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業最前線 吳曉薇
編輯 | 蛋總
當五糧液豪擲百億成立私募基金,市場上往往會想到2018年公司提出的“集團公司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轉型”發展戰略。五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五糧液布局的投資網絡已經鋪開。
諸如“茅洋瀘”的一線名酒也沒有掉隊,「創業最前線」梳理其投資方向發現,除了熟悉的大消費領域之外,這些酒企青睞于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發展更為成熟的賽道。
充裕的現金流是白酒企業做投資的先天優勢,但在跨界投資中,由于缺乏經驗,仍需專業人才參與。
1、五糧液的資本歷程
天眼查顯示,近日,四川普什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100.1億元人民幣,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宜賓五糧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股權全景穿透顯示,這家企業由五糧液集團、宜賓五糧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其中,五糧液集團持股99.9001%。
此次拿出百億資金成立的普什產業發展基金,或將是五糧液在新能源汽車和醫療領域的進一步布局。
二十年前,五糧液便認繳1.5億元全資控股了四川省宜賓普什集團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擁有“新包裝”“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動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配套”四大事業群。
智能制造(綠色動力)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配套兩大事業群的主要業務顯而易見,新包裝事業群涉及醫藥包裝及耗材等細分業務,新材料事業群涉及生物醫學材料等細分業務。
這不是五糧液第一次向資本布局了。在短短五年的時間里,五糧液從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到跨界參股投資,其資本化的網絡迅速張開。五糧液自身供應鏈、光伏、新能源汽車、金融等領域都成為其投資標的。
從時間線來看,2017年宜賓五糧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五糧液基金”)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是一家以從事資本市場服務為主的企業,五糧液集團持股56%,宜賓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4%,廈門建發美酒匯酒業有限公司持股20%。
在此之后,五糧液基金先后聯合川創投、成都產投、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等設立多只基金,如宜賓市高端成長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四川創興先進制造業投資有限公司、宜賓人才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基金等。
隨后的2018年,五糧液召開黨委會議明確提出了“集團公司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轉型”的發展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這一年,五糧液集團聯手宜賓國資以近25億元的價格,收購奇瑞子品牌凱翼汽車,但占股僅1.33%。
可見五糧液想要“做車”的藍圖早已開始繪制,但凱翼汽車目前市場表現難言優秀,據其相關負責人透露,2023年前三季度,凱翼汽車全球銷量29524臺,同比增長131%,下一步將主攻電動車市場,力爭明年將新能源車占比提升到50%左右。
2019年,五糧液基金聯合三十多家經銷商建立五商投資股權基金和五商供應鏈公司,瞄準了供應鏈。自建資本投資供應鏈的舉措,被業界解讀為成本將更低。
2023年,五糧液在資本領域的動作更密集。
2023年4月,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6月,出資1666.67萬元入股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0%;成立宜賓名門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額約3億元。
8月,出資4641萬元聯合中石油成立四川中新綠色能源有限責任公司。9月,宜賓濃香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約3億元;宜賓五糧液基金和另外20家企業,共同出資3億元成立宜賓春之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
回顧過往,五糧液基金的投資包含宜賓市商業銀行、華西證券、四川銀行、中酒薈萃、三兩小酒等。
在這其中,宜賓商行赴港IPO已獲備案,但其截至2022年末資產規模約804.1億元,在已經上市的城商行中處于較低水平,凈利潤為4.33億元,較上年增長31.74%。
可見五糧液在跨界做VC這件事上,子彈充足且干勁十足。
2、一線名酒均已進場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近幾年來,隨著全球產業更迭及科技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酒企開始關注到新興產業,尤其是在跨界投資上,不是化身LP把錢交給專業人士去投資,就是親自下場組建團隊。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8年至2023年7月,近5年來,以酒作為主要經營業務的企業直接控股的對外投資公司處于存續(在營、開業、在冊)狀態的共有16家,對外投資企業注冊金額達32.81億元。
茅臺、洋河、瀘州老窖、今世緣現身其中。
2014年,茅臺成立了茅臺(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茅臺出資1.53億元(持股51%),與建信信托合作發起茅臺建信股權投資基金,2022年改名為茅臺(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投資了稻源科技、嘉美包裝、衣拉拉、李子園、天宜上佳、中國鹽業、萬凱新材、新巨豐、白家食品、鍋圈食匯、匹克體育等企業。
