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焦 蘇琦
編輯|金玙璠
“濱海灣花園-云霧林-花穹-新加坡摩天輪-魚尾獅公園,以一杯新加坡司令結束今日份的暴走。”大年初一,小海發布上述朋友圈后,立馬收到了一條評論,“你也在?”
隨后他翻閱朋友圈,發現至少有六七個好友都在“新馬泰”過年,甚至在酒吧里,他聽到隔壁桌也說著普通話,“明天去環球影城打卡”。
2024年春節,是這幾年來不少人第一次重啟出境旅行計劃的時機,大家一股腦地涌到了暖風吹拂的“新馬泰”,在碧海藍天、異域風情中享受久違的放松。
此前,新加坡有簽證限制,泰國在2023年下半年受“緬北電詐”事件影響,旅游人數下滑。2024年春節前,新馬泰集體宣布免簽,人們的旅游熱情高漲。
攜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中國游客赴“新馬泰”三國的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超15倍。去哪兒平臺上,春節期間起飛前往新加坡的機票數量同比增長29倍,吉隆坡同比增長20倍,曼谷同比增長16倍。
這也讓出境游從業者們看到了希望,他們熬過旅游行業的低谷,在2023年又迎來行業的陣痛與反復,終于在2024年初提振了信心。
不少從業者認為,隨著新加坡免簽政策落地,“新馬泰”終于“連點成線”,2024年“新馬泰”的旅游市場將會進一步升溫,整個東南亞市場旅游業也將增加更多打通線路的玩法。不過,面對游客量的暴增,各環節的接待能力和業務規劃,還將繼續經受考驗。
今年春節,擠在新馬泰過年
春節期間,剛剛宣布免簽的“新馬泰”成為國人最火爆的旅行目的地。
多位在“新馬泰”過年的游客感受也極其類似,免簽后入境方便、中國游客多、年味足、體驗好。
時隔10年,投資人馬辛再次帶著太太和兩個孩子安排了為期三周的旅程,在馬來西亞過春節,并在16號飛往新加坡。
讓他沒想到的是,蘭卡威的中國游客如此之多,7到8成都是中國人,到處都能聽到普通話說“太美了”“新年好”,坐船時,半條船上都是中國人,餐館里前后桌客人不少都講的是國語和粵語。
性價比和異域風情,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因素之一。馬辛向「定焦」算了一筆賬,蘭卡威跳島4小時4個島,租一條可坐20人的船需要676元;落日巡航4小時包吃喝,大人255元,小孩210元;天空之橋坐纜車看風景,大人145元,小孩112元。“同樣的時間點,這個價格比去三亞更有性價比。”
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占比本來就高,對傳統節日和宗族關系比較重視,過年的氛圍依舊。“很多購物中心都有舞獅表演,街上也張燈結彩、裝飾有燈籠和龍頭,年味濃厚。”馬辛稱。
新加坡商場的舞獅表演和馬來西亞的街邊燈籠
另外,在新加坡,因為天氣炎熱,各類茶飲、咖啡店生意火爆。其中不乏大批中國品牌的店鋪,比如瑞幸咖啡、喜茶、蜜雪冰城、貢茶等。
提前休假的朵朵,在春節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上進行了一番思想斗爭。最初,她和家屬想去日本或澳大利亞,但因為簽證難辦且費用不便宜,最終選擇了泰國和馬累(馬爾代夫)。“直飛馬累要8個小時,去泰國轉一圈,單程只需要4個小時,回程在吉隆坡轉機,三個地方全都免簽,行程特別順暢絲滑。”朵朵稱。
2023年下半年,隨著《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兩部電影熱映,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噶腰子”“緬北電詐”等安全問題的廣泛討論。2023年10月,曼谷暹羅百麗宮購物中心發生的槍擊事件加劇了這份擔憂。
一開始到清邁,朵朵的心態遠不如2018年去的時候那么坦然,可謂“處處提防”,除了走在馬路最里側,還會時刻護住包包。兩天之后,她發現遇到的人都挺有禮貌,才逐漸放松下來,開始享受旅行。
