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莫恩盟
編輯|深海
從公眾號到短視頻、再到短劇,有著“自媒體女王”、“毒雞湯教母”之稱的咪蒙其實從未離開過自己一手締造的新媒體帝國。
在舉國歡慶的春節期間,一部名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短劇殺出重圍,搶走了互聯網上的不少熱度。上線當日充值超2000萬、DataEye短劇熱力榜第一位,皆是該劇所創下的戰績,而前面提到的這部劇正是由咪蒙操盤的短劇廠牌聽花島所打造。
不過,對于部分媒體報道中咪蒙憑借兩部劇收入過億的說法,新腕兒聯合鞭牛士辟謠稱,充值的錢大部分要投流給抖音、微信、快手等播出平臺,“最終其實各方總共能分到1000萬不錯了”。此外,報道還指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消耗破8億的說法,是“張冠李戴”、“胡亂嫁接”。
盡管“咪蒙一個寒假靠2部短劇收入過億”的說法遭到媒體澄清,但深諳互聯網流量密碼的咪蒙,仍舊用自己在短劇市場所取得的不俗戰績證實了自己對于大眾情緒把控的能力。
雷達財經了解到,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的咪蒙,曾在南方都市報有過十余年的工作經歷。在傳統紙媒逐漸式微的背景下,咪蒙先是創辦了一家影視公司,但僅僅10個月咪蒙便賠光了公司的400多萬。
初次創業失敗的咪蒙,轉身投入到公眾號的大戰之中。憑借一篇又一篇閱讀量驚人的爆款文章,更換賽道后的咪蒙成為了公眾號時代的“自媒體女王”。不過,一篇題為《一個出身寒門的高考狀元之死》的文章,卻讓咪蒙的公眾號創業史畫下了句號,而咪蒙也開始被外界貼上販賣焦慮、挑動情緒、“毒雞湯教母”等標簽。
再次折戟之后,盡管咪蒙注銷了公眾號,但咪蒙其實并未徹底“退網”,而是殺入了短視頻賽道。由咪蒙和其合作伙伴張靜思作為幕后操盤手的銀色大地,孵化出了諸多粉絲量破百萬、甚至體量達到千萬級別的頭部達人賬號。
而當下火熱的短劇賽道,咪蒙同樣沒有錯過。去年11月上線的《黑蓮花上位手冊》,讓咪蒙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了各家媒體的報道之中。不過,前面這部以及另外三部由咪蒙操盤的聽花島廠牌所出品的劇集,后續卻因內容違規被先后下架或禁止投流。而經歷了前述風波之后,咪蒙又再次攜包括《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等在內的短劇作品歸來……
媒體辟謠咪蒙一個寒假靠2部短劇收入過億
2024年開年,國內的文娛市場可謂十分火熱。賈玲、張藝謀、韓寒等導演征戰春節檔的同時,近來收割不少網友屏幕使用時長的短劇市場人氣也異常高漲。其中,一部名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短劇更是出盡了風頭。
《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到底有多火?相關數據顯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上線第一天單日充值破2000萬,該劇上線后還很快沖上了 DataEye 短劇熱力榜第一名的高位。而在抖音平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話題截至目前的播放量更是逼近8億。
“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出圈之際,誰是該短劇的幕后推手成為了讓外界十分關注的焦點。據娛樂資本論報道,有業內人士向其透露,春節檔大火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以及1月16日上線的短劇《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都是由短劇廠牌聽花島制作出品,而聽花島的背后實控人正是有著“毒雞湯教母”之稱的咪蒙。
文中還提到,“也就是說,整個寒假期間,咪蒙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兩部劇就收入過億”。而據短劇從業者王云霄在小紅書發文稱,《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拍攝周期僅為 10 天,后期投入僅8萬元。
相關消息在網絡上不斷發酵后,“咪蒙一個寒假靠2部短劇收入過億”的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前述話題在微博的閱讀量達1.2億,參與互動數高達5.1萬。
不過,外界盛傳“咪蒙一個寒假靠2部短劇收入過億”的說法,似乎并不準確。據新腕兒聯合鞭牛士報道,對于近期大量媒體和短視頻報道短劇春節檔的數據,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必要,其從基本常識對外就兩個離譜報道進行說明。
報道指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確是春節檔爆款,但“一個寒假靠2部劇收入過億”的說法存在誤導嫌疑,“即便兩部劇充值過億,但也不是咪蒙收入過億”。
報道中進一步指出,假設相關劇集的充值過億,按照1:1.2的ROI計算,投流成本可能至少需要8000萬,而這部分花費要給抖音、微信、快手等播出平臺,所以說“咪蒙收入過億”的說法基本上是外行。而剩下的2000萬,還需要播出方、投流方、制作方、編劇方根據合同和規則再進行拆分,“最終其實各方總共能分到1000萬不錯了”。
