山”?

理論上看,光伏產業的天花板由全球能源轉型產生的巨量需求決定的,然而能源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實際上,究竟有多大比例的潛在需求能夠轉化為中國光伏產業的有效需求,受許多因素影響。而正是這些因素的疊加和阻礙,決定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將要越過“萬重山”。

(一)海外需求能否維持堅挺?

全球能源轉型下的出口驅動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史上,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一直是我國光伏出口的主戰場,也曾經歷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尷尬。

海外光伏裝機整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帶動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量增長。據中國光伏產業協會統計,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高達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其中,歐洲是中國光伏出口第一大市場,2022年占比54.8%;亞洲市場位居地二,占比23.6%。

圖8:中國光伏組件出口情況
來源:PV infolink,甬興證券研究所

近年來,在中美脫鉤的大背景下,出于產業競爭、供應鏈安全及刺激經濟增長等因素考慮,美歐國家積極推動新能源供應鏈本土化發展。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下,印度、越南等國也不甘落后,乘機加碼光伏制造業。這些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光伏海外市場是否將失守?

在低成本綠色轉型與國家產業博弈選擇中,美歐國家還是選擇產業博弈為先。未來,美歐牽頭的針對中國光伏、風電、儲能、電動車等的各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還會越來越多,并可能被全球效仿。雖然為穩固海外市場份額,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在海外投資建廠,但其遭遇的問題及負面效應不可小覷。

海外市場錯綜復雜,變化難測,風險重重,構成了一重重難以越過的山。

 

圖9:國內光伏主要產品出口金額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CPIA、招商銀行研究院

(二)消納難題能否真正解決?

由于風光出力的隨機、波動與間歇性,風光資源與負荷在地理與時間上的錯配,并網消納成為了新能源上位的“卡脖子”難題。

隨著光伏裝機逐年攀升,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裝機的迅速增長,全國并網消納的壓力也陡然增加。近期,湖北、遼寧及河南多省市因電網承載力趨近飽和而紛紛叫停光伏項目。

分布式光伏并網消納難題待解,集中式大基地的光伏項目或風光項目面臨更大的挑戰,就地消化遭遇負荷不足,特高壓遠距離輸送面臨通道容量不足、配套成本太高、輸送風險較大等問題。

為解決并網消納這一難題,各地實行強制性或鼓勵配儲,并推動虛擬電廠示范等辦法,但這只是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管前不顧后,徒增新能源并網消納成本。

如今,中國風光發電占比才僅僅15%,并網消納就存在嚴重堵塞,勢必制約下游巨量需求釋放,因此,電網承載的最大容量成了光伏產業發展的天花板,也是光伏產業最難以越過的重重大山 (見《電力大戰新能突飛猛進,未來天空無限?》及《電力大戰:新能發展瓶頸,如何有效突破?》)。

(三)巨額投資能否確保回報?

下游電站持續增長的投資是光伏產業穩定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投資積極,則光伏產業興;投資萎靡,則光伏產業衰。

為實現未來光伏年度新增裝機的需求,究竟需要多大規模的投資資金?

為方便測算,我們簡單假定,未來至2060年,全球各國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綜合平均成本為3元人民幣/W。

圖10:光伏裝機年度投資需求規模預估

簡單估計,到2060年,為滿足中國光伏裝機需求,累計共需約48萬億元的投資,全球則需約85萬億元投資,體量巨大。

當然,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其他投資也會不同比例地增加,如風電、水電、儲能、核電、生物質發電、氫能、電網、智慧能源等,全球巨額資本將涌入相關各行各業。

資本是追求回報率和安全性的。光伏電站投資者,無論國有還是民營,都需要自有資本回報率有最低保障。自光伏平價上網后,一是并網消納實際小時數成為變量,棄光棄風現象將常態化;二是上網電價成為變量,負電價、零點價及低電價時間上升;三是額外成本也是極為不確定的變量,如強制配儲、產業配套、各類租金、各種稅費、政策調整等。

這些變量給光伏電站投資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為此,全國各地一些光伏電站備案項目已經陸續取消;或多或少正在建設中的項目,一旦建成投產就可能面臨虧損;已經運營中的少數項目,也因各種原因,處于虧損風險中,這些負面影響將嚴重挫傷光伏電站未來投資的積極性。

考慮資本的逐利性,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制約光伏電站投資盈利性的體制機制問題,資本將難以流入。此起彼伏的各種負面變量,也是光伏產業發展道路上一重重必須消除的障礙之山。

(四)電力安全能否有所保障?

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越來越高,電力能源安全的風險則隨之陡增。

同時,氣候異常變化的頻率越來越大,異常停風、無光、缺水、冰凌、地震、臺風等無規律地出現,導致風電、光伏、水電發電量陡降,自然災害極易摧毀發電設施。靠天發電經常遇到天公不作美,極端情況下,電力能源安全難以保障(見《能源安全大戰:全球危機蔓延,安全壓力巨大》)。

可以依靠儲能來解決電力能源安全問題嗎?

當前,小規模的跨時儲能有解,但大規模的、跨天、跨周、跨月、跨季的儲能還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更沒有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只能簡單粗暴地解決,即拉閘限電、或有序供電。

如果不能解決高比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極端情況下的電力能源安全問題,新能源發展的必要性就受到廣泛質疑,光伏產業必然受到阻礙,這也是光伏產業未來大規模發展難以越過的重重疊疊的大山。

我們一直簡單假定,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光伏新增裝機逐年平均穩定增長。事實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各種負面因素疊加,平均穩定增長只是一廂情愿,或快或慢、或飛或停,將是常態。

增長的快慢將導致行業波動、風暴甚至危機。

歷次光伏行業風暴或危機,問題龍頭企業率先崩盤,一半以上企業破產倒閉,大筆投資“石沉大海”。此次風暴如果不加干預,最終也能通過市場機制回歸供求的相對平衡,但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大、投資重、影響廣,涉及金融、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如能盡早幫助產業恢復秩序,不僅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有利于減少經濟影響。

如何抑制地方政府與有關資本的新能源沖動和投資沖動?國家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可作為的空間極其有限,金融部門倒可以分類施策。

大量重復性投資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造成金融風險的積聚。金融監管部門分類施策,支持創新技術和創新企業,鼓勵兼并收購,整合行業產能,而不是簡單的、外延式擴大投資和規模。

深化能源和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可以幫助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繞過一道道的崇山峻嶺。如何改革,既鼓勵大規模高比例的新能源消納,又保障電力能源體系安全,同時讓電站投資人有利可圖,需要參考國際上先進的經驗、模式和體制(見《電力大戰?:新型電力系統,尋求更優模式?》,不能回避真問題,更不能隔靴搔癢抓改革。

光伏產業彼岸可見,異常美好。

歷經數次暴風驟雨,前面還有“萬重山”,如果能夠越過,前途大好;如果過不去,光伏產業未來和碳中和目標將是一個海市蜃樓。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供職于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該機構專注于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及氣候變化等相關領域的深度研究、評估和咨詢。)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松桃| 泗水县| 开平市| 庄浪县| 芦山县| 正蓝旗| 龙陵县| 景泰县| 积石山| 灵璧县| 虹口区| 兰溪市| 壶关县| 秀山| 内黄县| 南阳市| 肥西县| 姜堰市| 肇源县| 新绛县| 霸州市| 藁城市| 阜新| 白水县| 靖远县| 会东县| 邵阳县| 上饶市| 乌兰察布市| 攀枝花市| 杭州市| 武威市| 会昌县| 新沂市| 囊谦县| 宾阳县| 梅州市| 昌图县| 丹凤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