不過,朵朵發現泰國游和之前比有三點變化,一是現在泰國大麻合法化,街上的大麻店特別多,711便利店里都能看到大麻的飲料,要注意辨認;二是中文出現的頻率變高,飯店里有用中文標注的菜單,但基本都是機器翻譯,有些商販還會用中文招呼客人打車吃飯;三是泰國摩托黨變多,車速飛快,噪音很大,尾氣污染也比較嚴重。
泰國不少菜單都有機翻中文,其中一道寫著“醉肉語炒媽媽”
“主動說中文、對中國人越熱情,越不要輕信”,朵朵稱,自己在大皇宮旁邊遇到一個泰國人說“關門了”,家屬一把將她拉開,后來他們刷社交平臺才發現,大皇宮并沒有關閉,有游客曾因此被人帶去鄭王廟游河拍照,不僅要付路費還被強制消費。
今年春節能夠迎來境外游的小復蘇,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6人游創始人兼CEO賈建強稱,免簽政策是第一推動力,其次,東南亞地區性價比較高,尤其是馬來西亞和泰國,是為數不多的旅游費用漲幅較少的目的地。第三,龍年春節假期長,法定8天,再請幾天年假,就能有接近兩周的假期,可以集中釋放旅行需求。
“新馬泰”開頭之后,不少人盼望著更多的國家免簽。“尤其國內旅游城市一到假期非常擁擠,波峰波谷效應明顯,更多國家免簽,就意味著更多的旅行選擇。”馬辛稱。
“單量恢復了,但沒完全恢復”
過去一年,專注東南亞出境游的從業者,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2022年12月底,出境游行業正式重啟,被“壓抑”了3年的需求,率先在東南亞得到釋放。但等到下半年,泰國旅游一度遭受負面傳聞陷入低迷。根據泰國旅游與體育部的統計數據,2023年全年赴泰中國游客數量為351.97萬人次,而在2019年這一數字為1100萬人次。
而“新馬泰”宣布免簽之后,不少出境旅游人感受到了免簽的利好作用,尤其是除夕當天免簽生效的新加坡,拉升了這個此前并不是春節熱門目的地的單量。
橫向比較2019年,機票代理余歡發現,東南亞航線的業務量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12月開始,每天都有25個位置去普吉島。同時,現在“新馬泰”全部免簽后,旅行社的運營空間更大,“新馬泰”聯運產品也賣得更好了,咨詢得較多的是馬來西亞-新加坡這條線。
受春節長假影響,6人游定制旅行春節期間出境游板塊恢復到2019年的90%。賈建強稱,今年春節,“新馬泰”的游客數量均排在出境定制游前10,新加坡更是穩居榜首,春節假期的接待資源早在節前2周就已經接近飽和。
但有旅游人表示,春節沒有想象中那么忙,“單量還沒有完全恢復”。在旅行社工作的晨夕稱,因為選擇出國旅游的還是那些人,人群的絕對數量沒有以前那么多,但人群質量和消費力依舊不低。
勁旅網創始人魏長仁也觀察到,今年春節雖然“新馬泰”火爆,但大部分旅行社的銷量沒有出現太大起伏。疫情之前,旅行社會提前幾個月就進行包機切位,向航空公司采購一定數量的飛機座位銷售給顧客。但這類座位不可退還,也不可取消,2023年一些旅行社出現了賣不出去的情況,在春節普遍選擇謹慎保守,自然銷量大不如前。
多位從業者觀察到,中國游客赴“新馬泰”旅游,較疫情前有三個明顯的變化趨勢。
產品類型方面,大團游客少,自由行和定制小團增多。
為什么大家都不愛跟團了?魏長仁解釋,跟團游主打低價、解決部分語言和交通問題,但這在東南亞國家不是剛需。同時,游客通過社交媒體,對目的地越來越了解,當地信息傳播的也更及時,自由行成為趨勢。
但跟團游暫時還不會完全被取代,而是會更為細分,比如青少年研學、商務考察及健康養老等。
消費喜好方面,游客減少了去購物景點,轉為深度體驗為主。賈建強稱,這也是定制游這幾年能火起來的原因,定制游核心差異不是產品和線路不同,而是圍繞著家人和朋友的熟人旅行,游客的時間能被利用得更為充分,體驗更有深度。比如在新加坡的一個私人博物館,游客可以穿上娘惹服飾,體驗娘惹日常生活。