其二,這篇報道還對《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破8億的說法進行了澄清,稱這種說法是“張冠李戴”、“胡亂嫁接”。新腕兒從多個平臺方數據綜合并分析后,預估今年春節檔總消耗約為8億元。
雷達財經注意到,雖然報道中所提到的8億的消耗并非是針對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但這一成績仍舊十分矚目。可以作為參照的是,根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換言之,春節檔短劇市場的消耗約為電影市場的1/10。
昔日“自媒體女王”兩次創業折戟
盡管咪蒙靠兩部劇收入過億的說法遭到媒體辟謠,但從公眾號時代到短視頻時代再到當下頗為火熱的短劇時代,咪蒙似乎總能切中大眾情感的G點。不過,被人民日報官微稱作“文字商人”的咪蒙,卻又總是伴隨著各種爭議。
1976年出生于四川南充的咪蒙,本名叫做馬凌。1995年,咪蒙考上山東大學中文系,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以后,咪蒙曾在南方都市報工作了十余年的時間,她還一度坐到了該報首席編輯的位置。
不過,咪蒙并不安心于做一名編輯。2014年,在傳統紙媒影響力大不如前的背景下,咪蒙創辦了一家名為“萬物生長”的影視公司,但咪蒙初次創業卻慘遭折戟。
創業之初,咪蒙曾信心滿滿地揮著拳頭對員工說:“我們要開一家中國最生猛的影視公司,我們要做全球最酷的公司,我想做出最牛逼的影視作品。”僅僅10個月后,咪蒙沒能如愿打造出中國版的《老友記》,反而賠光了公司的400萬最終以失敗收場。
2015年,選擇重新出發的咪蒙又來到北京創業。這一次,咪蒙將自媒體作為了自己創業的新征程。當年9月,咪蒙公眾號推送了第一篇文章——《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之后,咪蒙發布的《致賤人》《致low逼》等爆款文章,更是讓其在不少網友的朋友圈中頻繁刷屏。
2017年,GQ中國在對咪蒙的一篇專訪中提到,咪蒙剛畢業兩年多的助理,也就是咪蒙原先在《南方都市報》時的實習生,彼時的月薪已高達5萬。后續,咪蒙還曾發表過一篇題為《咪蒙:說來慚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萬》的文章重提此事。
同年,咪蒙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還曾透露,公眾號已經為她帶來了8位數的年收入。而到了2018年1月,咪蒙的公眾號粉絲數已增至1400萬。
據《財經天下》周刊拿到的一份報價表顯示,咪蒙公眾號矩陣下最主要的咪蒙賬號,2018年的軟文價格為頭條75萬元一條,相當于一輛保時捷718Cayman最新款。二條軟文38萬元一條,欄目冠名25萬元一條,底部banner則為10~15萬元不等。
不過,咪蒙的公眾號創業之旅卻在2019年發生了轉折。當年,一篇名為《一個出身寒門的高考狀元之死》的文章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但這篇文章卻因疑似編造故事、刻意煽動淚點在網絡上引發了強烈的負面輿論風波。
據了解,前面提到的這篇文章正是首發于咪蒙公眾號矩陣下的“才華有限青年”。這篇文章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后,咪蒙于當年2月1日發布一篇道歉信稱,“針對咪蒙團隊在網上引發的負面影響,我們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省。我們為所犯的錯誤,真誠地向大家道歉”。
與此同時,咪蒙還宣布即日起其微信公眾號停更2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用這個時間,全面反思,積極調整,為大家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自媒體,我們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傳遞更正能量的價值觀”。
不過,咪蒙公眾號最后的結局由停更2個月變為了注銷。2019年2月21日,咪蒙正式注銷微信公眾號咪蒙。此外,今日頭條的頭條號、鳳凰網旗下的大風號、一點資訊旗下的一點號、知乎均發布聲明,表示永久關閉咪蒙、才華有限青年等賬號。
后續,市面上一度傳出咪蒙公司解散的消息。天眼查顯示,2019年3月14日,咪蒙名下的霍爾果斯愛發紅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新增清算信息,清算組負責人正是咪蒙本人,該公司為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咪蒙靠短劇瘋狂掘金,橫店變“豎店”大勢難擋
在公眾號領域栽了跟頭后,咪蒙又瞄上了短視頻賽道。2020年7月,《時尚先生》刊發了一篇對咪蒙的采訪,其中提到,“2019年公司解散后,連續開會一個月討論接下來的動作,最終決定做短視頻。”
在團隊的運作下,由咪蒙作為幕后操盤手的MCN機構銀色大地,接連孵化了包括“姜十七”、“喬七月”、“浩杰來了”等在內的達人賬號。天眼查顯示,銀色大地的法人及執行董事為張靜思,而前者正是咪蒙深度綁定的合作伙伴,兩人曾多次互相合作參股。
此外,銀色大地此前公開使用的郵箱前綴,也和咪蒙的“mm_hr”相同。另據36氪報道,多位投資圈和新媒體業內信源亦向其證實,銀色大地確有咪蒙參與。
雖然變換了賽道,但咪蒙還是那個咪蒙。憑借著圍繞獨立女性、戀愛矛盾、婆媳關系等展開的橋段,這些短視頻賬號在網絡上吸引到了海量的關注。
