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火種 一號
編輯|美美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AI PC,可能只是一個營銷噱頭。
隨著AI浪潮席卷全球,深刻改變各行各業,AI與硬件,尤其是消費電子,例如手機還有PC的結合愈發讓人著迷。2023年9月,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硅谷首次提出了AI PC的概念。
英特爾認為,所謂AI PC,就是能玩轉AI功能的PC。AI可通過云與PC的緊密協作,或者在電腦端獨立運行大語言模型,進而從根本上改變、重塑PC的用戶體驗,釋放人們的生產力和創造力。
當AI PC普及時,人們可以更簡單、更便利地使用AI功能,人人都可以通過AI展現自己在繪畫、寫作以及音樂等方面的天賦,也可以通過AI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似乎AI PC無所不能。
在這一概念提出之后,聯想、三星、谷歌以及英偉達等眾多PC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均選擇跟進。一時之間,一些集成了專用NPU組建的“AI處理器”,以及搭載它們的“AI PC”,成為了市場的焦點,AI似乎成為了這些產商的“時尚單品”,發布新產品不跟AI沾點邊都不好意思。
然而,在這場全網熱炒的背后,我們不禁要問:AI PC真的代表了PC行業的未來嗎?還是僅僅是一個營銷噱頭,一個為了刺激銷量而創造的概念?
市場期待“AI PC”這一新概念
如果要說AI PC和普通PC之間有什么區別,那么出廠就搭載了AI相關的軟件和服務,可以實現許多基于本地硬件加速的AI功能,可能是它最為突出的特點。這些AI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I語音對話、AI視頻增強、AI摳圖、AI繪畫還有AI文章總結等等。
在經過疫情紅利期高速增長后,全球PC出貨量自2021年四季度開始連續多個季度下降,并經歷了近兩年的出貨下跌。因此,對于整個PC產業鏈來說,它們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而2023年剛好是AI浪潮席卷的一年,將AI與PC進行結合,也就自然而然。因此,行業對“AI PC”這一概念也就抱有希望,試圖通過AI驅動的功能來吸引消費者眼球,開辟一個新的市場領域。
在“AI PC”這一概念出現后,全球2023年三季度PC出貨量環比增長了10.71%,同比下滑了7.6%,盡管和2022年同期相比仍呈下跌趨勢,但跌幅已經明顯收窄。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AI PC所帶來的諸如AI語音助手、智能圖像處理以及自動化文檔分析等AI驅動的功能,確實足夠新奇有趣。并且隨著AI大模型在各行業的深入,低延遲+隱私保護越來越被重視,因此本地化的大模型似乎是最優解,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AI PC也具備拉動消費需求的潛力。
可以說,市場也在期待“AI PC”這一概念。
AI PC真的比老電腦性能強嗎?
盡管AI PC在功能上看似新穎,但事實上,AI技術在PC上的應用并非新鮮事物。早在AI PC概念提出之前,人們就已經在PC上使用AI技術了。許多軟件早已在利用CPU的特定指令集或GPU的計算能力來執行AI任務。例如,Photoshop中的AI濾鏡、游戲直播軟件中的AI降噪功能,以及AI繪圖程序等。
類似臺式機這樣的老電腦在AI技術的應用上并非一片空白。許多老電腦已經具備了運行AI程序的能力,這得益于它們搭載的CPU和GPU。例如,CPU中的DLBoost指令集、AVX512指令集,以及NVIDIA顯卡的Tensor Core核心和AMD顯卡的GPGPU通用計算能力,都是老電腦在AI領域發揮作用的關鍵技術。
并且從性能的角度來看,老電腦在AI算力方面的表現往往可以超過新推出的AI PC。即使是最新一代的AI PC,其集成的NPU算力也難以和高端顯卡相抗衡。例如,RTX 2060移動版顯卡的AI單元算力已經達到了36.9TOPs,而RTX 4060Ti 16GB版桌面版顯卡的AI算力更是高達353TOPs。這樣的性能差距在處理復雜的AI任務時尤為明顯,老電腦在這些任務上可能表現得更加出色。
而目前的AI PC相比這些老電腦,優勢可能在于其一體化的設計和優化。它們通常預裝了專為AI功能優化的軟件,讓用戶無需額外配置就可以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這種即查即用的便捷性,是老電腦難以比擬的,因此在輕薄型筆記本電腦的領域,AI PC可能在移動辦公和日常使用中更具有優勢。
但是,用戶真的需要在輕薄本上使用AI嗎?
市場定位有些尷尬的AI PC
盡管當下AI PC的概念炒得正熱,但是它顯然還面臨著一些局限性,市場定位有些尷尬。
正如前文所言,AI PC的AI性能雖然在理論上有所提升,但在實際應用中,其性能可能不如預期。由于AI PC的算力和高端獨立顯卡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在處理高負載AI任務時尤為明顯。例如,對于需要大量并行處理能力的應用,如深度學習訓練或復雜的圖像識別,AI PC可能無法提供與專業級硬件相媲美的性能。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AI PC的能效優勢可能在輕薄型筆記本電腦上會相對明顯。但實際上,在更廣泛的PC市場中,這種優勢可能并不能使之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在用戶習慣和市場接受度方面,當下眾多AI用戶群體已經習慣了現有的硬件和軟件環境,在處理AI相關的任務時,許多用戶可能更傾向于選擇性能更強的臺式機或游戲筆記本,這些設備在散熱和性能上有著更好的表現,而AI PC的輕薄設計可能無法很好地滿足AI運算時所需的這些需求。
因此,AI PC的市場定位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它們試圖在傳統PC和專業AI工作站之間找到一席之地,但這種定位可能導致目標用戶群體的分散。對于追求極致性能的專業用戶,AI PC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硬件支持;而對于普通消費者,AI PC的額外成本可能難以被其帶來的便利所抵消。
此外,AI PC的軟件生態也是一個挑戰。雖然預裝了AI應用,但這些應用的實用性、兼容性以及更新頻率都需要時間來驗證。用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的AI功能,并且開發者也需要時間來為這些新硬件優化他們的軟件。
總的來說,當下的AI PC可能還是一個偽概念,因為它并未能利用AI來實現當前臺式機和傳統PC所無法實現的新功能,換言之,當下的AI PC還只是一個被重新包裝的“老電腦”,而并不是什么新事物。
展望未來,AI PC在推動AI技術普及化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們需要在性能、市場定位、軟件生態等方面進行持續的優化和創新,才能真正克服這些局限性,實現其在PC市場中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