但茅臺并不滿足于投資消費領域。
2023年5月,茅臺稱要出資100億元參與設立出資參與設立茅臺金石基金和茅臺招華基金,提升資金收益率,聚焦在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大消費等領域。8月,兩只基金完成備案手續,認繳總規模均為55.1億元。
9月,茅臺科創(北京)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茅臺(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為2億元,經營范圍包含創業投資,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
此外,茅臺還入股了南方證券、華泰人壽保險、貴州泰和保險經紀、茅臺建信投資基金、貴州貴銀金融租賃、華泰保險集團、貴陽銀行等多家金融企業。
洋河對外投資基金早前主要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蘇酒集團江蘇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展,2018年,洋河股份與該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江蘇洋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蘇酒集團江蘇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情況
圖 / 天眼查
江蘇洋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情況
圖 / 天眼查
2022年,洋河出資30億元成立江蘇洋河夢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該機構出資29.9億元認購華泰洋河母基金有限合伙份額。
同時,洋河夢想投資出資0.1億元設立洋河藍色投資,后者再出資0.1億元認購華泰洋河母基金的普通合伙份額,聚焦大消費、新經濟、大健康、新科技等領域。由于洋河藍色投資不具備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后續不會發行任何私募基金產品。
相比之下,瀘州老窖的投資動作較為低調,2017年,公司對四川璞信產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璞信”)首次持股,到了2019年,瀘州老窖對該公司認繳出資額達到4.5億元,并全資控股。
四川璞信產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情況
圖 / 天眼查
此前,四川璞信鮮少被公開報道,其開展的28次對外投資也多數指向投資和保險機構。
今年1月,一則公告讓四川璞信重現在公眾視野中。瀘州市壹期產業引導基金招募子基金管理人公告顯示,“瀘州壹期”計劃總規模50億元,遴選子基金管理機構。
這只母基金由瀘州市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璞信產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瀘州璞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成,其中四川璞信占股48.9951%。
瀘州市壹期產業引導基金合伙人信息
圖 / 天眼查
另外占股0.01%的瀘州璞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為四川璞信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意味著,瀘州老窖與瀘州國資一起成為LP。
對于投資方向,公告提到擬優先考慮投白酒(食品輕紡)、能源化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醫藥健康、航空航天、機器人等領域的GP作為基金管理人。
此外,預計進入營收百億陣營的今世緣,也在2016年和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珠海廣發信德今緣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投資了廣州綠成農產品、廣州多觸電商傳媒有限公司等。
2018年,今世緣設立了經營范圍為“投資管理”的全資子公司,將投資理財活動正式列入該子公司主營日常業務。
不難看到,名酒跨界投資的方向多指向了“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領域,為何他們青睞這些賽道?
“白酒企業現金流比較充足,有大量的資金,投資科技類的公司也是為了支持科技創新。”前海開源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而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認為原因在于這些都屬于政策風口行業,行業發展也更加成熟,不確定性風險較低。
3、充裕的現金流是底氣
白酒企業扎堆投身資本圈的原因不難理解,充裕的現金流在手,需要更好發揮作用以獲取更多利潤。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茅五洋瀘”的經營現金流分別高達500.02億元、223.39億元、43.43億元和90.53億元。Wind數據顯示,2022年,A股營收低于43.43億元的上市公司超過3800家。
“白酒頭部企業因為高毛利率和較低的資本支出需求,又不愿意返還給投資者,所以累積了大量的可投資現金。”沈萌說。
在楊德龍看來,現金流正是白酒企業相較傳統投資機構的優勢所在。
但酒企也有其劣勢。沈萌認為,白酒企業不具備業外投資的經驗和能力。楊德龍也提到,由于他們對科技領域并不太了解,所以還是要聘請專業的人士去選擇好的科技投資項目。
此外,談及酒企投身資本圈的影響,沈萌還提到:“可能會炒高項目的估值區間。”
不容忽視的是,在已經處于存量的白酒市場中,這些巨頭的凈利潤增速正在放緩。
貴州茅臺最新經營數據提到,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735億元,同比增長約17.2%。而在2022年,公司凈利潤增速為19.55%。
其余三家公司雖暫未披露最新年度數據,但從2023年前三季度來看,“五洋瀘”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4.24%、12.47%和28.58%,2022年同期則為15.36%、25.78%和30.94%。
那么,究竟這些酒企在2023年的投資活動將會獲得多少回報?2023年年報或揭曉答案,「創業最前線」也將跟蹤報道。
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