而商業嗅覺頗為敏銳的咪蒙,其“野心”并不僅僅局限于孵化常規的短視頻達人賬號。對于當下頗為火熱的短劇賽道,深諳流量密碼的咪蒙也進行了押寶。
去年11月,一部名為《黑蓮花上位手冊》的古裝宮斗短劇上線,并很快在網絡上走紅。有媒體報道稱,該短劇上線僅僅24小時,充值便破2000萬,吸金能力著實讓人驚嘆。
據悉,這部劇是由聽花島出品的網絡微短劇,而聽花島正是此番在春節檔走紅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幕后出品方,也就是說這部劇同樣也是由咪蒙團隊所打造。
不過,在短劇賽道有所斬獲的咪蒙,后續卻再次卷入爭議漩渦。因“渲染極端復仇、以暴制暴的不良價值觀,混淆是非觀念”等原因,爆款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最終被多個平臺下架。
同年12月12日,據新腕兒報道,咪蒙短劇團隊打造的4部短劇已被全部全網下架或禁止投流(信息流投放)。這些劇集除了上文提到的《黑蓮花上位手冊》外,還包括《當替身我月薪百萬》、《腹黑女傭》、《李特助如此多嬌》。
不過,經歷了下架、禁止投流風波后,咪蒙的短劇團隊再度攜新的作品歸來,且從近期走紅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市場反饋來看,咪蒙又一次證明了其團隊的操盤運作能力。
有業內人士向娛樂資本論透露,咪蒙從不屑于和平臺方對投,寧愿自己出錢拍攝,以此換取后續的高分成比例,“這背后,是咪蒙對內容,對自己,對商業模式的絕對自信,是有著標準的方法論”。
事實上,在不少從業者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影視圈一直存在一條隱形的鄙視鏈,即拍電影的瞧不上拍電視劇的,拍電視劇的又看不上拍網大(網絡大電影)的,而拍網大的又嫌棄拍短劇的。
然而,近年來,不少曾經被視為“電影咖”的演員,比如章子怡、湯唯、周迅、周冬雨等大腕相繼投身劇集市場。除了前述提到的這些知名演員,許多電影大導也紛紛下場拍起了劇集。
比如,曾開創了國產電影賀歲檔先河的馮小剛,此前先后交出了《北轍南轅》、《回響》兩部網劇;而前不久王家衛執導的《繁花》,更是成為了今年開年最火的爆劇;就連近些年電影作品產出數量頗多的國師張藝謀,也將“下凡”開拍電競題材網劇《英雄聯盟》。
而將視線回歸到短劇領域,也有不少大佬前來分一杯羹。去年11月,有業內人士分享了一組王晶新劇在橫店舉行開機儀式的照片,稱王晶疑似在拍攝一部短劇。根據現場照片的背景板信息,這部短劇名為《億萬傻王子》,由王晶擔任總編導,長期擔任王晶副手的張敏擔任導演。
緊接著,在經典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飾演夏東海一角的高亞麟,也入局短劇市場。去年11月29日,高亞麟現身短劇《失控的愛》開機現場。據《失控的愛》現場開機照顯示,這部劇的出品人之一正是高亞麟。
今年1月,抖音宣布與周星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首部精品微短劇《金豬玉葉》第一季預計將于今年5月在抖音上線。
在最近剛開播的演員專業藝訓勵志真人秀《無限超越班》中,短劇也成為了不少影視大腕探討的熱門話題。這檔節目不僅邀請了憑借短劇出道的演員錦超加盟,就連寧靜也直言自己是短劇市場的受眾,“我個人就是付費短劇追劇者,我自己會去付費買那些爛得要死、那么狗血的短劇。為什么呢?真的很上頭”。
不可否認的是,在碎片化的互聯網時代,短劇行業正在急速膨脹。根據廣電總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微短劇的全年備案數量為398部,而到了2022年備案數量接近2800部,同比增長600%。據統計,僅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各網絡平臺就上線了480余部微短劇,這意味著平均每天就有2.7部微短劇上線。
越來越多資本和明星大腕涌入短劇市場的背后,無疑與該賽道所蘊藏的巨大的商業價值有著密切的關系。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年-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高達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而同一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也才不到550億元。
有分析指出,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化,觀眾越來越難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劇情無聊、冗長注水的長視頻劇集之中去。在此背景下,有著強沖突、快轉折、爽文情節特點的短劇便恰好迎合了部分觀眾的需求。
還有從業者向雷達財經指出,目前短劇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商業植入、點播收入和用戶流量運營等。不過,隨著短劇市場的體量急速擴張,行業內魚龍混雜的現象也難以避免,比如此前咪蒙團隊打造的多部短劇在價值導向上就出現了偏差。隨著行業的不斷規范,作為短劇市場的參與者便需要恪守底線、遵守相應的規則,進而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劇集。如若被利益驅使蒙蔽雙眼,口碑再度崩盤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