出行意愿方面,游客更考慮安全性和價格透明度。晨夕指出,有些游客更傾向于國內游,是因為覺得安全。看到這個春節“新馬泰”的高性價比,后續這部分顧客或許會考慮出境。
從業者對出境游業務恢復盼望已久,這個春節假期對他們來說,還遠遠不夠。免簽政策對他們來說,與其說是助燃劑,不如說是一顆定心丸。
隨著游客更加注重旅行體驗,以及航線的逐步恢復,多位業內人士預測,諸如俄羅斯、埃及、摩洛哥、土耳其等目的地,也將成為2024年的大熱門目的地。
春節開了個好頭,攜程們還需努力
經過2023年一整年的努力,中國出境游板塊正在逐漸恢復,到2024年春節迎來了小高峰。單個旅行社和服務商的承接能力有限,但這一波流量著實拉了OTA平臺們一把。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攜程出境用車訂單較2019年增長53%,境外景區門票訂單較2019年增長超130%。去哪兒平臺上,春節國際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4.7倍,國際機票預訂同比增長14倍。
“各大OTA平臺是旅游業恢復后的最大贏家,各家也很重視出境游板塊”,魏長仁解釋,因為相比國內游,出境游酒店和機票的客單價更高,利潤更高。一方面,國外的酒店和機票沒有價格戰,且價格相對不透明,有更高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OTA平臺通過服務的便利性和平臺化的運營能力,可以搶占客戶心智。
財務數據,也證明著出境游板塊對OTA平臺的重要性。例如,攜程從2021年虧損收窄,到2022年扭虧為盈,除了大幅縮減銷售費用和研發投入以控制成本外,離不開出境游反彈的紅利。
2022年底開放出入境的消息一出,攜程就迎來了出境游搜索和預訂的高峰,進而帶來了當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業績盈利。根據其最新財報,2023年Q3,攜程集團歸母凈利潤約46.15億元。其中,攜程國際平臺整體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100%。
在整個行業看來,“新馬泰”免簽政策不是為了一個春節做準備的,而是為了整個2024年的出境游恢復準備的。“2024年出境游將進入一個穩定增長的新周期,確定性變強。”賈建強稱。
不過,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出境游的恢復趨勢在逐漸變好,但恢復的力度還有提高空間。出境游市場目前的一大瓶頸在于出境航班運力。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國際客運定期航班恢復至疫情前的62.8%。2月1日,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我國出境游市場規模將恢復到2019年的八成左右。
出境游在過去的一年爬坡升溫,但復蘇過程遠比想象中更復雜。面對出境游需求激增,海外供應鏈和分銷渠道的修復重建,也是旅游行業目前的重頭戲之一。
魏長仁提到,與OTA巨頭們的供應鏈資源相比,多數旅游企業還要經歷漫長的內外部重建階段,海外供應鏈中,提供服務的旅行社和服務商、目的地的地接社、當地接待旅游團的中餐館、租車行等,人員此前大量轉行或離場,需要時間調整。
和充滿熱情的消費者相比,從業者也在近幾年變得相對理智與冷靜。疫情前的烈火烹油和高歌猛進不復存在,在極度焦慮中活下來的從業者們,回歸務實。
“旅游行業熬下來的人其實挺多的,只不過現在都低調了,按部就班地推進工作,多數旅游企業也不敢冒進,處于小步前進、穩步經營的狀態”,魏長仁說道。
好在,出境游重啟了,而旅游人已經蓄勢待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馬辛、朵朵、余歡、晨夕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